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2018-04-24 13:01马文喆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策略

摘 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况和特点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拟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策略

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由孟万金教授于2008年提出,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从全体出发,着眼于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一定目标和计划下逐步增强民众心理健康水平[1]。该理论总结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利弊,又对其进行了综合创新,基于此理论的研究已深入各类大中小学,可见其将成为未来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已经成为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强调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关于积极心理品质包含的内容与结构,孟万金和官群依据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了有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6个维度:认知、人际、情感、公正、节制和超越,以及20多个分项,并根据此因素分析结果,编制成了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2]。该量表成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品质现状,课程设计等研究活动的重要科学依据。

该量表归纳出的6个维度主要包含5个主要方面。大学生依旧属于学生群体,因此第一个积极心理品质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学习是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之一,其中提到大学生应当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并且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他们应当富有朝气,敢于探索,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分析完善自己,把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同时大学生应当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从情感维度来看,提出了大学生的第二个积极心理品质:健康的情绪情感水平。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指标,体现了一个人对于事物的主观心态。积极的情绪情感是个体积极心理品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拥有积极情绪情感的大学生能够理性地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角度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对不良的情绪做到合理的调控。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怀、对自己的自我悦纳以及对他人的宽容理解关心与信任。良好的自控能力是积极心理品质结构的第三个方面。自控能力体现了大学生在自我规划和执行目标方面的能力。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有有目标,并且能够朝着目标奋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力解决才是一个有良好控制能力的大学生。大学生在这方面要做到既要有毅力,敢于排除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又不盲目坚持,能够善于分析目标并对目标作出合理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要控制好一个度,无论是确定还是调整目标都要做到理性对待。人际关系顺畅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之一。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生活,大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其交往的范围和交往对象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一个人的幸福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能够乐于与人交往,希望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当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应该对自己所处的人际交往圈有清楚的了解。待人亲切、热情、友善、真诚,在人际交往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认真分析并积极解决问题。大学生应当包含的最后一个积极心理品质应当是勇于追求。自我实现是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能够对祖国和家乡的发展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付出多为其做贡献是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大学生应当激情澎湃,不断磨练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信念、信仰和事业,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况

要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现况,首先要了解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二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为90后,研究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以下4个特点:①情感丰富而强烈。当代大学生的情绪外显而张扬,容易随境转移,遇到事情往往不能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爆发。但是在张扬外表下,大学生的情绪又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有时候不愿意把真实的态度展现出来,于是无奈、孤独等情绪往往用极度的高傲自大表现出来。②行为自主性强但是缺乏成熟性。当代大学生渴望独立自主,内心又存在依赖性,其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耐挫能力差。大学生在遭遇挫折以后有7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这些挫折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甚至给自己留下过心理阴影。③认知具有创新性但缺乏辩证性。90后大学生乐于创新,对于事物经常愿意提出自己的见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往往过于武断,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有些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更是把违背常理的一些思想当做是真理。④思维前卫但又比较单纯。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往往追逐潮流,更为早熟,但是由于信息过多,导致他们在思考的时候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有时候他们的思维是单纯而脆弱的[3]。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研究也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是其中蕴含的问题不容小觑。对于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因心理因素及精神疾病休退学的学生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占因病休退学人数的比例高达37.9%和64.4%[4]。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质概括出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①缺乏学业动力。虽然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却越来越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初高中生面临高强度的学业压力,家长和老师往往在其中起到監督作用。然而到了大学,学习变得更为自主化,学生不能良好适应这种变化。另外,很多学生接受了多年到大学就可以彻底放松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错误的观念使得大学生来到大学便把学习放在了次要地位。另有一些学生毅力不够认为大学教师讲授的课程太难,久而久之便选择放弃。有些又认为大学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够精彩,无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②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偏差。独立学业大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往往经历过高考失败,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有限,于是到了大学里往往继续遭遇挫折和失败,变得更为怯懦。还有一些学生将大学看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在大学里希望自己成为佼佼者,于是对自己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凡事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一旦失败就否定自己。③易形成糟糕至极的想法。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不够合理,时常出现一些非合理信念。往往认为一件坏事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夸大事物的消极面,看不到事物的积极面。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比较强烈,有时候看待事物容易形成非黑即白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在恋爱和人际关系中,往往容易陷入极端的不良情绪,比如纠结于一段恋情的失败。④不良的个性特质突出。大学生因为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和时代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了一些个性特点方面的欠缺。首先他们的个性特点比较冲动,例如在校园中,有些同学因为与寝室同学闹矛盾便举起刀具刺伤同学。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偏执,他们往往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反思自己。由于情绪情感方面的特点,部分大学生的性格中有很强的攻击性,因为小事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策略

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我们有必要及时并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经过文献分析及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弱项心理品质的培养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其心理品质方面有一些优势,对于这些优势,我们需要予以保持和发扬,比如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维相对较为灵活,创造性比较强,6个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待事物更为真诚,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情感细腻[5]。但是就大学生弱项积极心理品质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与培养。例如我们应当教会大学生正确应对挫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看到挫折对于自身成長和发展的积极意义,磨炼其面对挫折的意志,教会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其勇敢坚持和自省能力。大学生普遍出现的不良心理品质主要由其不成熟的情绪控制能力引起。因此我们应当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控能力,培养其积极的情绪体验。首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功能室帮助学生舒缓学业和人际交往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合理宣泄等方式抒泄自己的情绪,可以开展团体情绪辅导工作坊或者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给学生实用的情绪管理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倡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自助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不断学习情绪管理相关知识。通过加强弱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二)分层分类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有效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必须对每个学生群体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是第一步。高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当定期向辅导员老师了解学生近期心理健康动态。对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有某方面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估,做到分类指导,重点关注。除此之外应当了解和研究不同年级、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找到相关人群普遍存在的问题分类开展指导。例如对于大四大学生来说更多应关注其学业完成情况和就业情况。给予其必要的就业指导和学业辅导。培养其正确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于大一学生而言则更要关注其适应大学生活的状况,对适应不良的个体,从人际、认知等多方面开展指导。

(三)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各方力量的相互支持。学院应当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院领导、辅导员、家长之间应当建立定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学生层面应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自助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个班级应当设有有相关心理辅导培训经验的心理气象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并及时与学生开展沟通,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应当提高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定期开展备课和教研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积极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当不断精进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自身心理咨询能力,并且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欠缺的相关积极心理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丰富当下研究成果,并且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提供创新性建议。

四、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

当代是一个网络兴起的时代,网络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其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独立学院想到网络,可能我们想到与心理相关的更多的是网络成瘾。但是不可否认,网络有着超高的信息传播力度和速度,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去发挥网络的这些积极面。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用形式多样诙谐有趣的方式传播给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的力量,比如勇气、关注、乐观、信仰、诚实、希望等可以抵御精神类疾病,也极其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6]。网络是寓教于乐很好的方式之一,它对于传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有很强的推广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以网络为工具,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状况,传播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加砖添瓦。

总之,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工作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独立学院大学生将来则有更大的几率投入各行各业成为一线工作者。提高其积极心理品质对于每所院校来说任重而道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2]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70-76.

[3]戴长澜.“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J].金色年华,2008(11):7-8.

[4]翟倩.学校性教育与高职生心理健康关系浅议[J].农家科技旬刊,2017(10):99.

[5]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0-45.

[6]郭小艳.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研究进展[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1):120-122.

作者简介:马文喆(1990—),女,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心理。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理论与实践课题《新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品质探索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DJ170200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策略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