基于荧光素-罗丹明B的双Schiff碱选择性紫外识别Fe3+的探针

2018-04-25 03:05李少鑫李慧婷王丽艳刘双义阚宏泽
精细石油化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罗丹明水样光谱

李少鑫, 阚 伟*,赵 冰*,李慧婷,王丽艳,刘双义,阚宏泽

(1. 齐齐哈尔大学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 鞍钢股份公司炼焦总厂,辽宁 鞍山114009)

铁元素是生物体内的最丰富的金属离子之一,准确灵敏的检测铁离子浓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1-2]。常见的铁离子测定方法主要有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传感技术以其高灵敏度、优良的选择性、易携带等优点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化学传感器是指能够与客体被测物质发生作用时给出实时信号的一种主体分子器件。近年来,人们设计并开发了结构多样的主体分子器件用于检测Fe3+。2014年,刘世荣等[3]报道了一种亚胺键链接的哌嗪-罗丹明B衍生物,该主体分子在甲醇和水的体系中通过荧光光谱识别选择性识别Fe3+,但该探针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且易受到Cu2+的干扰。同样在甲醇和水的体系中,孟祥明课题组[4]报道了哌啶-罗丹明B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行为,加入Fe3+后荧光可增强100倍,不足之处在于Cr3+对其干扰较强。2016年,朱金丽[5]设计并成功合成出一种二苯甲酮的Schiff碱,该Schiff碱在乙醇和水的体系中对Fe3+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核磁滴定的实验表面,主体化合物通过亚胺部分与Fe3+发生络合,络合比为1∶1,该文献也报道了主体化合物对实质水样的检测。香豆素类衍生物作为一类典型的化学传感器,也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课题组[6]设计了一种Fe3+淬灭型香豆素-咪唑化学传感器,在DMF和水体系中主体化合物与Fe3+以1∶1的方式络合,并将荧光探针应用到真实水样中Fe3+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都能够精确、快速地检测真实水样中的Fe3+浓度。

除了荧光光谱的方法检测Fe3+浓度外,还可以采用紫外光谱的方法识别检测Fe3+。邬孝芳等[7]成功合成二茂铁噻唑和咪唑衍生物,发现该类衍生物在四氢呋喃体系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紫外光谱变化实现对Fe3+的检测,随着Fe3+的加入,溶液颜色逐渐从黄色转为红色,并且随着Fe3+浓度的增大,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并通过紫外光谱的变化确定主体与Fe3+以1∶1络合行为。Ghule[8]等合成了结构为萘二酰亚胺衍生物的紫外识别探针,随着Fe3+浓度的增加,主体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度减弱,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无色,作者还通过HOMO和LUMO计算确定了主体化合物与Fe3+以2∶1的方式络合。不足之处在于对Fe3+的检测受到Cu2+的干扰,并且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

紫外光谱识别客体金属离子的方法克服了常规的Fe3+离子探针只能依靠荧光光谱检测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采用简单的紫外光谱、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Fe3+的方法。因此,设计和开发结构多样的、紫外光谱灵敏、操作简单、具有广泛实际应用性能的主体化合物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即香豆素-咪唑衍生物之后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Schiff碱链接的荧光素-罗丹明B衍生物Fe3+离子紫外识别探针,该探针通过紫外光谱可以实现Fe3+离子的实时检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不受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如下。

1 实 验

1.1 试剂与仪器

对苯二甲醛、水合肼(质量分数80%)、罗丹明B,AR,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荧光素,AR,上海阿拉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溶剂、金属盐、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AR,成都西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硅胶,AR,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离子水,自制。

Vario EL元素分析仪测定,德国Elementar公司;UV-Vis TU-19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Bruker AVANCE-600核磁共振波谱仪,德国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X-6精细显微熔点测试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

