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中地区电网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04-23 06:52张立锋
四川环境 2018年2期
关键词:敏感区野生动物植被

张立锋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拉萨 850000)

1 引 言

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在长期的演化进程中,发育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西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分布有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巨大山系,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型河流水系,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2007年以来,西藏电力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主网覆盖范围已扩大到59个县,供电人口达22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80%,特别是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实施,解决了藏中和藏东地区的缺电问题[2-3]。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加之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电网建设势必会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以藏中联网工程为例,探讨电网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生态保护措施。

2 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

藏中联网工程由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组成,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跨越西藏昌都、山南、林芝地区。藏中联网工程于2017年4月6日开工,为加快施工进度,各分包单位正加紧完成铁塔组装、线路放线和变电站的建设,计划2018年投入运行。工程地处西藏中东部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

2.1 研究区植被现状

研究区的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研究区植被类型系统见表1。输电线路两侧1 000m范围内植被类型面积统计及自然植被生产力[4-5]见表2。

表1 研究区植被类型系统Tab.1 Vegetation types and formation in the research area

表2 植被类型面积及生产力Tab.2 Area of vegetation types and productivity

由表1、表2可知,研究区自然植被分9个植被性、16个群系,植被类型丰富,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巨柏、金铁锁、星叶草、黄牡丹、桃儿七、天麻、参三七。其中灌丛分布面积最广,阔叶林次之,草原分布面积最小;阔叶林生产能力最大,针叶林次之,草原生产力最低。研究区面积广,植被分布较为稀疏,总的生产力低。

2.2 研究区野生动物现状

研究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状况见表3。

表3 研究区陆生脊椎动物资源状况Tab.3 Terrestrial vertebrate resources in the research area

由表3可知,研究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种类占有较大比重,兽类次之,两栖、爬行类种类很少。研究区内还分布有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6种,其中国家和自治区I级保护动物4种,即黑颈鹤、白唇鹿、马麝、豹,另外西藏自治区本地I级保护动物2种,即艾虎和黄鼬,其余20种为Ⅱ级保护动物。

2.3 研究区附近生态敏感区

输电线路附近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及与线路位置关系见表4。

表4 输电线路涉及的生态敏感区Tab.4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s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lines

由表4可知,输电线路涉及的生态敏感区11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2个,且穿越生态敏感区距离较长,穿越敏感区的保护对象主要为植被、野生动物和景观。

2.4 研究区景观现状

研究区地势起伏较大,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分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桑加峡谷区、山原湖盆区、高山河谷及山间河谷地貌区四个大的地貌单元。线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在2 800~3 700m之间,山高谷深、山脉呈东西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6]。沿线景观类型划分为城市景观、农田景观、林地景观、灌草丛景观、山间盆地景观、河流景观、河谷阶地景观、农村居民点景观及道路景观等。

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藏中联网工程新建、扩建110kV及以上变电站16座,新建110kV、220 kV、500 kV线路共2 738km,海拔在3 100~5 100m范围内。藏中联网工程施工过程占地面积见表5。

表5 藏中联网工程占地面积面积Tab.5 Covering area of power grid interconnection project in middle of Tibet area (hm2)

变电站占地面积中站区54.12 hm2,站外道路区40.74 hm2,站外管线区21.15 hm2,施工电源区0.12 hm2;输电线路占地面积中塔基区241.72 hm2,牵张场16.73 hm2,施工道路166.31 hm2,施工跨越场地10.51 hm2。

类比西藏地区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7]、川藏联网工程,并结合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分析藏中联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工程对植被影响分析

由表5可知,藏中联网工程永久占地面积247.23 hm2,临时占地面积307.321 hm2,工程占地面积大,永久占地将改变被占区域的性质,形成无法挽回的永久性损失;临时占地压占天然植被,因被覆盖植被无法获得阳光和空气、植物难以继续生长等原因,造成被覆盖植被的严重破坏。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小的原因,生态结构简单,物质及能量循环缓慢,地表植被破坏后,将减少林地及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实际载畜能力。

研究区内分布有国家及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除巨柏外,其余8种均为草本植物,金铁锁及星叶草均为稀有物种,黄牡丹目前仅存活6 000株左右。由于数量稀少且不常见,若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认识而造成珍惜物种遭受破坏,将对稀有物种数量产生较大影响。

3.2 工程对野生动物影响分析

为了不影响大型动物采食、饮水、繁殖和迁移等一系列活动,西藏地区设置了相应的动物通道。如果输变电铁塔架设位置选择不当,可能会因野生动物多疑、回避危险的本性而不再继续使用动物通道,使得建在公路和铁路上的部分动物通道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影响到野生兽类的正常迁移活动路线,甚至导致大型有蹄类动物生活习性的改变及实际栖息生境的破碎化。

藏中联网工程占地了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草地,其中林地占27.30%,草地站25.81%,工程沿线分布有许多野生动物,包括2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地表植被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会使栖息于该范围的动物暂时失去对这些地段的有效利用,对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3.3 工程对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

由于输电线路穿越或接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线路经过的地方会砍伐一些过高的林木,破坏了原有植被基底的连续性,电力线路施工期间,其临时占地也要破坏少量植被,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导致其局部破碎,对其生态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占地必然会造成野生动物活动范围缩小,对野生动物生活产生干扰。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将可能产生施工人员私自进入保护区、违法捕猎野生动物、采折野生植物等一系列行为的发生,造成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

