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瑶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以体循环动脉高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这无疑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鉴于此,该院特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诊断为高血压病,排除严重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65例。其中,A组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为60~87 岁,平均年龄为(68.3±4.5)岁;B 组患者男 34例,女 31 例,年龄为 61~86 岁,平均年龄为(67.9±4.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接受常规护理,按时按量规范用药,科学合理进行饮食,对患者日常活动予以健康指导,定期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记录。B组: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①加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构建医院到社区的康复护理团队,统一对团队成员进行护理培训,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护理方法技能、与患者沟通技能等内容。通过医院的电子屏、展板、张贴栏、咨询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高血压病知识健康宣传教育,熟悉和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做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鼓励患者之间进行分享交流。
②科学实施康复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准确测量血压,对患者的血压情况予以监测记录,重视患者血压监测管理。运用现代通信媒介平台,构建老年高血压病防治公众平台,定时向患者及家属推送高血压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高老年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叮嘱患者生活规律,注意饮食营养构成,控制盐分、糖分、油腻食物和烟酒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增加蛋白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坚持运动锻炼,运动量适宜,循序渐进,协助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③完善康复护理效果监测。做好患者的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高血压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轻松的生活态度,减少紧张、烦躁、抑郁、担忧等不良情绪。定期对患者开展随访调查,包括患者的机体状况、血压水平、测量方法、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等内容。
血压控制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进行计算。老年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为90~140 mmHg、舒张压为60~90 mmHg表示达标,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例数/(每组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评分: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和随访1年后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整体健康、精神状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护理后,B组相较于A组,血压控制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经过护理后,B组相较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病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多发于老年群体,是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受遗传、精神和环境、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均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2]。由于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会逐渐表现出各种症状,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降低老年高血压水平能够大大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3]。康复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护理工作重心,突出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在整体护理的观念指导下实施临床护理。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包括高血压病等在内的慢性疾病患者数量呈现不断被上升的趋势,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的满意度和功能的改善程度加以评估[4]。通过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帮助和指导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引起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经过护理后,应用康复护理模式相较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血压控制率明显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入院前 随访1年后A 组(n=65)B 组(n=65)t值 P值55.2±6.9 54.7±6.3 2.364>0.05 68.6±5.1 80.4±5.6 7.281<0.05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利侠.基于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8):143-144.
[2]刘怀志.老年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121-122.
[3]袁伟芳.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146-147.
[4]魏细花.个体人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