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丽,肖劲松,王程程,商正松 ,王立志
(1.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阳 550081;2.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3.贵州省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
红枫湖于1966年建成蓄水,库容 6.01 亿 m3,流域面积1 596km2,蓄水面积 57.2km2,位于贵州中部清镇市、平坝县和安顺市西秀区境内。作为贵阳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红枫湖底泥[1~6]、营养状态[7~11]、水质状况[11~13]、污染物来源[14~21]等一直备受公众关注。红枫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2007年水污染迅速加重,水质日趋恶化,库区大多水域水质达不到水域功能区规定的水质类别[17-18];2008年红枫湖开始综合治理,水质已由2007年的劣 Ⅴ类提升至2014年的总体Ⅲ类和局部Ⅱ 类[11,13]。红枫湖水质改善与其污染物来源的变化息息相关[1,15,17,19-20],自水质改善后,影响其水体的污染物来源中外源污染以面源污染为主,外源的污染最终通过入湖支流进入湖区;内源则包括污泥和水体内污染物的释放。研究近年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探求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其贡献率,可为红枫湖污染源治理、水质的进一步改善以及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1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红枫湖整个流域,涉及贵阳市、贵安新区和黔南州3个行政区,包括贵阳市清镇市、安顺市平坝区、西秀区、黔南州长顺县和贵安新区(湖潮乡、马场镇、高峰镇)5个县级行政区,见图1。
2.2 调查方法
2.2.1 数据来源
红枫湖主要入湖污染来源有两类即:外源(入湖河流、滨湖农村生活、滨湖区域暴雨输入)和内源。(1)各降水情景∶(枯水年(P=20%)、平水年(P=50%)、丰水年(P=95%)入湖河流流量、暴雨资料主要通过查阅国内相关资料及文献[22];(2)滨湖农村人口考虑红枫湖水域周边陆域100m范围,参考2016年观山湖区、清镇市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2016年该区域共有人口7 870人;(3)内源数据来自2017年1月沉积物监测报告。2016年红枫湖流域河流等基础数据见表1。
图1 红枫湖流域范围图Fig.1 Map of Hongfeng Lake basin range
表1 红枫湖入湖河流等基本情况Tab.1 Basic situation of tributary of lake to Hongfeng Lake
2.2.2 排污系数取值
农村人口污染物排放参数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系数手册资料和相关文献确定;内源扩散参数通过查阅国内相关资料(贵州省“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红枫湖、百花湖水环境污染防治研究》)及文献[23~25],各参数见表2。
表2 各参数选用取值Tab.2 Selection of value for each parameter
2.2.3 计算方法
入湖支流入湖污染物采用入湖支流的流量和水质指标的年均质量浓度计算[26]。
污染负荷估算参照文献[27]采用输出系数法, 计算公式为:Lj=∑EijAi
式中: Lj为污 染 物j 在研究区中的总负荷[t/a ];
Eij为第i 种污染源的输出系数(g·p-1d-1或μg·cm-2·d-1) ;
Ai 为第i 种污染源的数量 (人或km2) ;j 为污染物类型; i 为流域中污染源类型。
3.1 流域内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及贡献率
通过流域内入湖污染物估算,得出流域范围内各种情景下污染物入湖总量,见表3、表4和图2。
由表3、表4可知,在污染物入湖量方面,均是丰水年>多年平均>平水年>枯水年;在多年平均情景下,COD、氨氮、总磷、总氮的入湖量分别为17 551.4t/a、1 979 t/a、67 t/a和2 961.5 t/a。在各种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
由表4和图2可知,在多年平均降水情景下,红枫湖流域内各污染物滨湖居民生活排放贡献率最低,仅为0.02%~0.15%;COD入湖量除滨湖居民外,其他各类型污染源贡献率较为均匀,仅相差10.19%;总磷、总氮较为相似,均是内源贡献率大于主要支流贡献率,且均相差约5.2%,暴雨(坡面径流)贡献率低于最主要支流;氨氮主要入湖量主要来源于内源,其贡献率为94.21%,其次为暴雨(坡面径流),再次为主要支流。
根据王雨春的研究成果:红枫湖的研究发现,其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高达 3 000mg/kg,并且主要以活性较高的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形式存在,红枫湖内大量的营养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发生剧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导致铁结合态磷以及有机磷等释放到孔隙水中,并且持续向上覆水释放[29]。徐洋等人的研究结果:红枫湖底泥在厌氧条件下沉积物孔隙水中磷酸盐浓度明显升高,而好氧条件下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浓度显著降低,反映厌氧条件显著促进了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30]。