1.2 合成及表征

荧光素肼(1)和罗丹明B肼(4)按照文献[9-11,12-14]方法合成。

1.2.1单Schiff碱荧光素(3)的合成

依次向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荧光素肼(1)(1 mmol,0.35 g)、对苯二甲醛 (2) (1 mmol,0.14 g)和乙醇 (20 mL)。混合物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过程中采用TLC(展开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1∶1)跟踪反应进程,约6 h后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旋出溶剂,得到浅黄色固体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梯度淋洗进行分离(200~300目硅胶,淋洗剂为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得到纯的目标产物单Schiff碱荧光素3。红色固体,收率64%,熔点:233~235 ℃。IR (KBr):σ/cm-1:3 419, 2 965, 1 676, 1 583, 1 466。1H NMR (600 MHz, DMSO-d6),δ: 9.94 (s, 1H, CHO), 9.93 (s, 2H, OH), 9.07 (s, 1H, NCH), 7.93 (d,J=7.8 Hz, 1H, ArH), 7.85 (d, 2H, ArH), 7.659~7.634 (m, 1H, ArH), 7.613~7.583(m, 3H, ArH), 7.14 (d,J=7.2 Hz, 1H, ArH), 6.67 (d,J=2.4 Hz, 2H, ArH), 6.51 (s, 1H, ArH), 6.50 (s, 1H,ArH), 6.46~6.44(m, 2H, ArH);13C NMR (150 MHz, DMSO),δ: 193.1, 184.3, 159.1, 152.6, 150.9, 147.5, 140.3, 137.3, 134.8, 130.4, 129.7, 129.1, 128.4, 127.6, 124.3, 123.8, 112.8, 110.4, 103.2, 65.9;元素分析(C28H18N2O5,计算值),%:w(C)=72.59(72.72),w(H)= 4.01(3.92),w(N)=6.11 (6.06)。

1.2.2双Schiff碱链接的荧光素-罗丹明B(RBFH)的合成

依次向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化合物3(1 mmol,0.46 g)、罗丹明B肼4 (1 mmol,0.46 g)、乙醇(20 mL)。混合物搅拌,加热至回流。反应过程中采用TLC (展开剂V(二氯甲烷)∶V(甲醇) = 12∶1)跟踪反应进程,约6 h后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旋出溶剂,得到褐色固体粗产物。通过柱层析色谱梯度淋洗进行分离(200~300目硅胶,淋洗剂为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得到纯的双Schiff碱链接的荧光素-罗丹明B,灰色固体,收率94%,熔点:287~291 ℃。IR(KBr),σ/cm-1:3 431, 2 971, 2 930, 1 692, 1 633, 1 616, 1 516。1H NMR(600 MHz, DMSO-d),δ: 9.97(s, 2H, OH), 8.91 (s, 1H, NCH), 8.79(s, 1H, NCH), 7.88 (t, 1H, ArH), 7.61~7.55(m, 2H, ArH), 7.35(s, 2H, ArH), 7.09(t,J=7.2 Hz, 1H, ArH), 6.62(s, 1H, ArH) 6.46(s, 1H, ArH), 6.42~6.40(m, 2H, ArH), 6.37~6.30 (m, 1H, ArH), 6.30~6.28(m, 1H, ArH), 3.28(q, 8H, CH2), 1.04(t,J=6.9 Hz ,12H, CH3);13C NMR(150 MHz, DMSO-d6),δ: 191.3, 187.3, 165.7, 159.7, 152.3, 152.7, 149.4, 149.4, 146.9, 139.4, 136.2, 132.5, 131.2, 129.2, 129.2, 128.3, 128.5, 117.4, 114.2, 109.9. 106.5, 105.7, 97.7, 76.3, 47.1, 12.9; 元素分析(C56H48N6O6,计算值),%:w(C)=74.49 (74.65),w(H)=5.32 (5.37),w(N)=9.28 (9.33)。

1.3 紫外光谱性能测试

1.3.1主体化合物RBFH及金属阳离子储备液的配制

称取0.009 0 g (1 mmol)RBFH,置于100 mL容量瓶,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定容,超声震荡,使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浓度为1.0×10-4mol/L的主体化合物RBFH储备液,静置待用。

称取1.200 0 g 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于25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超声震荡,使之完全溶解,并调至pH=7.4,得到0.1 mol/L的HEPES(pH=7.4)缓冲溶液,静置待用。

分别称取相应质量(1 mmol)的金属盐:NaNO3, KNO3, Ba(NO3)2, Mg(NO3)2· 6H2O, Ca(NO3)2· 4H2O, Cr(NO3)3· 9H2O, Fe(NO3)3· 9H2O, Al(NO3)3· 9H2O, Ni(NO3)2· 6H2O, Cu(NO3)2· 3H2O, Zn(NO3)2· 6H2O, Co(NO3)2· 4H2O, AgNO3, Cd(NO3)2· 4H2O, Hg(NO3)2和Pb(NO3)2加入到10 mL容量瓶中,用0.1 mol/L的HEPES(pH=7.4)缓冲溶液定容,超声震荡,使金属硝酸盐完全溶解,即得到浓度为0.1 mol/L的金属阳离子储备液,静置待用。

