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力胡马·阿布都热西提 艾秀清 木妮热·木沙江*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主要的发病类型,是指ER、PR、HER-2表达均缺失的特殊亚型,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包括侵袭性强、预后差等,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诊治技术的提高,TNB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早期诊断与治疗依然是改善TNBC预后的主要方法[2-3]。本文对比了维、汉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综合治疗后的预后,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女性;均未行内分泌治疗(无内分泌治疗指征);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汉族或维吾尔族患者;符合TNBC的诊断标准;年龄20~80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研究。排除标准:其他民族乳腺癌;病理资料不完整;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其中汉族患者为70.5%(124/176)、维族患者为29.5%(52/176);行辅助放疗者有63例,其中维族19例,汉族44例。
1.2 临床特征调查:记录所有患者首次就诊时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两组复发转移比例等。
1.3 预后调查:以电话随访或指导患者定时入院复查的方式,调稿患者复发情况,检查术后手术周围局部或区域淋巴结仍可经病理证实有癌细胞,即可诊断为局部复发;经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部位发生转移时为远处转移。发生复发转移为终止事件,无病生存(DFS)期是指治疗的第1天开始至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为止,随访时间截止日期2017年1月。
1.4 统计方法:选择SPSS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用Log-rank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特征对比:汉族与维族TNBC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病理分期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比较[n(%)]
2.2 治疗后预后对比: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三阴性乳腺癌3年无瘤生存率为12.6%,维吾尔族三性乳腺癌为7.7%,两组对比无差异(P=0.362)。见图1。
图1 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3年无瘤生存情况
TNBC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在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TNBC患者与HR+患者很难进行内分泌治疗,导致预后比较差。研究表明,TNBC发生和发展的涉及的机制比较复杂,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原癌基因的激活等多种因素有关[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NBC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为10%~7%,在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发病率并不相同,这种发病的差异可能与种族遗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等有关。在本研究中176例TNBC患者中,其中汉族为70.5%、维族为29.5%,汉族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维吾尔族患者。研究显示汉族与维族TNBC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病理分期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汉族患者以T1期为主,维吾尔族以T2期为主,可知维吾尔族TNBC患者较汉族患者病期偏晚。不过维吾尔族TNBC患者发病年龄较汉族小、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汉族高,可能与维吾尔族喜高脂肪饮食生活习惯、信仰有关,导致发病年龄早,害羞而不愿进行诊疗,也有可能与样本含量不均匀引起的[5]。
TNBC其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是一种高危乳腺癌。本研究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三性乳腺癌为7.7%,汉族TNBC3年无瘤生存率为12.6%,两组对比无差异(P=0.362),汉族TNBC患者的生存率稍高。但目前尚未对种族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清楚,可能包括基因因素或环境因素[6]。也应收集较大的样本量来研究以明确影响汉、维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总之,维吾尔族TNBC患者就诊时较汉族患者偏晚,T3期所占比例要高于汉族患者,T1期比例低于汉族患者,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无差别。
[1] 宋海涛,阿力比亚提·艾尼,多斯波力·扎克汗,等.维、汉三阴性乳腺癌Ki-67和nm23表达差异分析[J].新疆医学,2016,46(12):1529-1531.
[2] 蒋威华,李涌涛,张明帅,等.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探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5):724-727.
[3] 马斌,杨乐,吴军,马斌林.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早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外显子共有突变位点的分析[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11):2813-2817.
[4] Aksoy S,Dizdar O,Harputluoglu H,et al.Demographic,clinical,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rkis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Ann Oncol,2007,18(11):1904.
[5] 秦鑫添,郝少欢,塔来古丽·西仁白克,等.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11):707-710.
[6] 付娟娟,宋新兰,王春,等.新疆女性乳腺癌657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5):4932-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