3.4 工程对多年冻土影响分析

藏中联网工程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主要为塔基建设影响,塔基建设基坑开挖后,基坑的深度已经超过了沿线多年冻土层上限的深度,基坑周边深约6m的基坑壁将会外露,且外露时间要维持1~2个月。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为满足基础浇铸和基础质量的需要,多年冻土地段的施工时间需选择暖季或进行封闭增温措施。因此,受外界较高气温的影响,会诱发基坑外露坑壁外侧一定范围内多年冻土的融化作用,打破受影响范围内多年冻土环境原有的热平衡条件,造成原有冻土环境中的破坏[8]。当影响时间长、破坏程度严重时,还会导致出现多年冻土层失水、改变地下水径流格局、坑壁发生热融滑塌、形成融化夹层、降低多年冻土上限等一系列问题。塔基基础建成后,形成了外部环境与地下多年冻土层之间的物理连通,混凝土浇铸塔基柱将成为地表与冻土层之间热量交换的潜在导体。在混凝土柱状塔基基础向下导热时,会导致地下多年冻土层温度的升高,对局部地段的多年冻土环境造成影响。

3.5 工程对景观影响分析

工程建成运营后,将对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一些长期的影响,从景观视线敏感度和景观阈值的综合分[9],对城市景观、农田景观、灌草丛景观、山间盆地景观、农村居民点景观及道路景观影响较低,主要是对林地景观、河流景观、河谷阶地景观的影响。输电线路通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时,铁塔和输电线路会切割原来连续的生态景观,使得在原有和谐背景上勾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印迹,与周围的天然生态景观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造成不良的视觉冲击。

4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藏中联网工程尚在建设中,已采取的施工期环保措施有:①植被生长良好地段避让措施;②严格施工管理措施,禁止进入保护区;③宣传教育措施,严禁捕杀野生动物;④特殊景观区域避让措施,妥善处置施工产生的土石弃方。目前已采取的环保措施效果较好,能够基本满足环保要求,尽量减少了对植被、野生动物和景观的扰动。但由于西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施工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施工结束后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结合西藏地区已投入运行的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和川藏联网工程的经验,提出以下更具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4.1 植被保护及恢复措施

4.1.1 优化输电线路路径。路径选择设计时尽量避开林区,并采取适当提高塔位,增加架空线路对地高度的措施,以减少树木的砍伐。

4.1.2 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由于研究区内存在国家及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在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能认识和辨别项目区内分布的7种重点保护植物,强化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1.3 植被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依照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原生性、特有性和观赏性的原则进行植被恢复,建议种植高山松、山杨、旱柳、云杉等乔木树种,杜鹃、矮高山栎、西藏狼牙刺、高山绣线菊、忍冬等灌木,垂穗披肩草、早熟禾、白草等草本植物。

4.2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4.2.1 工程的施工期对各种动物来说是一次大的干扰和影响,应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并尽量少砍树、多保留地被物,少挖方和填方、多保留原有的生态群落和生境类型,尽可能不在动物的繁殖季节中施工或不进行爆破等发出大噪声的施工。施工结束后采用当地的土著树木补种植以恢复原有的森林覆盖率和草灌覆盖率,恢复动物生境。

4.2.2 保护野生动物通道。确定输电塔建设位点时,充分考虑并保证野生动物通道的畅通性,在沿线野生动物通道的一定范围内,不得架设输电塔。

4.3 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

优化设计,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优化线路路径,尽量减少在敏感区内穿越,采取在敏感区内合理布设塔位、加强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将弃土运至敏感区外和植被恢复的措施,避免引起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同时注意对敏感区内植被及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

4.4 多年冻土保护措施

4.4.1 缓解和避免外部增温对坑壁外侧多年冻土的不利影响。在工程措施设计上,采用隔热或保温材料覆盖外露坑壁,以阻断坑壁两侧的热传导作用,达到尽量保持多年冻土层原有热平衡条件的目的。

4.4.2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冻土区段范围内,在较为寒冷的10月~次年5月施工,并最大限度地缩短在多年冻土区塔基建设的施工周期,缩短塔基基坑开挖至回填时段的施工时间,有条件的冻土地段尽可能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基础,以便减少施工时间和地表扰动。

4.5 景观保护措施

4.5.1 在规划设计输电线路塔位时,应注意尽量减少对输电线路沿线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不良影响。在通过景区观光台附近时,应尽量在观光台的两侧布设输电塔并尽量降低输电塔与铁路线的夹角,以保证使观光台上中部区段的游客能够获得更大的视觉角度。

4.5.2 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保护施工区自然植被及野生动植物,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规范处理。

5 结 论

西藏地区电网建设对保障西藏地区电力供应,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电网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避免。本文以藏中工程为例,表明电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植被、野生动物、生态敏感区、冻土以及景观的影响,通过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成既利民又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控的生态环保型工程。

参考文献:

[1] 贺桂芹.西藏高寒生态湿地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湿地保护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常 穿.西藏电力建设朝着“大电网”提速[N].西藏日报,2017-7-21(1).

[3] “电力天路”点亮美丽西藏[N].西藏日报,2017-4-6(5).

[4] Whitaker R. H. & Likens G.E. 75. 生物圈与人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里思,惠特克主编,王业籧等译,1985:284-308.

[5]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植物生态学报,1996,16(5):498-508.

[6] 舒守娟,王 元,李 艳.西藏高原地形扰动对其降水分布影响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17(5):585-592.

[7] 凌文州,董晓红,严福章,等.青藏直流联网工程生态影响预测及保护[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3):92-97.

[8] 马 巍,穆彦虎,谢胜波,等.青藏高速公路修筑对冻土工程走廊的热力影响及环境效应[J].地球科学进展,2017,32(5):459-462.

[9] 李雪亮,朱庚富,李晓琴.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极其变化趋势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8,24(6):52-54.

猜你喜欢
敏感区野生动物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保护野生动物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保护野生动物
基于GIS的赣南地区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以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在某个敏感区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