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琪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庆供电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58)
大庆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电网分布密集,雷电活动强烈。为了分析大庆地区线路的运行状况,分别对大庆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统计至10月30日)35kV配电线路发生的故障进行了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和图1。
表1 不同年份35kV配电线路故障统计
图1 不同年份35kV配电线路故障统计
由图1可知,2015年、2016年大庆地区35kV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次数较多,2017年大庆地区35kV配电线路发生雷击故障的次数达到943次。因此,可以预见2017年全年发生雷击故障的次数与2016年相比还会继续增加。说明随着气候的变化和防雷形势的严峻,大庆地区现有的防雷措施可能不能完全适应防雷的需要,该地区线路防雷仍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需要采用更先进的防雷设施来提高大庆地区配网防雷性能。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击中杆塔、电力装置等物体。当大量电压流过物体时,会产生强烈的雷电流,导致线路跳闸[1]。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在输电能力为6~35kV的线路中,雷击经常会导致电闸、避雷器、变压器、绝缘子等防雷设备的损害,不能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需要。配电线路的雷电损坏可分为直接雷电和雷电感应两种。感应雷是指由于线路与雷之间的电磁感应产生较大的电压,造成线路跳闸。早期的避雷器利用空气的这一特性,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从而实现对供电线路的保护。然而,由于开放的空气间隙容易受环境影响,空气放电会造成电极的氧化等。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配网防雷方案有保护绝缘子串、设置避雷器和设置消弧线圈等。
防雷保护间隙是绝缘子串的一种保护装置。在绝缘子串两端设置防雷保护间隙,与自动重合闸配合使用时,不仅可以及时将线路中的雷电流导入大地,还可以保障线路不间断供电,维持线路的正常运行。防雷保护间隙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35kV、135kV及以上的各级配电线路,还不受地形环境的影响,山区、高原、平原和雷电多发地区都可以使用防雷保护间隙来保护绝缘子串。同时,防雷保护间隙的制造方便,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对于绝缘子串的保护,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其中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日本常用引弧角来保护绝缘子串。引弧角的结构较为简单,受线路的电压、绝缘子直径、绝缘子片数和绝缘子串的长度等因素影响。日本对于引弧角的研究较为透彻,1979年颁布的规程中介绍了32种型式、280多个类别。日本不仅在66~154kV各级电压架空送电线路中安装引弧角,还在通过重污秽地区的500kV线路的软硬跳线装置和输电能力为1000kV的线路上安装此装置[2]。
德国普遍设置引弧保护装置保护绝缘子串。设置引弧保护装置不仅可以防止雷电过电压对线路的破坏,还能避免绝缘子被污染后受雷电的影响发生闪络。德国对引弧保护装置中起弧点与绝缘体的距离、材料的耐高温性、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俄罗斯采用均压屏蔽保护环来保护绝缘子串。保护环能够屏蔽电晕,防止雷电对绝缘子串的影响,不能引弧。
早期的避雷器是开放的空气间隙。然而,由于空气的击穿电压高等特性,使得避雷器对敏感设备的保护不够及时。而无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是日本1968年研制成功的,并首先应用于电子工业。1976年,日本又首先研制出适用于高压电网的耐污性无间隙避雷器,并先后应用于84kV、275kV和500kV的高压线路。氧化锌避雷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避雷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在正常工作电压,氧化锌避雷器的电阻极大,流过的电流很小;当产生雷电过电压时,它的电阻迅速降低,可以分流大量的电流,从而保护线路免受雷击作用。
我国最早从1993年开始研制和应用线路型避雷器并迅速推广[3]。经过多年努力,避雷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配电线路,有效保证了我国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在电网发生单向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提供电感电流对故障点的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过故障点的电流降至10A以下,从而达到灭弧的目的。
