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静
曾几何时,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成了不少国人心中的自豪源泉。但是,随着共享单车创业出现的大面积“坍塌”,人们才发现,原来噱头一样的“鼓风式”创业,终究是昙花一现。而且,带来的是惊人的社会资源浪费。那么,如何辩证看待、重估、乃至重构共享经济?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怎样找到能够扎扎实实支撑自己梦想的支点?找到纷繁复杂创业环境中的可靠指针?就是关乎企业发展方向的、当下亟需总结和反思的重要命题。
“共享经济”是昙花一现?
李志起: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出现了共享经济的风口,只要跟共享沾上边,想不火都难。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还有沦为笑话的共享纸巾,这么多千奇百怪创业行为,都跟共享扯上了关系。但短短两年后,几乎没有人愿意说我的创业模式跟共享有关。为什么共享经济从炙手可热沦为避之不及?共享经济是不是昙花一现?
张新红:我认为“共享经济是昙花一现”的命题,首先就是错误的。共享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进行资源配置的最佳模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会得到证明。
共享经济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1993年互联网商业化开始时;第二个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共享经济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一些知名的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成立;第三个是2013年,大量风险资本涌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时至今日,共享经济刚刚走过了起步期,目前处在一個转型期,才会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等现象,并且可能还需要持续两三年。在这之后将会进入正常的快速发展时期,接下来才真正进入稳步发展期。
因此,“共享经济是昙花一现”之说,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胡显河:悟空租车是参与共享经济的实践者,我认为共享经济领域昙花一现的只是一些没有效率、没有效益的企业罢了。共享经济让人们不再只追求所有权,只追求使用权就好了。因此,共享经济绝对不会过时,而是整个时代的大趋势。无论你走到哪里,有车可用,有房可住,有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可以被满足,而并不需要只有拥有才能享受到。
王忠明:把那些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实际上是去库存的一种广泛的深化。去库存这个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工厂里,也同样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共享单车今天出现了种种问题,但这是先发优势需要支付的试错成本。我们一方面惋惜,另外一方面应该向他们致敬。中国的共享单车开创了全世界的先河,我们好不容易从跟跑到并跑,走到了领跑的位置上,我们要珍惜这个成果。而领跑就意味着你可能会非常成功,也可能会经历很多曲折。
当前,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原始创新,哪怕昙花一现,但这是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从一个跟进国逐渐走向一个创新国的转折点,而不要只看到一时的挫败。可以说,一辆共享单车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整个经济的有序化进程。我们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同时也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秦海林:大家对于共享经济的理解,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我们需要给共享正名,它应该是一种要素价值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叫分享也好,租赁也罢,只要能够使企业价值、企业要素价值提升,它就是一个好的模式。我们看到,共享单车正在从野蛮生长到不断地规范,相信市场的力量会慢慢使企业和市场更加理性。
“容错思维”下的政府监管
李志起: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有很多行业都曾是昙花一现。数据显示,2017年为共享单车买单的资本有258亿元人民币,到今天为止整个共享行业投入的资金超过1000亿元。那么,当有一个风口和创新业务时,我们该如何追求健康和持续的成长?
王忠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产品是永恒的,它总是在不断地完善、不断沉淀、不断出新的过程中。共享经济对于刚刚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的中国人来讲,更大的价值在于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让企业真正能从消费者的需求去思考如何创新。一辆共享单车从某种意义上说,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整个经济的有序化进程。
张新红:目前,对共享经济的监管还面临一些困境,现在理论研究和政策的制定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有些地方,打着保证人民出行安全的旗号,做出很多与安全不相关的规定,让网约车很难不上正规的发展渠道。如果按这个方向走的话,现在90%以上的网约车司机都是违法的。如果你制定了一个法律,让90%以上的人都违法,这还能叫好法律吗?特别是,我们现在还不懂怎么管理这种新的业态,所以就会出现用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管新业态的情况。所以制定的新办法一出台就有点四不像,这不利于共享经济企业未来的发展。
秦海林: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使得产业边界模糊化,现在各领域都是在融合发展,你也很难知道市场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违法的边界在哪里,这些都需要我们摸索前进,这也造成了监管的滞后。如果说市场和政府是两种力量,那么在创新的过程中,两个主体力量都在反思。
2017年,武汉有一个关于容错机制的文件,这其实也是对新业态、新管理手段的一种宽容,而不是一棒子打死。因此,我们的监管部门更需要改变的是原有的思维方式。
胡显河:不管哪个行业都一定存在政府监管,关键是企业要有很强的在中国市场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其实对滴滴来讲,它最大问题在于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格局,它成为了矛盾的焦点。所以在关系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刚需领域,我认为至少要有五到十个实力、规模、服务、产品各方面都相当的品牌,应该才是更健康的。大家比着去提升产品服务和质量,这才是健康的行业生态。
告别“烧钱”的理性觉醒
李志起:一个新兴行业,一定要产业和金融两种手段互相助推。离开金融、离开资本,离开上千亿资金的投入,其实产业的繁荣也不可能到来。但显然资本的作用也有两面性,资本在对共享行业的助推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张新红:曾经有人问我,共享经济是不是“烧钱”烧出来的?我说,也是,也不是。在2013年之前,全球进入共享经济领域的投资不超过40亿美元,但2013年之后,每年进入的资金额都是以前所有年份的总和。为什么资本加速进入?共享经济经过10多年发展,资本开始看到这个业态是有发展前途的,有钱可赚才进来的,而不是因为资本进来了才发展。资本早晚会进来,这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不能说资本是好是坏,逐利性恰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
但在过去几年里,确实出现过资本不理性的进入。投资人有自己的考量,认为“等研究清楚了,可能就没我们的机会了。”而随着共享经济会越来越理性,创业者越来越理性,资本也越来越理性,监管部门越来越理性,乃至我们所有的用户也越来越理性,那事情就好办了。我相信,度过三年左右的转型期,共享经济就会发展得非常好。
胡显河:我非常感谢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助力,我们已经拿到了五次融资。如果用我们自己的积累,像传统企业那样发展,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为全国200多城市服务。资本就是逐利的,关键是企业拿到钱之后怎么使用它。对于共享经济企业来说,一是不要被资本所绑架,偏离了企业正常发展的方向和节奏;二是不要因为钱多了就去做没有印证和不可能有回报的业务,而这恰恰是很多企业没有坚守住的底线。
秦海林:资本和技术是推进产业演化的两个原动力,都非常重要。关键是不要在资本的诱惑中迷失方向,不管是共享经济也好,还是其他模式也好,我们要保持做企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