1.3.2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及干扰测试

分别移取5 μL Cu2+、Zn2+、Ag+、Ca2+、Mg2+、Fe3+、Hg2+、Pb2+、Na+、Ba2+、Ni2+、K+、Al3+、Cr3+、Co2+、Cd2+的金属阳离子储备液于17个5 mL容量瓶中,再向容量瓶中依次移入0.5 mL主体化合物RBFH的储备液,0.5 mL HEPES储备液(pH=7.4),最后用甲醇定容,配成浓度为1×10-5mol/L的主体化合物RBFH测试液(c(RBFH)=1×10-5mol/L,V(DMF)∶V(HEPES)=9∶1,pH=7.4,c(RBFH)∶c(离子)=1∶10)。充分摇匀,放置30 min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

按照上述方法配置Fe3+浓度为0~1.1×10-4mol/L的测试液(c(RBFH)=1×10-5mol/L,V(DMF)∶V(HEPES)=9∶1,pH=7.4)充分摇匀,放置30 min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

分别移取5 μL Fe3+储备液于17个5 mL的容量瓶中,再依次移入5 μL Cu2+、Zn2+、Ag+、Ca2+、Mg2+、Hg2+、Pb2+、Na+、Ba2+、Ni2+、K+、Al3+、Cr3+、Co2+、Cd2+的储备液。向容量瓶中依次移入0.5 mL主体化合物RBFH的储备液,0.5 mL的HEPES储备液(pH=7.4),最后用甲醇定容,配成主体化合物RBFH浓度为1×10-5mol/L的测试液(V(DMF)∶V(HEPES)=9∶1,pH=7.4,c(RBFH)∶c(识别离子):c(干扰离子)=1∶10∶10),充分摇匀,放置30 min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1.1单Schiff碱荧光素(3)的结构表征

红外光谱中,在3 419 cm-1处的宽吸收峰为羟基O—H的缔合吸收峰,在2 965 cm-1出现饱和C—H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1 676 cm-1出现强的C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在1 466 cm-1出现较强的CN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核磁氢谱中,在化学位移值为9.94处出现一组单峰,积分面积为1个H质子,归属为醛基质子峰;在9.93处出现一组单峰,积分面积为2个H质子,归属为O—H质子峰;在9.07处出现一组单峰,积分面积分别为1个H质子,归属为NC—H质子峰。此外,核磁碳谱中193.1和184.3左右的吸收峰为两个羰基CO的碳原子吸收,这说明产物中含有两个羰基结构,分别为醛基和荧光素肼内酰胺的羰基。在147.5左右的吸收峰为CN的碳原子吸收。

2.1.2双Schiff碱链接的荧光素-罗丹明B(RBFH)的结构表征

红外光谱中,在3 431 cm-1的吸收峰为羟基O—H缔合吸收峰;在1 692和1 633 cm-1出现两个强的C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其中一个吸收峰归属为荧光素肼内酰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另一个为罗丹明B肼内酰胺的C=O伸缩振动吸收;在1 616和1 516 cm-1出现两个强的CN伸缩振动特征峰,其中一个吸收峰归属为荧光素肼的CN伸缩振动吸收,另一个为罗丹明B肼的CN伸缩振动吸收。

核磁氢谱中,在化学位移值为9.97处出现一组单峰,积分面积为2个H质子,归属为羟基的质子峰;在8.91和8.79处分别出现一组单峰,积分面积分别为1个H质子,归属为两个NC—H质子峰。从上述核磁氢谱的质子吸收峰可初步确定产物为主体化合物RBFH。此外,核磁碳谱中191.3和187.3左右的吸收峰为两个羰基CO的碳原子吸收,这说明产物中含有两个羰基结构,分别为罗丹明B肼和荧光素肼内酰胺的羰基,在165.7和159.7左右的吸收峰为两个羰基NC的碳原子吸收,这说明产物中含有两个亚胺结构,分别为罗丹明B肼和荧光素肼内酰胺的羰基。

