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军,简大为*,彭新新,周海宁,赵建华
(1.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伊犁835000;2.昭苏金地亚麻有限责任公司)
昭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流域,特克斯-昭苏盆地西段。该地区海拔1 323~6 995 m,年均气温2.9℃,年极端最高温度33.5℃,最低温度-32℃,年均降水512 mm。昭苏垦区西高东低,特克斯河横贯全境,属高山半湿润性草原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分明。昭苏县适合冷凉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春油菜、大麦、亚麻、马铃薯等。第四师七十五团位于昭苏县西南角虎头镇,总面积76.27 km2,耕地面积1.065万hm2,该地区气候属温带山区冰凉气候类型。该团素有“有机雨露麻之乡”的美称,种植亚麻主要为当地亚麻品种,常年种植面积为1 000 hm2左右。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品种的更新已刻不容缓,因此,七十五团开展了亚麻新品种的引种筛选试验,以满足亚麻高端消费市场的产业需求。
参试材料为国外引进的卡丽斯塔、瓦斯塔、索菲、阿娜密丝、迪亚娜、爱丽斯和利斯特,以本地品种伊97042为对照品种,共8个亚麻品种。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为10行区,行长10 m,宽2 m,行距20 cm,面积20 m2,播种量150万粒/667 m2(小区播种量4 800粒/行)。重复间留走道40 cm,试验地四周设1 m保护行。
试验地前茬为冬小麦,土壤质地为灰钙土。试验地于2016年9月底深耕,耕深25~35 cm,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熵”6字标准,结合秋耕施入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认证肥料6~7 t/667m2。2017年3月27日平整土地达待播状态,3月29日进行试验播种。当亚麻幼苗7~8对真叶时(株高7~10 cm)进行第1次中耕锄草;株高16~20 cm时进行第2次深锄,拔除大草;生长中后期进行第3次人工拔除大草。根据亚麻生育特性,试验分别于5月11日、5月22日、6月7日和6月25日灌水4次,于7月13日进行田间取样和人工收获。各品种株高、工艺长度、单株有效果数、株果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单株茎重、单株茎粗、干茎制备率、出麻率等性状在田间或室内考种时进行测量和记载,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风干后进行人工脱粒测产。
表1 参试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参试亚麻品种株高差异不大,在110.0 cm左右,爱丽斯最高(118.2 cm),比对照高9.0 cm,有3个品种稍低于对照;工艺长度以阿娜密丝最长,达98.6 cm,比对照长3.5 cm,4个品种(卡丽斯塔、瓦斯塔、索菲和利斯特)短于对照;参试品种基本无分茎,分支数在3个左右;单株有效果数瓦斯塔最多,为14.9个,其次为索菲,各参试品种有效果数均高于对照品种;瓦斯塔单株粒数最多,为95.3粒,其次为阿娜密丝,索菲名列第三;单株粒重以利斯特最重,为0.38 g,对照排在第二,瓦斯塔最低,为0.26 g;爱丽斯千粒重最重,其次是阿娜密丝,参试品种有2个品种低于对照品种;单株茎重最重的是卡丽斯塔,瓦斯塔最轻;单株茎粗瓦斯塔最粗(4.3 mm),其次是索菲(3.2 mm),其他品种与对照相当;出麻率以瓦斯塔、阿娜密丝和索菲高于对照品种(21.36%)。
从表2~4可以看出,各亚麻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均能在7月初达到工艺成熟标准,卡丽斯塔和阿娜密丝生育期略晚于对照品种;各参试亚麻品种出苗率差异不大,长势整齐,其中利斯特倒伏程度为1级,倒伏面积约为9%,其他品种未发生倒伏;各参试品种枯萎病发病率均小于1.50%,发病率较高的为瓦斯塔,枯萎病发病率为1.15%。
表2 参试亚麻品种生育期记载
表3 参试亚麻品种田间群体数量调查
表4 参试亚麻品种枯萎病抗病性调查
表5 参试亚麻品种原茎产量
表6 参试亚麻品种原茎产量多重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8个参试亚麻品种除卡丽斯塔和瓦斯塔原茎产量较对照减产外,其他品种均较对照增产;其中迪亚娜、索菲和爱丽斯分别比对照增产15.18%、9.78%和5.69%。对各亚麻品种原茎平均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迪亚娜原茎产量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索菲原茎产量与卡丽斯塔、利斯特、阿娜密丝、瓦斯塔、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6)。
本试验在常规播种密度条件下,各参试亚麻品种分茎数基本为零,均为单枝成熟,密度小,造成群体产量偏低。可通过调整播期、密度及水肥调控等建立高产栽培模式,并加大生态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亚麻一般划分为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3大类型,而纤维用亚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我国的纤维用亚麻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从原茎到种子都可加工利用,亚麻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强度高、吸湿、透气、导热、防静电等优点[2-3]。因此,在进行育种和品种筛选时,应根据亚麻的纤维长度、强度等特性开展专向型品种培育,研发高端的亚麻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4]。
通过不同亚麻品种的比较试验,引进品种迪亚娜和索菲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在完善栽培技术的条件下可以在昭苏垦区推广。另外,生产上应加大高产、高效、优质亚麻栽培技术的研发,以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5]。
[1]王玉富,邱财生.中国纤维亚麻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及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3,35(4):214-218.
[2]张正,崔宏亮.新疆伊犁河谷亚麻品种(系)的评价与筛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38-41.
[3]王锁牢,李广阔.新疆亚麻主要病害发生概况和防治技术[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1):38-40.
[4]赵德宝.提高新疆伊犁河谷亚麻纤维产量品质的综合措施[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3):143-149.
[5]顾元国,王锁牢.新疆纤用亚麻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7):1381-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