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积极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经营管理、技术能力和资金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成长。从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制于融资瓶颈着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指出在互联网经营环境下推动中小企业获得间接融资的一系列对策,主要如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加强征信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金融拓宽融资渠道。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对策
1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的同时分工也更加细化,大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中小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方针,国家长期在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大力扶持。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并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从市场竞争规模和企业现状等方面对中小企业重新作了定义。近年来又颁布了一系列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践中,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积极创新,提升市场竞争效力,尤其在扩大了社会就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始终面临市场、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中小企业通常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不具有领先优势,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多属于市场竞争激烈商品,议价能力和获利空间有限。中小企业资金资源有限尤为突出。商业银行关注风险收益和资产质量。因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管理水平有限、财务信息不对称和抵押担保品少等原因,商业银行多倾向于贷款给信誉好、资金雄厚、技术领先和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而避免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经常受到融资瓶颈限制。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 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有限
中小企业通常具有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以及经营规模有限的特点,面临的经营风险较高,影响其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我国各地区中小企业科技能力分布不均匀,整体上普遍不具有行业领先力,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而且有些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分离,与大型企业和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技术和经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持续提升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经营管理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素质有限。尤其是制造型中小企业通常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其员工学历和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中小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者的素质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长远的战略发展。财务人员素质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缺乏较好的企业财务团队和财务工作人员,使得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水平有限,基于客观的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做出的财务计划预测、预算控制和绩效考核等财务管理工作对日常管理和经营决策的正面影响作用不高。另外,受资源成本所限,中小企业通常缺乏或需要完善形成健全的财务和内控制度、适用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及业务财务结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其日常经营管理和财务工作,支撑其可持续发展需求。
2.2 自有资金有限,融资金额小且频率高
中小企业通常为大型企业在产业链中上下游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且经营规模成熟度不高。在发展初期,中小企业通过权益融资方式获得的资本,其保留盈余的增加十分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应对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获取必需的资金和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尽管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整体上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其抗风险能力有限,如果其资金链不足以支撑运营而出现断裂,生产经营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无法持续经营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境遇。尤其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信息技术在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物联网和云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工商业经济领域,带动着各个产业创新发展并提高效率和效益,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竞争的优胜劣汰。中小企业面对科技进步的高速发展环境,其有限的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撑经营快速扩张,需要补充新鲜的资金血液而经常需要融资。但是,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限制其融资金额远小于大型企业。因为具有融资频率高和融资金额小的特点,中小企业在融资效率、风险控制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挑战。
2.3 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偏高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方式。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通常无法满足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准入要求,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当处于初创期和快速成长期时,中小企业一方面生产规模、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又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和举债不易的特点,主要以权益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满足其快速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当进入成熟发展期,中小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经营风险降低,可以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结合的方式获取资金,促进业务发展和利润的增长。银行融资是中小企业首选的间接融资方式。但是,因自身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有限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中小企业较难获得银行的信贷融资支持或需要以相对较高的成本获得信贷资金。同时,从风险收益和资产质量的角度考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業的融资支持也持谨慎态度,较易受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的影响而压缩贷款规模。银行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贷款程序和审批权限比较严谨,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通常需要一定的担保。我国各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不均衡,信用担保机构和产品在发展完善之中。
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需要克服结构不足、经营不足和功能不足的缺陷,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信用担保的覆盖面。缺乏完善的风险担保机制以及多样化的担保产品和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3 互联网环境下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中小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工业化背景下的资本经济制度向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应当结合客观情况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覆盖全业务的企业管理流程和制度,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其日常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其次应当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工具,不断优化标准业务流程,因地制宜地完善制度,持续改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业务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率的团队,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
3.2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中小企业应在符合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形成明晰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完整的财务管理组织和明确的财务管理职权,实现企业的覆盖全业务流程管理,明确界定权责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当结合信息化工具运用,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多维度有效地防范或降低各种风险,推动经营业务的发展。中小企业还应当强化全员的诚信意识,重视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良好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是获得商业银行融资支持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小企业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和有效的信用管理方式有利于其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维护友好互惠的银企关系,进而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业务成长。
3.3 加强征信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国家应当加强征信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征信体系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工具的广泛应用,我国征信体系的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大数据管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实时透明了解法人单位、非法人单位和自然人的历史信用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征信体系,有利于降低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帮助资金提供方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风控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同时,加快健全各地担保业体系建设,完善担保产品和服务,有利于通过分散风险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支持,满足其经营发展需求。加快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在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成本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强担保公司的流程制度建设和信用风险管理,促进其提升信用担保能力,满足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考核,进而支持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
3.4 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
国家应当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供应链主体间真实的商贸业务,由资金提供方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实现各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促进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循环增长,有利于供应链降本增效形成产融结合的良好局面。供应链金融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增长点。国家应当鼓励商业银行运用金融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和内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为供应链各主体提供资金融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域链等计算机技术的实施,一方面实现资金提供主体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形成金融科技和風险管控的有机结合,促进智慧供应链协同专业发展及产融结合生态圈发展。
3.5 通过互联网金融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应当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管理,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通过将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供平台资金支付、融资和投资的新型金融产品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服务。创新金融信息工具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金融产品服务更加快捷便利。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融通的准入标准,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平衡风险和收益,一方面有利于资金提供方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多渠道获得资金融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效率。为了有效防范风险,国家应当进一步推进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管理,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采取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牛晓健,郭东博,裘翔,张延.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测度与管理-基于中国银行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1):13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