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叶片三角襟翼构型及气动特性数值研究

2018-04-24 02:17陈志刚李焜林李茂东卢绪祥
动力工程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襟翼攻角升力

陈志刚, 李焜林, 杨 波, 李茂东, 卢绪祥

(1.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 510663;2.长沙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长沙 410114)

近年来,由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全球的风能资源利用率小于1%,风力发电是一种能量转换率不到60%的清洁能源。在风力发电上,国内外政府均大力扶持补助。截至2017年3月,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容量达151.39 GW,同比增长12.9%,因此如何提高风力发电机组效率是当今的热点问题。风力机叶片翼型的设计对机组发电效率有极大的影响,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早期开发了一系列翼型用于航空航天,由于NACA翼型属于低速翼型,且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和较低的阻力系数[1],现在普遍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翼型的设计制造上。Liebeck[2]最早提出襟翼,后续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优化。王妙香等[3]将襟翼应用于水陆两栖飞机翼型尾缘,并对不同高度和偏度的襟翼进行了气动分析。李润杰等[4-5]将襟翼应用于水轮机叶片翼型尾缘,研究不同襟翼长度对翼型水动特性的影响。周云龙等[6]将襟翼应用于风力机叶片翼型尾缘,研究了不同几何形状尾缘襟翼的气动特性,发现三角襟翼的气动性能相对最佳。目前襟翼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7-11],在风力机叶片制造行业中,叶片翼型襟翼镶嵌和改造的技术尚未成熟。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襟翼在不同长度和宽度下的气动特性,并与原始翼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佳尺度的三角襟翼,从而提高了风力机叶片翼型的气动效率。

1 计算模型及前处理

选取NACA 4412翼型,此翼型具有中等厚度和弯度,且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在风力机叶片翼型中研究较为广泛。翼型弦长C为1 m,将翼型尾缘弦长的5%作为三角襟翼生成部分,沿水平方向厚度为襟翼宽度D,沿竖直方向厚度为襟翼长度L,三角襟翼宽度D和长度L值分别取1%、2%、3%、4%和5%倍的弦长值,生成襟翼类型为D%C_L%C,翼型襟翼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三角襟翼不同宽度局部示意图

在外流场数值模拟条件中选用SSTk-ω模型,该模型对壁面网格距离尺寸的精度要求高,需对翼型壁面附近网格进行加密处理。入流空气设定为理想空气,进口条件给定为速度进口,速度为13.6 m/s,出口条件给定为压力出口。为使边界条件中设置的压力均为绝对压力,设置流体域的操作压力为0 Pa,边界条件为远场压力,其中设置来流静压为标准大气压(101 325 Pa)和来流马赫数为0.04。根据风力机叶片实际工作迎风角度的范围,选取入流攻角α范围为0°~18°[6,9]。在计算收敛条件中,残差变化值降为10-3,流场即在定性上为达到收敛,无量纲的能量、组分残差应降为10-6,相邻迭代之间流场k、ω的残差值均降为10-6,符合收敛标准。

图2 三角襟翼不同长度局部示意图

网格划分是前处理中的关键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结果。在模型计算域中创建C型结构网格,为研究三角襟翼处的气动特性,将翼型与襟翼切成2个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对整个翼型和襟翼壁面网格进行加密,除襟翼部分外翼型吸力面和压力面各分布120个网格点,构建襟翼的三条直线分别切分三条关联直线,对其分布20个网格点。速度进口边界距翼型为20C,压力出口距翼型为30C,因此速度进口距翼型分布120个网格点,压力出口距翼型分布180个网格点,整个翼型近壁面最小网格尺寸为2×10-5C,整个外部流场网格节点数为80 322,翼型模型及前处理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翼型模型网格及边界处理

2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襟翼长度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图4 尾缘襟翼网格

将襟翼长度L分别设定为1%C、2%C、3%C、4%C和5%C,固定襟翼宽度D为1%C,模拟各襟翼长度下随攻角变化的气动特性,并与原始翼型进行分析对比。图5和图6给出了升力系数Cl和阻力系数Cd的分布,分析可知:

(1)添加后缘襟翼的翼型,其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均增大。在同一攻角下,襟翼长度越长,翼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越大。当翼型攻角为8°时(普遍风力机叶片工作时的迎风角度),原始翼型的翼型升力系数为1.289,襟翼长度为1%C、2%C、3%C、4%C、5%C的翼型升力系数分别为1.498、1.665、1.775、1.803和1.868。在原始翼型的基础上,升力系数的增大幅度分别为16.2%、29.2%、37.7%、39.9%和44.9%。在同一翼型攻角下,原始翼型和添加后缘襟翼的翼型阻力系数分别为0.013 04、0.019 55、0.023 87、0.033 07、0.045 17和0.048 28。在原始翼型的基础上,阻力系数的增大幅度分别为49.9%、83.1%、153.6%、246.4%和270.2%,阻力系数增大的幅度要远大于升力系数。

