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华 区锦娴
产后尿失禁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或妊娠过程中, 盆腔内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牵拉过度, 对盆底以及尿道周围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功能异常, 降低了组织的支撑作用而引发的[1]。该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盆底肌肉电刺激疗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与盆底肌训练相结合, 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通过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9例产后尿失禁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年龄26~39岁, 平均年龄(34.67±4.75)岁,孕周39~41周, 平均孕周(39.5±1.5)周。对照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3.85±4.69)岁, 孕周39~42周, 平均孕周(39.3±1.4)周。所有患者均对研究情况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史和体格检查确诊为产后尿失禁, 均为初产、一胎, 无泌尿系统感染史、肾病史,肌力<3级。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采用一对一指导的方式, 先向患者介绍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接着引导患者采用平卧位, 双下肢屈曲分开, 吸气时注意收缩肛门,呼气时注意舒张肛门, 放松臀部与腿部肌肉, 反复3~5次/d,15~30 min/次。每次练习结束后, 需要进行快速收缩训练3~5轮, 训练时间为3个月。盆底肌电刺激方面, 先对电极进行消毒并置入阴道, 收集生物反馈电流, 在临床医师指导下, 进行阴道收缩与舒张训练。刺激过程中, 要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 保证处在有刺激无痛感的条件下。2次/周,20 min/次, 共10次。并收集相关的临床指标, 治疗过程中,联合盆底康复治疗, 将康复器置入阴道, 由患者进行收缩夹持训练, 2~3次/周, 20 min/次, 治疗3个月。
1.3.2 对照组 仅采用盆底肌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 包括收缩夹持训练, 方法和观察组训练方法相同, 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观察两组尿失禁发生情况。阴道静息压指阴道在未主动收缩时的压力值;阴道收缩压指阴道在主动收缩下的压力相差值。盆底肌肉的锻炼效果通过尿失禁发生率进行评价,以国际控尿学会制定的压力性尿失禁定义作为判断标准,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非自主的尿液排出情况, 分为治愈、好转、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48%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盆底肌肉张力情况 治疗前, 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尿失禁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1.68%低于对照组的11.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n(%)]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对比, bP<0.05;1 cm H2O=0.098 kPa
组别 例数 阴道静息压(cm H2O) 阴道收缩压(cm H2O) 阴道收缩持续时间(s)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 119 23.8±7.1 34.1±9.0ab 20.8±10.4 35.5±10.2ab 2.8±1.2 4.8±1.3ab对照组 100 24.7±6.9 30.2±7.1a 21.6±10.3 29.8±8.4a 2.7±1.3 4.1±0.9a t 0.946 3.511 0.570 4.460 0.591 4.54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对比[n(%)]
产后尿失禁是临床妇科常见的病症, 治疗的关键在于盆腔肌肉的康复训练, 产后早期进行盆腔肌肉康复性训练, 对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数患者产后会出现身体虚弱, 阴道壁、会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4]。盆底肌训练指的是患者自主对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收缩性训练, 从而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 保证盆底肌肉的收缩力以及收缩的时间,提高患者的协调性以及控尿能力, 是一个长期的主动锻炼过程[5-7]。
盆底肌电刺激主要目的是预防盆腔肌肉损伤以及萎缩的疗法, 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肛提肌、盆底肌以及尿道周围横纹肌的舒缩能力, 提高了尿道闭合压力, 对逼尿肌具有良好的抑制控制作用, 保证了膀胱颈的封闭性[8-10]。本次观察组除了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外, 还联合盆底肌电刺激进行治疗,两者相结合, 患者盆底肌的力量、收缩力以及收缩时间的提高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 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能有效促进盆底肌的恢复, 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李环, 吴瑞芳, 光晓燕, 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31):3699-3704.
[2] 朱秀梅, 蒋联群.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 2012, 19(3):49-51.
[3] 蔡舒, 任旭, 宋均仿, 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4(4):517-520.
[4] 陈军, 常宝元, 刚向辉, 等.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尿失禁的疗效观察.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8(4):371-372.
[5] 张锐, 于书画.生物反馈电刺激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价值.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3):1948-1949.
[6] 张静, 肖琳, 罗小婉, 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6, 13(18):96-98.
[7] 朱玉平, 程芳.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与常规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比较研究.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9):1053-1056.
[8] 宗玫, 张莹.盆底肌联合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0):1516-1519.
[9] 高贤.生物反馈电刺激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研究.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7, 39(2):90-91.
[10] 黄粤.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0):1887-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