2.2 主体化合物RBFH的Fe3+离子识别性能

2.2.1主体化合物RBFH与不同金属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

图1是主体化合物RBFH与不同金属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从图1可以看出,主体化合物RBFH在323和358 nm处有两个吸收峰,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3.91×104L/(mol·cm)和4.06×104L/(mol·cm)。分别向主体化合物RBFH中加入1.0×104L/mol Al3+、Zn2+、Ag+、Ca2+、Mg2+、Cu2+、Hg2+、Pb2+、Na+、Ba2+、Ni2+、K+、Cr3+、Co2+和Cd2+离子时,主体化合物RBFH的两个吸收峰位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吸光度轻微的减弱,减弱幅度很小。当加入1.0×104L/mol Fe3+时,主体化合物RBFH吸收峰的位移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在323和358 nm的吸收峰强度均有明显增加,323 nm的摩尔吸光系数增大到6.19×104L/mol·cm,强度增大为原来的1.5倍;358 nm的摩尔吸光系数则增大到5.75 × 104L/(mol·cm),强度增大为原来的1.4倍。这些变化初步说明主体化合物RBFH可以在DMF/HEPES体系中通过紫外光谱识别Fe3+。

2.2.2主体化合物RBFH紫外识别Fe3+离子的抗干扰性能

图2是其他干扰离子存在时主体化合物RBFH加入Fe3+离子的紫外吸收光谱。由图2可见,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和Fe3+离子共存时,323和358 nm处紫外吸收与Fe3+离子单独存在时没有明显的变化。即,其他常见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主体化合物RBFH紫外识别Fe3+离子没有干扰。也就是说,主体化合物RBFH紫外识别Fe3+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图1 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主体化合物RBFH的吸收光谱

图2 其他干扰离子存在时主体化合物RBFH对Fe3+的紫外识别

2.2.3Fe3+浓度变化对主体化合物RBFH紫外吸收强度的影响

主体化合物RBFH随Fe3+浓度变化的紫外光谱见图3和图4。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Fe3+浓度的增加,323和358 nm处的两个吸收峰强度同时增加。当Fe3+浓度等于70 μmol/L时,323 nm和358 nm处的紫外吸收强度相当(如图4所示)。

图3 RBFH加入不同浓度的Fe3+后的紫外吸收光谱

图4 RBFH加入不同浓度的Fe3+后在323与358 nm处的

2.3 主体化合物RBFH与Fe3+的识别机理

为了准确测定主体化合物RBFH与Fe3+离子识别的络合比,通过Job曲线滴定分析实验,根据下式进行测试。

n=Xmax/(1-Xmax)

其中,Xmax为紫外吸收增强达到最大值时主体化合物RBFH的物质的量分数,n为主体化合物RBFH与金属离子的络合比。从图5可见,主体化合物RBFH的浓度占RBFH与Fe3+离子总浓度0.5时紫外吸收增强达到最大值,由公式计算得n=1,表明主体化合物RBFH与Fe3+是以1∶1的络合比进行配位络合形成RBFH-Fe3+络合物,即一分子RBFH与一分子Fe3+形成配位络合物。

图5 主体化合物RBFH与Fe3+的Job曲线

根据上述络合比以及文献[1-2,15-17]推测,主体化合物RBFH和Fe3+离子识别机理如图6所示。Fe3+离子分别与化合物RBFH中Schiff碱中的两个N原子和酰胺键上的羰基O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RBFH-Fe3+络合物。

2.4 实际水样中Fe3+离子浓度分析

以自来水、齐齐哈尔劳动湖水和嫩江水(齐齐哈尔段)作为待测水样,所取水样经过滤漂浮物和沉淀等杂质,然后采用HEPES缓冲溶液(pH=7.4)稀释100倍后加入主体化合物RBFH进行紫外测定,并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实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水样中,Fe3+离子的回收率在94%~103%之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图6 主体化合物RBFH对Fe3+离子的识别机理

水样Fe3+浓度/(μmol·L-1)加入值测量值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自来水0ND——3029.7991.125051.3102.61.35劳动湖水0ND——3030.5101.70.655047.995.80.52嫩江水0ND——3028.494.71.045048.697.21.11

3 结 论

合成和表征了双Schiff碱链接的荧光素-罗丹明B衍生物其实现了其通过紫外光谱对Fe3+离子选择性识别的性能。在DMF和HEPES(V(DMF)∶V(HEPES)=9∶1,pH=7.4)体系中,主体化合物RBFH对Fe3+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Job实验表明,主体化合物RBFH与Fe3+形成了络合比为1∶1的RBFH-Fe3+配位络合物。将主体化合物RBFH对Fe3+离子的紫外识别功能应用到实际水样的Fe3+离子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化合物RBFH对水中Fe3+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1] Sidhu S, Kumari K, Uppal M J. Prevalence of anaemia in bazigar (ex-nomadic tribe) preschool children of punjab [J]. Hum Ecol Risk Assess, 2007, 31(3), 240-249.