图5 不同襟翼长度下翼型升力系数的变化

图6 不同襟翼长度下翼型阻力系数的变化

(2)原始翼型和1%C襟翼长度翼型的失速攻角分别为14°和12°,而2%C、3%C、4%C和5%C襟翼长度的翼型在10°附近均已达到失速状态,表明随着襟翼长度的增加,翼型失速角度提前。

(3)原始翼型和1%C、2%C襟翼长度的翼型在16°攻角之后,升力系数均增大,攻角达到18°时增大幅度分别为16.7%、15.5%和8.8%。由此可知,原始翼型具有良好的失速特性,随着襟翼长度的增加,失速特性变差。当襟翼长度超过2%C时,翼型失去此特性,且当攻角超过10°时,同一攻角下襟翼越长,升力系数越小。

图7为不同襟翼长度下升阻比的变化。由图7可知,在襟翼宽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加襟翼长度不利于翼型整体的气动性能,同一攻角下襟翼长度越长,翼型的升阻比越小,襟翼长度为1%C时,翼型的气动性能更接近原始翼型。

图7 不同襟翼长度下翼型升阻比的变化

将5种不同襟翼长度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最大升阻比和失速攻角等气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并采用正交表法对各参数进行分析。由表1可知,随着襟翼长度的增加,最大升力系数随之增大,但由于阻力系数也大幅度增大,导致升阻比急剧减小,失速攻角提前。由于1%C襟翼长度的气动性能较有优势,因此选取此长度襟翼,为研究不同宽度襟翼提供固定的翼型襟翼长度。

表1 不同襟翼长度下的气动参数

2.2 襟翼宽度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固定翼型襟翼长度为1%C,分别研究襟翼宽度D为1%C、2%C、3%C、4%C和5%C时的气动特性。图8和图9分别为翼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分布,分析可知:

(1)襟翼翼型的升、阻力系数整体上大于原始翼型。攻角相同时,随着襟翼宽度的增大,翼型升力系数增大,阻力系数减小,在此襟翼宽度范围内,宽度越大,越有利于翼型的气动性能。

(2)1%C和2%C襟翼宽度翼型的失速攻角均为12°,3%C、4%C和5%C襟翼宽度翼型的失速攻角延后到14°,说明翼型襟翼宽度越大,失速攻角越大,即越接近原始翼型的失速攻角。翼型达到失速后,襟翼宽度越大,升力系数减小幅度越平缓,说明襟翼宽度越大,失速特性越好。

(3)当攻角小于10°时,5种宽度襟翼翼型的升力系数相差不大,当攻角大于10°时,襟翼较窄翼型(1%C、2%C襟翼宽度)的升力系数损失明显,襟翼较宽翼型(3%C、4%C和5%C襟翼宽度)的升力系数变化不大。

图8 不同襟翼宽度翼型升力系数

图9 不同襟翼宽度翼型阻力系数

由图10可知,相同攻角下襟翼宽度越大,整体上翼型气动性能越优,且襟翼较宽翼型的升阻比更接近原始翼型,在低攻角下(α<7°),5%C襟翼宽度翼型的升阻比大于原始翼型。

图10 不同襟翼宽度翼型的升阻比

如表2所示,采用正交表法对各气动参数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随着襟翼宽度的增大,翼型最大升力系数随之增大,且最大升阻比大幅度增大,在襟翼宽度为5%C时,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大升阻比均大于原始翼型数据。故选取5%C襟翼宽度为最佳襟翼宽度。

表2 不同襟翼宽度下的气动参数

2.3 流场压力分析

分析可知,5%C_1%C型为最佳襟翼。为进一步论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翼型襟翼进行对比。图11~图13为原始翼型与1%C_1%C、1%C_5%C、5%C_1%C型分别在攻角α为0°、8°和16°下的翼型表面压力分布。攻角为0°时,襟翼翼型表面压力差大于原始翼型,1%C_5%C型的差值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襟翼的添加使得翼型整体结构弯度增大,翼型表面压力差增大,因此襟翼翼型相对具有较大的升力系数;1%C_1%C和5%C_1%C型表面压力差曲线几乎重合,但后者具有较宽的襟翼,进而使表面压力面积增大,整体表面压力差增大,从而提升翼型的气动性能。攻角为8°时,翼型压力面中部压强整体提升,吸力面前缘压强减小较为明显,翼型表面压力差进一步增大。攻角为16°时,5%C_1%C型前缘1/2处表面压力差均高于其他翼型,其他翼型吸力面中部区域压强增大相对平缓,即压强差减小使得升力系数减小。从襟翼宽度特性方面分析,对比1%C_1%C和5%C_1%C型,发现1%C_1%C型的尾缘襟翼上方压力均较大,说明增大襟翼宽度,尾缘上方压力减小。从襟翼长度特性方面分析,对比1%C_1%C、1%C_5%C型,在大攻角下较长襟翼翼型的前缘吸力面压力较大,这是因为长襟翼处产生回流涡动,使得绕流速度相抵,致使翼型吸力面表面压力增大。