表3 红枫湖主要污染物入湖量Tab.3 The amount of main pollutants into Hongfeng Lake (t/a)
表4 红枫湖各类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入湖量(多年平均降水情景)Tab.4 The amount of main pollutants into the lake from various types of pollution sources in Hongfeng Lak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situation) (t/a)
图2 主要污染物各类型污染源入湖量贡献率(多年平均降水情景)Fig.2 The proportion of the main pollutant sources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situation)
3.2 流域内外源、内源污染物入湖量分析
由图3可知,各降水情景下,内源污染物入湖量大小顺序为:丰水年>多年平均>平水年>枯水年;在多年平均情景下,内源中COD、氨氮、总磷、总氮的入湖量分别为6 358.4t/a、1 864.4t/a、29.9t/a和1 436.4t/a。在各种情景下,入湖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氨氮>总氮>总磷。
多年平均情景下,红枫湖流域各污染物内源与外源入湖量贡献率相比较,氨氮的比值最大,为16.3;其他3种污染物比值大小顺序为总氮>总磷>COD,其比值分别为0.9、0.8和0.6。由此可知,红枫湖流域内入湖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总磷)主要以外源为主,氨氮则以内源污染为主。
图3 红枫湖内源各降水情景下污染物入湖量Fig.3 The amount of internal pollutant into in Hongfeng Lake under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3.3 流域内主要支流污染物入湖量分析
在多年平均情景下,5条主要支流主要污染物入湖量贡献率情况见图4。由图4可知,在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所占比例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这与羊昌河、麦包河流量大小密切相关。COD入湖量方面,其他3条支流据其贡献率大小排序为:麻线河>桃花园河>后六河;氨氮、总磷入湖量方面,其他3条支流据贡献率大小排序为:后六河>麻线河>桃花园河;总氮入湖量方面,其他3条支流据其贡献率大小排序为:桃花园河>麻线河>后六河。
图4 红枫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入湖量贡献率(多年平均降水情景)Fig.4 Contribution rate of pollutants from inflow lakes Hongfeng Lak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situation)
4.1 不同降水情景下,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总和均是丰水年>多年平均>平水年>枯水年;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在多年平均降水情景下,流域范围内COD入湖量大小顺序为主要支流>内源>暴雨径流>滨湖居民,氨氮入湖量大小顺序为内源>暴雨径流>主要支流>滨湖居民,TP入湖量大小顺序为内源>主要支流>暴雨径流>滨湖居民,TN入湖量大小顺序为内源>主要支流>暴雨径流>滨湖居民;由上述研究可看出,红枫湖流域氨氮、总磷、总氮的最大来源均是内源,后续红枫湖水质改善的可倾向于内源治理。
4.2 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在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贡献率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在5条支流中,羊昌河流量最大,其流量大于其他4条支流之和,这使得在其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其入湖污染物总量最大;而后六河的流量在5条河中仅大于麦包河,但其氨氮、总磷的入湖量仅小于羊昌河,说明其水体中氨氮、总磷的浓度高于其他支流,应作为红枫湖支流治理的重点对象。
4.3 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内源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氨氮>总氮>总磷;红枫湖流域各污染物内源与外源入湖量贡献率相比较,氨氮的比值最大,为16.3;其他3种污染物比值大小顺序为总氮>总磷>COD;在治理红枫湖水质氨氮污染物时,更应侧重于内源的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长娥,张明时.红枫湖百花湖底质现状调查及污染物来源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385-389.