[2] Spuhler D, Rengifo-Herrera J A, Pulgarin C. The effect of Fe2+, Fe3+, H2O2and the photo-Fenton reagent at near neutral pH on the solar disinfection(SODIS) at low temperatures of water containing Escherichia coli K12[J]. Appl Catal B-Environ, 2010, 96(1-2): 126-141.

[3] Liu S R, Wu S P. New water-soluble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Fe (III) 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ving cell imaging [J]. Sensor Actuat B-Chem, 2012, 171-172(8): 1110-1116.

[4] Ji S Z, Meng X M, Ye W P, et al. A rhodamine-based “turn-on” fluorescent probe for Fe3+in aqueous solution [J]. Dalton Transactions, 2014, 43(4), 1583-1588.

[5] 朱金丽, 张宇唤, 王淼, 等. 基于二苯甲酮的 Schiff 碱 Fe3+荧光分子探针[J]. 精细化工, 2016, 12(33): 132-1326.

[6] 赵冰, 刘婷, 王丽艳, 等. Schiff 碱链接的双菲并咪唑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J]. 化学试剂, 2017, 39(1): 1-5.

[7] 邬孝芳,武沛, 李婧瑜, 等. 新型二茂铁噻唑和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Fe3+的选择性识别 [J].有机化学, 2017, 37(6): 1412-1416.

[8] Ghule N V, Bhosale R S, Puyad A L, et al. Naphthalenediimide amphiphile based colorimetric probe for recognition of Cu2+and Fe3+ions [J]. Sensor Actuat B-Chem, 2016, 227: 17-23.

[9] Yin W Z, Zhu H J, Wang R Y.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fluorescence probe based fluorescein for detection of hypochlorous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biological imaging [J]. Dyes Pigments, 2014, 107(107): 127-132.

[10] Jiang L, Wang L, Guo M, et al. Fluorescence turn-on of easily prepared fluorescein derivatives by zinc cation in water and living cells [J]. Sensor Actuat B-Chem, 2011, 156(2): 825-831.

[11] Li P, Liu H L, Yang L B, et al.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SERS probe for Hg(II) detection using aminated ring-close structure of Rhodamine 6G [J]. Talanta, 2013, 106(106): 381-387.

[12] Tan J L, Yang T T, Liu Y, et al. Sensitive detection of strong acidic condition by a novel rhodamine-based fluorescent pH chemosensor [J]. Luminescence, 2016, 31(3): 865-870.

[13] Lee H J, Kim H J. Fluorescein aldehyde with disulfide functionality as a fluorescence turn-on probe for cysteine and homocysteine in HEPES buffer [J]. Org Biomol Chem, 2013, 11(30): 5012-5016.

[14] Wang W H, Rusin O, Xu X Y, et al. Detection of homocysteine and cysteine [J]. J Am Chem Soc, 2005, 127(45): 15949-15958.

[15] Yang X H, Li S, Tang Z S, et al. A simple, water-soluble, Fe3+-selective fluorescent prob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imaging [J]. Chinese Chem Lett, 2015, 26(1): 129-132.

[16] Yao J N, Dou W, Qin W W, et al. A new coumarin-based chemosensor for Fe3+in water[J].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9, 12(2): 116-118.

[17] Zhao B, Liu T, Fang Y, et al. Two “turn-off” Schiff base fluorescence sensors based on phenanthro[9,10-d]imidazole-coumarin derivatives for Fe3+in aqueous solution[J]. Tetrahedron Lett, 2016, 57(39): 4417-4423.

猜你喜欢
罗丹明水样光谱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FeS/BT异相Fenton法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高光谱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HC油田N138区注入水配伍性研究
我国相关标准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样童年
活性炭活化过硫酸钠降解罗丹明B的规律研究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2遥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