图11 攻角α为0°时各襟翼翼型的压力分布

图12 攻角α为8°时各襟翼翼型的压力分布

图13 攻角α为16°时各襟翼翼型的压力分布

3 结 论

(1)添加不同长度和宽度的襟翼对翼型的气动特性均有显著影响。襟翼长度增加,虽提升了翼型的升力系数,但阻力系数也大幅提升,不利于翼型气动特性的改善。襟翼宽度增加,不仅提升翼型的升力系数,同时也降低了阻力系数。

(2)襟翼长度过长,使得翼型失速攻角提前,且失速特性变差,增大襟翼宽度可使失速攻角延后,且具有良好的失速特性,适当减小襟翼长度和增大襟翼宽度,有利于改善翼型的气动性能。

(3)在研究范围内,5%C_1%C型为最佳襟翼翼型。利用翼型尾缘段5%的弦长提供襟翼安装空间,不仅提升了翼型的气动特性,也有效地节省了襟翼的制造材料。

参考文献:

[1] BELAMADI R, DJEMILI A, ILINCA A, et a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lotted airfoils for application to wind turbine blades[J].JournalofWindEngineeringandIndustrialAerodynamics, 2016, 151: 79-99.

[2] LIEBECK R H. Design of subsonic airfoils for high lift[J].JournalofAircraft, 1978, 15(9): 547-561.

[3] 王妙香, 孙卫平, 秦何军. 水陆两栖飞机内吹式襟翼优化设计[J].航空学报, 2016, 37(1): 300-309.

WANG Miaoxiang, SUN Weiping, QIN Hejun.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n internal blown flap used in large amphibian[J].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 2016, 37(1): 300-309.

[4] 李润杰, 李春, 李倩倩, 等. 襟翼长度对翼型水动特性影响[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 27(1): 158-162.

LI Runjie, LI Chun, LI Qianqian, et al. Effect of flap length on wate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foil[J].JournalofWaterResourcesandWaterEngineering, 2016, 27(1): 158-162.

[5] 李润杰, 祖红亚, 李春, 等. 襟翼翼缝相对宽度对翼型动态气动性能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 2016, 31(4): 38-44.

LI Runjie, ZU Hongya, LI Chun, et al. Effect of the relative width of wing flap slit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irfoil[J].JournalofEngineeringforThermalEnergyandPower, 2016, 31(4): 38-44.

[6] 周云龙, 张红芬. 襟翼结构对风力机翼型性能的影响及优化设计[J].热能动力工程, 2017, 32(1): 101-106.

ZHOU Yunlong, ZHANG Hongfen. The impact of flap structure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wind turbine airfoi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J].JournalofEngineeringforThermalEnergyandPower, 2017, 32(1): 101-106.

[7] 张振辉, 李栋, 杨茵. Gurney襟翼对多段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航空学报, 2014, 35(4): 995-1003.

ZHANG Zhenhui, LI Dong, YANG Yin.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gurney flaps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multi-element airfoils[J].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 2014, 35(4): 995-1003.

[8] 郝文星, 叶舟, 丁勤卫, 等. 柔性襟翼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 2016, 36(6): 473-479.

HAO Wenxing, YE Zhou, DING Qinwei, et al. Effect of flexible flap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wind turbine airfoil[J].JournalofChineseSocietyofPowerEngineering, 2016, 36(6): 473-479.

[9] 张文广, 李腾飞, 刘吉臻, 等. 尾缘襟翼结构参数对大型风机气动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J].可再生能源, 2016, 34(12): 1826-1833.

ZHANG Wenguang, LI Tengfei, LIU Jizhen, et al. Simulation study on trailing edge flaps' structure parameters affecting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large wind turbines[J].RenewableEnergyResources, 2016, 34(12): 1826-1833.

[10] 孙卫平, 杨康智, 秦何军.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吹气襟翼设计与分析验证[J].航空动力学报, 2016, 31(4): 903-909.

SUN Weiping, YANG Kangzhi, QIN Hejun. Design and test of a jet flap for a large amphibian[J].JournalofAerospacePower, 2016, 31(4): 903-909.

[11] 郭同彪, 白俊强, 杨体浩. 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J].航空学报, 2016, 37(2): 513-521.

GUO Tongbiao, BAI Junqiang, YANG Tihao.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trailing-edge variable camber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onic airfoils[J].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 2016, 37(2): 513-521.

猜你喜欢
襟翼攻角升力
民用飞机襟翼交联机构吸能仿真技术研究
无人机升力测试装置设计及误差因素分析
某型公务机襟翼控制系统设计载荷分析
基于自适应伪谱法的升力式飞行器火星进入段快速轨迹优化
风标式攻角传感器在超声速飞行运载火箭中的应用研究
大攻角状态压气机分离流及叶片动力响应特性
升力式再入飞行器体襟翼姿态控制方法
附加攻角效应对颤振稳定性能影响
民用飞机攻角传感器安装定位研究
基于某型发动机发展STOVL动力性能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