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各级规划部门积极落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重点实现“六个新突破”之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秉承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服务理念,通过制定标准、全城通办、容缺受理等便民措施,实施并联审批、模拟审批、承诺许可等创新改革举措,使规划审批时间在原承诺时限基础上再次提速51.7%,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极大提升。
遵循“一个城市一套标准”思路和“标准化审批、精细化服务”要求,扎实推出制定标准、全城通办、容缺受理等便民举措,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获得较大提高。
制定标准,规范规划服务。围绕规划审批管理,进行了规划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梳理规划管理事项清单、审批要求、申报材料等,编制完成面向服务对象1个合订本14个单行本《杭州市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与管理服务指南》、面向规划管理人员4个标准化审批《建设项目规划许可与管理内部标准化工作手册》。通过标准化建设,切实减少了群众和企业的申报材料,达到常规项目标准化,特殊项目制度化,以标准化促进流程、服务双优化。
全城通办,方便群众办事。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理念,由市级以上立项的投资建设项目开展“全城通办”业务,全市五个规划审批服务窗口都可以申请进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打破属地申报和取件的限制。“全城通办”开通了网上申报模式和免费邮寄服务,报建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规划手续办理,将在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上实现有效突破,大大方便群众办事。
容缺受理,实现只跑一次。允许一边补充材料、一边受理审核,打破原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审批模式,通过社会信用体系保障审批领域“容缺”弹性化审批服务新模式,改变了材料齐全才能进入审批流程的传统模式,明确了可容缺材料清单,让项目审批前置申请资料“缺件”也能受理,真正实现了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和“零跑腿”的愿望。
按照“精细化”的思路,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其最高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审批模式创新,实现规划精细化管理,规划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并联审查,创新部门合作新模式。规划部门多次组织市审管办、发改、国土等部门,研究立项阶段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书、土地预审并联,用地阶段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的并联方案,研究制定《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并联审批操作办法(试行)》,并联审批方案立项阶段和用地审批阶段用地共计减少23个工作日。
模拟审批,打好项目落地时间差。模拟审批是指各部门在项目暂不具备相关法定审批条件的情况下,提前介入、提前受理审核项目报批资料,并出具模拟审批文件的行为。目前,已实施模拟审批项目有城中村、10%留用地和工业等项目。截至2018年2月9日,杭州市本级模拟审批项目共31个,为建设项目提早落地争取“时间差”。
承诺许可,探索项目管理新体制。承诺许可是指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定后,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规划部门事先告知申报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签订《承诺书》,承诺其遵守告知事项要求,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提交申请材料齐全后,由规划部门在承诺时限内作出许可。目前,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保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从进件到出件在2小时内完成。
精准化服务是一个以量化管理为基础,“精”主要指简化、易操作,“准”就是要量化、细化、可操作化,规划服务致力于提速增效,引入区块链概念,着重加强“跑”改成“果”的深化、维护和运用。
担起“统筹”责任,打造“跑改”升级版。规划工作本身的特点就是统筹,做好统筹需要站得高、看得远。作为规划人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本领,才可能具备一流规划业务能力和开阔的视野,才能勇立时代潮头,肩负起规划“统筹”的责任和使命。按照建设移动办事之城要求,规划人自觉担当起改革重任,以一流状态规划一流城市,打造“跑改”工作升级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来撬动规划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争取实现规划核实确认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扮好“大使”角色,发出规划“好声音”。按照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与“拥江发展”的战略要求,强化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战略引领、刚性控制作用,杭州市规划局建立了城乡和区域的规划管理体系,主要负责标准化建设和审批指导,规划分局负责审批服务。垂直领导的规划分局在服务辖区经济建设中继续扮好“大使”角色,按照市局统一规划,利用好区块链概念,精准配合协调所属区政府唱“规划好声音”,为跑改工作打好扎实基础,为辖区建设大平台,落地大项目,发挥规划分局的引领和智囊作用。
完善“1+X”模式,挖掘潜力再深化。继续深化完善“1+X”的工作模式(“1”即上下形成统领性、改革性实施意见,加强制度保障,厘清职责边界;“X”即制定与实施意见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和“1+X”的规划服务窗口管理模式(“1”即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服务窗口总牵头,起统筹和指导作用;“X”即驻各区规划服务窗口,落实信息贯通共享,实现“全城通办”),围绕工作职能转变,从专注规划审批转向专注规划管理,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有弹性的审批空间发掘,跳开思路制定精准的宏观规划政策,协调上下关系,从而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更好地开展全市域规划实施精准化管理统筹和规划跑改工作,最终实现城乡规划审批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三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