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体系之间转化的重要方式,不仅有利于实现不同文明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在实现各民族之间经济共同发展方面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做好各民族文化交流工作也成为了现阶段民族交流之间的重要问题。其中,翻译作为实现两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形式,对于民族之间的平等交流以及文化传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运用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翻译理论的作用和职能,对如何实现翻译理论与实践更好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关系;应用
翻译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翻译理论,并且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实践,最终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翻译理论派系。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一套较为成熟的翻译理论体系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对于翻译的实际要求,并且在展示翻译学精髓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因此,在进行翻译时,不仅要遵循語言翻译的基本原则,还需要结合语言翻译环境灵活应用相关翻译技巧,只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实际的翻译应用中相结合,才能真正展现出翻译学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两种文化间的友好交流。
一、翻译理论具体职能概述
所谓的理论,指的就是人们对于一些固有存在的自然现象以及人文现象,按照自己的认知以及前人留下的相关知识,经过一般化或者演绎推理等方法,形成的一种基于大众逻辑范围的一种一般性结论。从理论的具体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将理论进一步发展,人们通过对实践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得到更好的认知,从而不断推动理论化的不断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人们对于实践的具体看法与总结。对于翻译学而言,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也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规律,相比于其他学科理论,翻译理论的职能其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一)从宏观层面概述翻译理论职能
从宏观层面看来,翻译理论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对于翻译活动的具体认知,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结合特定的现象对其相关观点进行总结,这其中主要包括一般性结论以及具体化意见和建议。所以,现阶段我们所说的翻译理论属于基础性研究,其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语言含义以及逻辑的转换。因此,从宏观层面看来,翻译理论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转化提供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由于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许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各个民族的特定的语言词汇等等,因此,只有通过翻译理论的指导,才能真正的将翻译工作做好。
(二)从微观层面概述翻译理论职能
从微观层面来说,在进行语言翻译时,翻译理论往往会为不同的语境和场景、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禁忌、翻译目的、篇幅以及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相应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因此,翻译理论在微观层面的主要职能为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语言习惯以及语言禁忌等翻译细节提供相应的理论技巧指导,来不断完善整个翻译工作完整性以及科学性。
(三)从辩证层面概述翻译理论职能
从辩证层面来讲,翻译理论职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知和启发职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现象以及情况规律进行描述和分析,然后通过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翻译理论的实质就是把将对于我们而言较为特殊的抽象语言通过翻译活动转化成我们认知范围内的文字符号以及语言方式。
其次,翻译理论还具有一定的执行和导向职能。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可以给我们的翻译活动进行良好的指引以及启发,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对翻译的技巧以及规律进行了解,此外,我们简单的自我行为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最后,翻译理论具有矫正和规范职能。在我们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正是由于翻译理论的存在,才为我们的翻译活动实践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范围,对于实现翻译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及时发现翻译中的错误或者是不合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分析
理论源于实践,所有的理论都是从人们的日常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翻译理论也是如此。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发展。随着现阶段各个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现代社会对于翻译的要求也不再是局限于翻译技巧层面,现阶段的翻译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多方位的社会交际发展活动,这样一来,就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而且还要对不同民族语言结构、文法、句式以及固定的格式段落的了解,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翻译的具体要求[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实践并不会直接的转化为相应的理论,理论是通过人们对于实践活动的总结而得出相关的经验。只用通过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抽象的层面,且具有较为普遍的显示意义,才能真正被称为理论。因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翻译理论发展过程中,由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难免也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三、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关策略
(一)用翻译理论指导实践,用具体实践来完善翻译理论
要想真正实现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翻译理论指导实践,用具体实践经验来不断完善翻译理论。在长期的翻译事业发展过程中,前人经过长期实践以及探索得出来的翻译理论,给后人进行翻译学习以及进行翻译活动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翻译理论,例如汉蒙语言间的翻译理论归化翻译、异化翻译理论等。翻译理论的综合运用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也促使相关词汇的诞生和发展,例如,蒙语出现了“тайван”(太平)、“лянхуа”(莲花),而汉语中也出现了那达慕(“наадам”)等蒙古文化中特有的词汇。相关翻译人员在进行汉蒙语言翻译工作时,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按照相应的翻译理论进行两个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进行翻译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加之受相关外界因素的影响,汉蒙两族之间的语言习惯难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一来,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翻译实践活动来对翻译理论来完善,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对于翻译理论进行相应的更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最终实现翻译学科的长期有效发展。
(二)注重实际的语境和翻译目的
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对于民族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以及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汉蒙翻译为例,由于少数民族中很多的词汇,例如风俗节日、民族特色物件、文化名词以及民族语言禁忌等等,存在着许多特定名词词汇,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对于民族风俗节日、文化名词、民族物件等的,大多是以音译为主,除此之外,在进行汉蒙语言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还应结合不同的语境以及目的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合理的翻译,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人员应以不触碰汉蒙两个民族的语言禁忌以及信仰为前提开展翻译活动[3]。另外,在汉族和蒙古族文化中,有许多词汇语义相差很大,比如,狗,在汉语里往往是代指变异的词汇,像“狗急跳墙”(Нохой сандарвал хана харайх)“狗嘴里吐不出象牙”(Нохойн аманд зааны соёо ургахг?й),如成吉思汗身边著名的“四狗”,代指的就是跟随成吉思汗最忠诚的四位将军。因此,在进行汉蒙翻译的过程中,相关翻译工作者应结合当时说话的语境以及目的,并要充分结合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来进行相应的翻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三)合理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翻译活动
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及行为,因此,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进行翻译活动,对于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汉蒙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蒙语体系相对于漢语体系而言,其语言形式上更加传统一些,加之蒙古族的语言很多语言是以宗教著作以及音乐为载体来进行语言体系的传承,因此,在进行汉蒙两族语言翻译时,要想真正做好翻译的准确无误,就需要借助其他学科,例如宗教学、音乐学等等来了解整个蒙古族的语言体系,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整个汉蒙翻译理论,提高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的水平[4]。
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对语言进行合理的解释,由于受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较大,翻译作为我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的翻译工作过程中,做好翻译理论与结合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翻译事业的长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梦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的方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1):131-132+135.
[2]王海瑛.中国现代性的翻译学探询——评罗选民《翻译与中国现代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04):123-126.
[3]洪红霞.汉蒙翻译实践中的语篇重构[J].未来英才,2017,(12):5.
[4]巴尕力.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蒙新闻翻译方法研究[J].中国报业,2017(10):76-77.
作者简介:安格尔,蒙古国国立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