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用生活现实,积极践行“学材再建构”
——以平方根(第1课时)教学为例

2018-04-24 10:50:36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十中学李雪琼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方学材乘方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李雪琼

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及其团队近年来提出“三学”(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这是针对课例研究的一种操作要义,值得深入研习和积极实践.笔者近期有机会执教平方根(第1课时)研讨课,积极践行李老师的“学材再建构”理念,对平方根的第1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再建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记录该课的教学流程,并跟进教学思考,提供研讨.

一、平方根(第1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活问题1: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红裁了一块边长为7dm的正方形画布,准备画上自己的作品参加比赛,那么这块正方形画布的面积是多少?

生活问题2:小欧也准备参加比赛,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的正方形画布,那么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预设问题: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放到式子中看,它们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板书:已知底数求它的二次幂;已知二次幂求它的底数)已知底数求它的二次幂,也就是平方你学过了吗?会求吗?已知二次幂求它的底数你学过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习了有理数,并且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随着对数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并不全部都是有理数,比如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就不是.数系扩充到实数就十分必要,通过两个生活情境问题引入数的开方,可以让学生感受一类新数产生的自然而然.

教学环节(二) 特例引路,定义开方

问题1:将“52=25”中的底数5擦除,改为括号,可以填什么数?

预设:学生填数,得到根据平方运算,可以填±5.

问题2:已知指数2及幂,求底数:

( )2=1;( )2=9;( )2=16;( )2=36;( )2=0.25.

定义开方:在乘方中,25是±5的平方,也叫二次方,反过来,我们把±5叫做25的平方根,已知指数、幂逆过来求底数的过程,称数的开方.这些定义内容及时板书.

教学组织:在定义一种新的运算之后,安排学生结合下面的表格说出谁是谁的平方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x2 1 9 16 25 36 x ±1 ±3 ±4 ±5 ±6

在学生初步理解平方根定义后,进一步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指出数的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并介绍目前已学到的6种运算分别是三对互逆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

教学环节(三) 例题训练,巩固新知

例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2)6是36的一个平方根;

(3)-5是25的算术平方根;

(4)0.01是0.1的算术平方根.

设计意图:通过这组例题的训练,让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可以安排学生先讲,其他学生参与评析、辨析.如果有不恰当的表述时,抓住这些错误资源,融入新课进程,引导学生回到定义来判断.

例2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教学组织:师生共同完成第(1)题后,后面3个小题由学生上台板演.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各式平方根的共同点,得出结论: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

预设追问:是不是所有数的平方根都是两个且互为相反数?(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归纳并板书性质)

教学环节(四) 定义符号,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表示

分组活动:同学们现在能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了吗?小组内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同学求它的平方根.

教学组织:由学生说的非平方数顺势给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表示并板书.

结合前面的例题,让学生学习书写平方根的符号,解决学生提出的非平方数的平方根.

例3 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教学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各式的含义,并要求学生观察式子的符号与结果符号的关系.

教学环节(五) 小结与作业(略)

附:板书设计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阐释

1.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践行“学材再建构”

平方根的教学内容在当前不少版本的教材中都被不同方式呈现,有些教材是先由实际问题引入算术平方根,定义“根号”,然后第二课时再完善认知,定义平方根的概念.我们选择了基于第5种运算——乘方的逆运算出发,已知幂、指数,求底数的运算,定义了第6种运算——数的开方,并跟进定义了平方根及符号表示.这是基于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观点,积极践行学材再建构,而不跟随教材亦步亦趋,从“教教材”走向了“用教材教”,追求了华东师大终师教授钟启泉先生所指出的“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2.适度联系实际情境,数的平方源自生活

数学史上有所谓的第一次数学危机,即无理数的发现.据说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个弟子——希帕索斯,正是发现无理数的人.他是在求正方形(边长为1)的对角线时,希帕索斯发起了愁,这到底是个什么数?根据老师所讲,“万数皆数”,“1是所有数的生成元”,“宇宙的一切都归结于整数和整数之比”,希帕索斯花了很长时间发现了这样的无理数,推翻了“万物皆数”的观点后,希帕索斯被教会囚禁起来,最终残忍地将他丢进大海,这是数学史上的一个悲剧.所以在数的开方教学时,适当引入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与实际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在上面的课例中,我们使用的最多的情境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边长”.

3.精心预设板书设计,乘方开方互逆运算

在近年来的《中学数学》(初中版)很多课例研究中,不但有教学流程的概述,还有板书设计的截图呈现,让我们受益甚大.在上文课例中,我们在最后也附出本课的板书设计,可以看出乘方与开方的逆运算关系,以及定义、符号表达等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板书,不但要把新概念、新性质、新符号全部规范书写在“主板区”(通常在黑板的左侧),而且把具有关联的概念、性质或符号表达都用连接线恰当关联起来,以便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之间的广泛联系的理解,同时像平方根的定义、表示、性质,还有平方根、数的开方与乘方之间的转化关系也得到揭示.顺便指出,在当前的现代化教学媒体面前,传统的板书设计有所弱化,特别是一些数学新授课全是PPT课件“翻来翻去”,一节课下来都没有板书,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三、写在后面

根据我们对不少学校数学教学的观察和了解,当前有一个现象:日常教学以习题单式的学案代替了教材,而开展教学研讨、示范课时,对教材又是亦步亦趋.这两种现象都值得思考,日常教学时“以题代书”,离开教材搞教学的现象让人担忧,而公开课、参赛课时,又不敢对教材进行“学材再建构”,怕被评课老师说起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缺少理解等.想来,基于理解数学、理解学情积极开展“学材再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庾南,祁国斌.自学·议论·引导:涵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范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7(9).

2.刘东升.悠然神会,妙处与君说——李庾南老师“平方根”课例赏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4(5).

3.钟启泉.新旧教学的分水岭[J].基础教育课程,2014(2).

4.李功林.章起始课:精选问题,驱动全章进程——以“分式”章起始课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7(12).

5.郭锋.网络研讨,让全组老师分享听课意见——以一次学校数学组网络研讨活动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7(12).F

猜你喜欢
开方学材乘方
幂的乘方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商情(2020年32期)2020-07-23 16:35:07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数学大世界(2018年4期)2018-11-30 23:42:43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学习开方『四注意』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认识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