消弧圈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补偿度应适当,一般应在5%~10%;
②对35kV的系统,消弧圈单相接地补偿后的残流应在3~10A,同时应考虑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
③规程规定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位移电压应小于15%U,考虑到三相电压的平衡,以小于5%U为宜。
大庆地区配网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绝缘水平低下。因此,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是提高配网线路防雷性能的最直接方法。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配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如表2可知,在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采用瓷横担绝缘子的配电线路发生雷击跳闸的概率,比采用针式绝缘子的配电线路要低52.3%。目前,大庆地区已经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来替换线路中的针式绝缘子,线路雷击跳闸率有明显降低。此外,适当增加瓷横担绝缘子的绝缘长度,能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4]。
表2 常用的绝缘子的雷击跳闸概率
对于同塔多回输电网,采用不平衡绝缘的配置方式能够降低双回同时跳闸的概率。这是由于感应雷是造成同塔双回线路的雷击跳闸故障的主要原因。采用不平衡绝缘配置时,当其中某一相绝缘子率先发生绝缘闪络,则会发生单相接地。该相导线相对于地线,能够耦合一部分感应过电压,使其他相导线感应过电压降,从而提高其他相导线的耐雷水平。
线路避雷器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分为配电用避雷器、线路避雷器和电站避雷器;按照避雷器的结构,可分为有间隙避雷器和无间隙避雷器。
工程实际表明,在一定的间隔内安装一组硅橡胶氧化锌避雷器,能有效保护配电线路。硅橡胶氧化锌避雷器通常与线路绝缘子并联安装。由于工艺和环境的制约,目前使用的线路避雷器能够有效降低感应雷对线路的影响,对直击雷的防护效果较差。
避雷线对配电线路的保护原理是避雷线接地电阻较低,能够有效泄放电荷,可以保护设备免受雷电冲击波的破坏。避雷线对于直击雷的防护效果较好。对于等级较低的配电线路(如35kV),线路雷击跳闸主要受感应雷的影响,而降低避雷线的接地电阻对降低雷击跳闸率影响不大。但是,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可以降低杆塔的电位,防止雷击大地时雷电波到达地面后发生反射,进而影响配电线路。
3.4.1 安装消弧线圈
安装消弧线圈的防雷原理:将配电网中性点通过自动消弧线圈接入大地,在线路绝缘子发生雷击闪络时,电弧通过得以流入大地,保证绝缘子不能建立连续的电弧,从而控制配电网的雷击建弧率,防止配电网发生雷击跳闸事故。
近年来,由于固顶消弧线圈调谐困难,已经逐步被自动消弧线圈所取代。自动消弧线圈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电容电流、调整补偿电流。当绝缘子发生闪络时,可以使补偿后的残流小于10A,使绝缘子不能建立持续燃烧的接地电弧,进而控制配电网的雷击跳闸率。
3.4.2 装设自动重合闸
实际经验表明,配电线路雷击跳闸故障多为瞬时性的。当雷击跳闸故障发生后,若采用人工手动重合的方式,由于耗时较长,很容易造成用户停电,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多采用自动重合闸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根据实际运行资料的统计,自动重合闸自动重合率达到60%~90%,可以有效解决瞬时故障,及时纠正由于断路器误动作产生的误跳闸,以保证供电的连续。
以大庆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不同地区的雷击跳闸故障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调研,针对大庆地区雷击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线路防雷性能的措施。具体地,包括采用不平衡绝缘的配置方式、在中相导线中安装1组2个避雷器、降低塔杆的接地电阻、对防雷要求较高的线路有针对性地架设避雷线、安装消弧线圈、装设自动重合闸等。
参考文献:
[1] 邓雨荣,朱时阳.输电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研究[J].高压电器,44(1):56-58.
[2] 柯建新.电力系统配网设备防雷措施的探讨[J]. 江西建材,2014(08):218-223.
[3] 张文峰,彭向阳,豆 朋,等.广东雷电活动规律及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J].广东电力,2014,(3):101-107.
[4] 李晓岚,尹小根,余仁山,等.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绕击跳闸率的计算[J].高电压技术,2006,(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