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郊人居环境建设

2018-04-22 13:21杨杉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策略措施人居环境西部地区

杨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污染物的排放也不断的增加,同时环境的破坏也将影响到西部城郊经济逐渐的衰败,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本文就以新都区为例,阐述了目前存在于西部地区城郊人居环境中的问题,结合新都区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此,总结出适宜于西部城郊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郊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人居环境;策略措施

一、人居环境建设在西部城郊建设的必要性

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是缩小东西部的差距、调整生产力结构、提高居民在西部地区的生活质量。要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有更加宜人的居住环境,充实的休闲活动,完备的社会基础服务设施。在此发展循环的规律中,城郊地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枢纽。城郊地区一般是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属于城市重要的过渡地带。城市的人居环境不断的在发展,并且逐步向外扩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城郊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同时,城郊的人居环境建设将带动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人居环境的整体发展。

二、西部城郊现状——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

(一)区域概况

新都区位于我国西部的城郊地区,是成都市新设立的城市建设区,该区地处于成都市中心城的北部,新都区同时被定位为成都市城北副中心,承担成都市机械、IT、电子、食品、生物制药、旅游和物流基地的功能。以下以新都区作为一个典型的西部城郊进行分析。

(二)交通

新都在较早时期,西部的地区均缺乏建设,导致老城区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使得新都区的整个区域内在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老城区的车行道路较窄,并且道路两侧基本为商住混合式建筑,不方便拆迁,造成了老城区的出行不便及交通拥堵。就近几年而言,私家车辆逐渐增加,道路宽度按之前的宽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车行道路的需求。

第二,区域内存在较多“T”形道路口,如三道拐、凌波西路和沱江路交汇口;这种道路口都很容易形成视线盲区,发生交通拥堵,交通意外等情况。

(三)居住

新都的居住现状主要分老城居住区和新城居住区。老城区是新都商业、娱乐、金融、文化等中心,主要形式是商住混合也是人们生活最为密集的区域,但是房屋的破旧、配套设施的不足和环境质量较差,使得在新都居民没有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对老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造成了新旧建筑形式的不协调,如老川陕路一带。

(四)工业

新都现状工业集中建设于省级开发区——新都卫星城工业开发区,聚集了大量以电子、食品、机械加工及医药为龙头的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新都工业园的雏形。但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新城区包围旧城区外围的工业,给周围的居住和商业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工业被包围在新都区的中心地带。并且近几年,工业在呈增多的趋势,烟尘污染有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严重,需要限制重污染工业发展。

(五)景观绿地

关于新都区水域有:毗河、锦水河、饮马河、南门河、督橋河、南四支斗渠、铁桩堰等。一方面,在新都区的现状,河流全部被掩藏在地下,不能形成水体景观,导致区域内的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新都区水体出现轻度甚至重度污染,直至现在水环境污染都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位于新都区工业大道和蓉都大道之间的滨河路,其河水卫生有待治理。

关于新都区绿地,城区由于受发展的限制,园林绿地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状况,仅有的少量公园,形不成系统,满足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难于维护整个城市最基本的生态安全。同时,旧城区绿地建设成本高,实施难度大。

(六)文物古迹用地

新都是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区域内有较多的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城郊城市的建设中,一味发展城市,使部分文物被损坏,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局面。在新都的更新建设中,没有处理好历史与发展的关系,导致城市的历史风貌和现代风貌都没有得到体现。致使现有的文物古迹也只剩下三处:宝光寺和升庵桂湖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铭章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七)公共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新都的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城市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区域公共设施的布局不均衡,在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商贸及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在旧城桂湖和川马超东路周边区域,其余新建建成区公共设施建设仍然十分匮乏。

第二,公共设施内部结构不协调,新都城区的公共设施尽管总量不小,且教育、医疗等市民必需的公共设施还能基本满足现状要求,但公益性的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则匮乏,营利性设施的建设也缺乏相应的引导。

三、西部城郊人居环境建设的策略措施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

从西部城郊的区位特点、经济状况和群众基础出发,因地制宜,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办实事”的原则,力求特色,不能一味地追求大拆大建。就新都区而言,如宝光寺,应当把历史、古迹、自然环境与城市融为一体进行修缮。

(二)坚持城乡统筹

新模式下的城郊人居环境的建设理论,需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误区,把城郊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和乡村有机结合起来。新都区这样的城郊地段就要做好其应有的过渡,把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并且城郊地区要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以新都区开发过程为例,在维系历史建筑与现代发展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协调统筹工业与城市中心的关系,对旧工厂及工业设施进行迁移改造,实现新都区中心地带与郊区发展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善同.西部大开发与地区协调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雷翔,欧阳东.人居环境的地域性与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6(3):66-68.

[3]顾云昌.人居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规划师[J].规划师,2003,19(6):39-41.

[4]吴良墉.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17(16):528.

[5]莫霞.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以辽宁本溪市黄峪村为例[D].同济大学,2006.

[6]Jo·Anne·Di·ano.Commission·on·SustainableDevelopment[J].Water,sanitation and human settlements Natural Resources Forum,2005,29(2):88-89.

猜你喜欢
策略措施人居环境西部地区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怎样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策略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有效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