[2] 黄 威,刘定富,王正芳,等.红枫湖底泥磷负荷释放[J].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802-3806.
[3] 王敬富,陈敬安,杨海全,等.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6,44(4):437-440.
[4] 张 红,陈 敬,安王敬富,等.贵州红枫湖底泥磷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5,43(2):243-251.
[5] Yongxue Ji,Jingan Chen,Runyu Zhang,etc.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hosphate as an effective tracer for phosphate sources in Hongfeng Lake[J].Acta eochimica,2017,36(4):619-625.
[6] Jingfu Wang,Jing'an Chen,Zhihui Dai,etc..Microscale Chemical Features of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Hongfeng Lake[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6,27(6):1038-1044.
[7] 吴琳娜.红枫湖富营养化模糊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1, 27 (3):58-62.
[8] 龙胜兴,陈 椽,郭 云,等.红枫湖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1):23-29.
[9] 申德君,张曼华,刘 燕,等.红枫湖水库营养化现状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3(2): 175-179.
[10] 郭 云,赵宇中,龙胜兴,等.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成效阶段水环境特征研究 —以贵阳市饮用水源地红枫湖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37(6):55-62,68.
[11] 周建宏.红枫湖水质现状及趋势分析[J].地 球.2013,2(5):229-230.
[12] 向发云.贵州高原淡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参数间关联性分析[J]. 世界生态,2013,2(3):27-31.
[13] 杨通铨,刘鸿雁,喻阳华.红枫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Z1): 96-102.
[14] 梁小洁,张明时,王爱明,等.红枫湖、百花湖水源、污染源主要营养元素及污染物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17(2): 37-39.
[15] 夏晓树,张 松.贵州省点污染源调查分析及治理对策[J].贵州水力发电, 2006, 20(2): 8-10.
[16] 张明时,万国江,毛健全,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 ].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 2009, 9.
[17] 庞 磊,庞增辁.红枫湖、百花湖水体污染事件调查[J].环保科技, 2007, 13(3): 44-48.
[18] 安和平,邹 波,陈爱平.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饮用水源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资源与环境,2009,25 (10):924-927,956.
[19] 韩 爽,叶 锋,张明时,等.两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与对策[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8(1):49-52,65.
[20] 杨通铨, 喻阳华,刘鸿雁.贵阳市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 (1):161-165.
[21] YANG Tongquan,LIU Hongyan,YU Yanghua,etc.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rinking Water Conservation Area of the Hongfeng Lake in Guiyang City[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6,8(5):100-104.
[22] 张 维.红枫湖、百花湖环境特征及富营养化[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
[23] 王雨春,万国江,王仕禄,等.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研究[J].矿物学报,2000,(3):273-278.
[24] 王雨春,万国江,黄荣贵,等.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全氮、可交换态氮和固定铵的赋存特征[J].湖泊科学,2002,(4):301-309.
[25] 王雨春,万国江,黄荣贵,等.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J].重庆环境科学,2000,(4):39-41.
[26] 杨 惠,陈 江,谈剑宏.阳澄湖入湖河道水质变化及污染物通量分析[J].水资源保护, 2016,32(2):129-132,138.
[27] 周文婷,邵瑞华,马千里,等.高州水库集水区污染源分布特征及污染负荷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7,38(3):23-31.
[28] 宋晓敏,季宏兵,江用彬,等.丰水期红枫湖流域氮污染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0,29(1):24-30.
[29] 王雨春.贵州红枫湖、百花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D]. 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1.
[30] 徐 洋,陈敬安,王敬富,等. 氧化还原条件对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微尺度分析[J].湖泊科学,2016,28(1) : 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