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8-04-23 05:35林常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内皮

林常

冠心病指的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血管腔阻塞或狭窄, 或产生冠状动脉痉挛,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临床表现, 严重者会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梗死和侧支循环无法及时建立造成心肌梗死。根据大量研究显示, 冠心病的出现和代谢、年龄、饮食习惯与吸烟密切相关, 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1,2]。根据文献资料显示[3], 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泛应用, 同时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但是现在有关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者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以及内皮功能的差异相关方面的报道比较少。本文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13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患者, 其中男86例,女46例, 年龄最小44岁, 最大88岁, 平均年龄(60.7±9.1)岁,平均体重(52.7±9.7)kg, 平均冠心病病程(6.2±1.5)年, 平均发病时间(16.5±9.9) h;其中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54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8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97例, 冠状动脉两支血管病变患者26例, 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患者9例;心功能Ⅱ级患者102例, Ⅲ级患者21例, Ⅳ级患者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66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β1受体阻滞剂以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 指导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 1次/晚,20 mg/次, 持续治疗1年。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指导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 1次/晚, 10 mg次/, 持续治疗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T-1、hs-CRP、TNF-α、NO、FMD、TC、TG、LDL-C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ET-1、hs-CRP、TNF-α、NO、FMD、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ET-1、hs-CRP、TNF-α、NO、FMD、TC、TG、LDL-C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hs-CRP、TNF-α、NO、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2.16、3.70,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以及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以及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间 ET-1(pg/L) hs-CRP(mg/L) TNF-α(ng/L) NO(μmol/L) FMD(%) TC(mmol/L)TG(mmol/L)LDL-C(mmo组别 例数 时l/L)对照组 66 治疗前 91.16±41.34 10.55±2.56 301.81±103.42 38.70±13.36 4.19±0.99 6.48±2.07 2.49±1.24 4.47±1.54治疗后 61.19±33.22 5.06±2.12 122.21±32.94 69.31±17.38 8.54±1.31 4.83±1.16 1.14±0.28 2.52±0.84研究组 66 治疗前 92.30±32.17 11.03±2.97 318.59±89.64 36.72±16.84 4.28±0.96 6.81±3.02a 2.44±1.35a 4.28±1.04a治疗后 58.06±21.30 5.20±1.16 115.77±38.25 71.02±25.35 8.76±1.32 3.24±1.15 1.27±0.40 2.01±0.74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中主要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1受体阻滞剂药物、他汀类降脂同时结合PCI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能够改善患者心肌供血, 避免血栓形成, 治疗效果获得了认可, 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疾病中存在较为复杂的作用机制, 不但能够调节血脂水平,还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控制心脏纤维化, 减少炎性递质释放, 保持斑块稳定, 对于血小板聚集起到控制的作用[4-7]。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降脂药物,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根据药理学研究显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生物活性位点存在较高的亲和力, 终末半衰期比较长, 和其他药物之间出现交互作用比较少[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ET-1、hs-CRP、TNF-α、NO、FMD、TC、TG、LDL-C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hs-CRP、TNF-α、NO、FM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样本数量较少, 以及持续追踪时间较短, 需要更大样本进一步追踪研究。

综上所述, 临床中采取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患者, 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以及内皮功能, 但瑞舒伐他汀对血脂的降低更明显。

[1] 段霄燕, 任晓兰, 余建中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后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5, 44(1):52-54.

[2] 张胜叶, 黄晏, 张锦, 等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3(10):870-873.

[3] 陈翀昊, 王广燕 , 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29(2):126-128.

[4] 郭华, 陈炅, 索冬卫.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 35(5):98-99.

[5] Yilmaz-Aydogan H, Kurnaz O, Kucukhuseyin O, et al.Different effects of PPARA, PPARG and ApoE SNPs on serum lipid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ased on the pr esence of diabetes.Gene, 2013, 523(1):20.

[6] 路妍.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 PCI术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河北医药, 2015(24):3710-3712.

[7] 孙平, 侯东彬, 邱静, 等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35(8):1893-1898.

[8] 陆振涛.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医药论坛杂志, 2015(11):40-42.

[9] 李连冲.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85-86.

[10] 杜阳平.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12):1759-1760.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阿托内皮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