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社会文明的最强注脚

2018-04-24 17:32曹志新
国际公关 2018年1期
关键词:彭宇三观公共关系

曹志新

“每一起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都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本案要告诉大家的是,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对这种合法正当行为,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和保护,司法审判永远是社会正能量的守护者。”——郑州市中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上述所指案件正是“电梯劝烟猝死案”。

1月23日,本是个极其普通且平凡的日子,但是因为“电梯劝烟猝死案”的庭审主张——“劝阻者无责,无需赔偿”,赋予了这一天崇高而出彩的意义。

此案件的宣判广受公众关注,且得到了高度一致的称赞。因为法院的判决给仗义执言者撑了腰;因为法院的判决让公然违法违规者看到了后果;因为法院的判决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经营主体懂得了担当。

十九大的召开引领中国进入了依法治国新时代。

法是什么?

法者,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管子·七法》这样表述。

法,归根结底就是规则、规矩、规范。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仪(《管子·版法解》)。更进一步说明“国家无法制,民众就不知道怎样行事,没有制度,行事就没有了准则”。

人民只有清楚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会有正确的行为规范;人民只有明白的知道做对了的结果,做错了的代价,才会有对规则和规范的敬畏;人民只有在清楚规范、规则,懂得代价与结果之后,才能在法律、法规、政令范围内享受行动的自由。如果人民心中纠结着、糊涂着价值观,那么这个社会也就会变的畸形。

就像郑州市中院相关负责人所说“每一起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都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公开课的质量高低、影响大小则取决于课堂内容的立意,取决于主讲人的水平,更取决于课堂内容是否具有普遍性。讲好了,可以民意称赞,民风向善;讲砸了,可以让三观尽毁,道德回到解放前。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大家还记得“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这句“经典”之词吗?这句话源于2006年“彭宇案件”主审法官之口。虽然事件发生在南京,但影响却发酵在整个中国。虽然话出在一个普通法官之口,但却让整个社会民众三观颠倒。

在一项“如果遇到老人倒地,公众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的调查中,55.6%的参与者选择直接走开,仅有5.4%的人选择毫不犹豫主动扶起来。

甚至有观点说,“彭宇案件”让中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在法官嘴巴开闭之间化为乌有,却在一夜间催生了一个“成功获利无限,失败也不追责”的“碰瓷”产业。

从11年前的“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让道德回退解放前,到2018年“劝阻者无责,无需赔偿”的重拾法治自信。道德自信,正义自信,让我们看到了“依法治国新时代”社会风清气正强大力量的回归。

如果说让正义之风大行其道,让违规逾矩之人寸步难行,是这次“电梯劝烟猝死案”法治公开课带给我们的收益,那么这次收益的放大与升华则与公共关系的运用有著密不可分的关联,即法治公开课的影响和普及离不开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的运用;法治社会风气的形成、行为规范的落实离不开公共关系的推广;法治中国的形象树立与推广更离不开公共关系的系统运用。

猜你喜欢
彭宇三观公共关系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现实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