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威
2018年初参加一个品牌公关人的聚会,主持人让每个人讲讲自己在2017年最大的收获,看谁的收获最吸引人,得票最多。
我的收获得到好评。2017年我在“好多课”APP上做了“品牌公关-工作指南”线上课,录了500多分钟音频,写了17万字的课件,超过6000名学员购买了这门课,成为国内品牌公关最大的付费学习社群。
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坚持完成了《国际公关》杂志又一年的专栏写作,以前我的文章放在中国人民大学胡百精教授后面,去年胡老师晋升人大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公務繁忙,没有时间写了,我的专栏就跳到了《国际公关》的最前面。
你可能说,不就是写了六篇文章嘛,有什么了不起,再说现在都新媒体时代了,谁还看纸刊啊。我想说的其实是,在公关这个每天都在跟现实交锋的行业,一件完整事情之后的静心回顾和重新阅读有多么重要。公关人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最重要的一个总结维度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对这个行业本质的认识。
公关的本质是促进对话,传播的核心是内容。这些话,我们听老师讲过,听老板讲过,在《国际公关》杂志上见过,可是,对话有几个层次,几种方式,哪种方式最适合你现在的企业状态?新媒体时代内容创作有什么新的方法?当你把别人优秀的案例归于套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相同的套路用在你现在服务的品牌,会是一种何等幼稚可笑的方案?
我在2018年初做了一件事,把2017年的六本《国际公关》拿出来重新读了一遍,看到有趣的,不解的,感到振奋或者矛盾的观点,给作者发微信探讨。
我问第二期《玩转声量、互动、口碑三个魔球》的作者,趋势中国传播机构的蓝健,创造声量固然可以靠超级创意广告,购买明星大号,高收视综艺节目植入,但是如何用公关的力量撬动声量,用议程设置引发议论,小预算企业如何玩转三个魔球?
蓝健对我说,这确实是经典公关难以达到的,声量越来越依靠广告投放,流量购买。
读一年的《国际公关》,我们行业重要的话题都在上面——数字营销趋势,从萨德事件看全球企业的公关智慧,人民日报军装照引爆的背后,网易云音乐情感营销的洞察来源,怎样做地产公关,内容营销方法论,汽车公关如何改变美国,大理大学取消公关专业意味着什么。
当你回放这些精彩的案例和话题,加入你自己实践的思考,加入刻意抬杠的思维提升套路,你觉得这六本并非厚重的刊物,其实承载了行业人如此多深刻的思考。
即使有一天,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迫于预算,停止《国际公关》纸刊出版,全部内容只放在“中国公关网”微信号上,我也会把一年的文章用某种方式集中起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泡上一杯好茶,悉心回顾自己过去精彩的或不够精彩的一年,重新梳理对公关这个急剧变化的行业的新思考。
我十分尊敬的胡百精老师在“2017中国公共关系教育工作坊”上说:“公关业可能会消失,这并不意味着是坏事。因为在人人都获得更高超的沟通技巧之后,以信息为逻辑的公关就不存在了。”
胡老师的话总是暗藏深意,我不具备与他抬杠的学识,但是抬杠本身就是用积极思考实现提升。你问他那句话什么意思,让他重写专栏吧,还放在我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