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科普教育模式的思考

2018-04-22 01:24潘丽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科普活动走出去

潘丽

【摘要】本文论述广西部分大型科普场馆的功能特点、科普场馆通过传统模式开展活动的弊端以及科普场馆创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策略,指出科普场馆可以转变传统“请进来”的科普教育模式,积极“走出去”与中小学合作,并紧跟时事热点,设计新颖的科普活动。

【关键词】科普场馆 科普教育 走出去 科普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011-02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越来越受到社会、教育界的重视。科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公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科技教育培养的重点对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围绕着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展开。校外科普场馆承担着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任,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场所创新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广西部分大型科普场馆的功能特点

多数科普场馆是面向社会和全体公众开放的,少数特殊场馆有特定的开放对象和时间,但它们都具有特定的科学技术教育功能,通过多种形式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文化,宣传高新技术。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规划馆、南宁海底世界、南宁科技馆等是近年来区内承担科普教育职能较多的大型场馆,在民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每个场馆都有自己的科普侧重点,开展活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科技馆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场馆,功能相对齐全,通常会开展科普讲座、学术交流、专题展览、科学真人秀表演、科幻影片观影等活动;科学工作室类场馆,主要以动手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实验操作学习科学知识;动植物园这一类场馆相对来说属于专题型,主要采取参观讲解、自然观察、实验探究、亲子互动、专题沙龙等活动形式。

二、科普场馆通过传统模式开展活动的弊端

目前,科普场馆更多还是通过传统模式开展科普活动,一般是把自身的常规活动以菜单的形式贴出公告并做宣传,让乐于参加的人自行到场馆里参加活动,这就是传统的“请进来”模式。这种模式对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弊端,容易受到场地的限制,缺乏组织性、规模性、延续性,普及力度和社会影响力都相对不高。参与者一般都是零散、随机、无组织的,科普活动可能刚进行到一半就会有人退场,有人又加入进来,这样没法确保活动效果;很多系列科普知识的传授并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然而很多传统活动一般都是开展一次性活动较多,缺乏整体活动的延续性、深入性;在科普场馆内举办的面向公众普及的活动,一般对活动对象没有明确的年龄段区分和要求,谁都可以参与,这样的活动缺乏針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社会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科普场馆突破传统科普教育模式的策略

(一)从“请进来”转为“走出去”

上文分析了“请进来”模式的一些弊端,但并不是说它一无是处,毕竟“硬件”在科普场馆里,想要参观学习还是得把观众“请进来”,它的主要问题是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面缺乏针对性、延续性、深入性。

其实,各大科普场馆不仅有“硬件”上的优势,也有很多“软件”上的优势,一线科技工作者和行业内资深的科普专家就是开展活动的有效资源。既然能把受众“请进来”,那也可以让科普工作者“走出去”,走进中小学校,走进校外活动中心,走进乡村少年宫。最直接的方式是科普工作者可以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进学校,其次是利用“科普大篷车”携带一些小型、简易的科普展品到这些地方进行短期的展览讲解,也可以顺便搭载一些科普小实验让青少年动手实践。

过去,科学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新版课程标准明确将科学课的性质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由此可见科学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虽然科学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在开展科技教育这一块还是很薄弱,一是因为科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二是因为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实验室、缺少实验器材,科技课流于“纸上谈兵”。

针对科技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这一问题,科普场馆可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可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开展科技教师培训工作。如广西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培训基地挂靠在广西科技馆,几乎每年都利用科技场馆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践方面的资源优势举办全区的科技教师培训班。这类培训班不仅是在科普场馆里办,近年来还升级培训模式,依托广西科技馆,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举办“教师科学营”活动,甚至邀请院士给教师直接授课。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给科技教师普及科技前沿发展知识和拓展科技教育模式,为教师打开新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区内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小学并未配备实验室,教师上科学课只能照本宣科,这样的科学课质量并不高,既吸引不了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也不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针对这一问题,可把部分科学课直接安排到科普场馆里完成,形成馆校结合的良好互动。广西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就成功与多所学校达成合作,以小学科学课大纲为主导,研发出配套的活动资源包及趣味动手体验课。

(二)紧跟热点设计新颖的科普活动

就目前而言,区内这些大型科普场馆的大部分硬件配备、互动展示区域不可能每年都更新,一般也只能做到3—5年更新部分,但场所组织的科普活动是可以常换常新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也在高速前进,各学科知识也在快速更新,不仅如此,社会上每年也都会有一些时事热点,不少科普场馆都能紧跟时事热点及一些热点文化现象设计出主题新颖的科普活动,很容易吸引受众参加。除了内容紧跟热点,还有不少开展科普活动的形式也颇具创新性,突破传统模式的弊端。

以有“世界第一药园”美誉的广西药用植物园为例,该园以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为蓝本进行规划设计,利用引种驯化的科研成果,融合园林建设的先进理念,将这部药学巨著进行空间再造,用活体药用动、植物建立立体展示区,使参观者能非常直观地了解《本草纲目》。该园更是以此为主题背景设计了针对青少年的科普实践活动,如开展“小神农”辨识药用植物、园中寻宝、闻气味辨别中草药等趣味活动。

以2018年初出现的天文奇观超级“蓝血月”为例,这一科学热点当时被很多人关注,其中不乏青少年。广西科技馆在超级“蓝血月”出现当天,组织策划了针对青少年的系列科普活动,包括“2018年月全食小知识”科普讲座、观看天文球幕电影、晚间月食观测活动等。

对比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广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还有一定差距,这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及相关教育政策密不可分。值得庆幸的是,广西很多职能机构都已认识到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开始重视馆校相互配合开展活动。自治区教育厅、科协、科技厅、文明办等单位近年来经常依托科普场馆开展区内大型的青少年科技竞赛与青少年科普活动,如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西“快乐科普校园行”活动、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这些项目都已形成科技教育工作典范,引领区内青少年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科普活动走出去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