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
摘 要 地理学科在乡村教学众多学科中一直扮演着陪衬的角色,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该学科并没有像语数外此类作为升学考试的担纲科目而被引起重视。另外,地理知识集抽象、逻辑、宽泛于一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习起来难度相当大。前者让学生怠慢地理学习,后者让学生知难而退,久而久之学生便滋生厌学地理的情绪,自然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想要改变乡村地理教学的现状,除了教育体制改革给地理学科正名之外,还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兴趣课堂带进乡村地理教学。
关键词 兴趣 主观能动性 兴趣课堂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1开启学生的认知之门——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这很好说明了兴趣是开启认知之门,探索未知事物,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原始动力。地理学科本身内容丰富广泛,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是一大块魅力无穷探索无边的知识领域。这一特点势必对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乡村教学中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重视,教学设施简陋,师资质量良莠不齐,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先天性的“底气不足”,让这个学科的老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很难带着兴趣投入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让乡村地理的教学语言“活”过来?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兴趣课堂带进乡村地理教学。“兴趣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气氛活跃的课堂,课堂的参与者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比之传统课堂“教等于传授与解答,学等接受与考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兴趣课堂更具有聆听性、灵活性、多样性。由于它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独特新颖,引人入胜,所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活他们学习的兴趣。尤为关键的一点是,兴趣课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多思考,多讨论,多参与,以启发式教学代替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兴趣课堂的加入,无疑是可以给乡村地理教学模式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能成功把学生们的眼球聚焦到地理学科,真正激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发挥老师在兴趣课堂的引导作用
兴趣课堂并不是盲目地追求趣味性、花样性的一门课堂,它的最终目的必须是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作为兴趣课堂的“总设计师”,老师能否在兴趣课堂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是决定兴趣课堂实施效果优劣的关键。
2.1做好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明白学生的学习诉求
乡村的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地理知识,在此之前他们没有接受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毫无地理知识储备。受当地资源和家庭条件的限制,他们也不像城市里的学生那样见多识广。所以,对于初次接触的地理知识,他们除了好奇心之外,可能更多的则是陌生和迷茫,是脑海里对这门学科的“囊中羞涩”。
如果不做好课前调查,老师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也就没办法找到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处。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传授知识,结果也只能是一种“满堂灌”的效果,让学生无所适从。很快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就会慢慢被蚕食掉,学习兴趣最终也就荡然无存。所以,课前要做好调查,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程度,才能明白学生的学习诉求,才能为下一步的备课工作提供思路。
2.2课前精心备课是开设成功兴趣课堂的前提基础
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是兴趣课堂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兴趣课堂上,如何保证备课内容带到课堂上的时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激活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下一番功夫。课前的备课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构思、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配套的选择等等。
在授课过程中上,老师应该要细心加细致,循序渐进,由简入繁,适当启用多媒体和教学道具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传授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时,可以播放一些地球的影像或视频,让地球第一次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真实更贴切地认识到我们这个共同生活的家园。
兴趣课堂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并且辅以一些课堂实践和生活实例引导,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点。同时,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更新和填充地理知识,关心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实事,才能丰富备课内容,为兴趣课堂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2.3积极的教学情绪是融洽兴趣课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情绪可以让老师教得有精神、学生学得有趣味。老师一方面除了在教案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带有趣味性及吸引力之外,另一方面還要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由于地理知识储备不足,乡村学生在最初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免会表现出有些迟钝、羞涩,主观能动性比较差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教学情绪,勿急勿躁,多一份耐心和宽容。并且适时适当地给学习差的学生多一分鼓励,给有进步的学生多一分赏识。这种积极的教学情绪很容易就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无形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促进两者间的良好互动。
积极的教学情绪无疑是对兴趣课堂有益的一个补充,对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持课堂局面,顺利实施教案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积极的教学情绪还会让学生认可老师,认可这门学科,他们也就必然会把心思放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
3兴趣课堂的形式多元化与学生的主动参与
3.1用音乐愉悦我们的地理学习
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从而改善学生的注意力,振奋学生的学习神经。播放一些地方的名族特色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聆听中透过音乐的旋律开始驰骋地理,比如冬不拉弹的沉稳、奔放、纤细,仿佛融化了天山的千年冰雪;葫芦丝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的旋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傣族少女的婀娜舞姿和醉人娇容;而曲笛则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风景迷离的江南;之后还有陕北的秦腔、南方的粤剧、黄梅戏等等诸如此类的地理音乐,学生在愉悦畅听之时,也无疑地感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
3.2课堂地理小活动,动眼动手又动脑
(1)在进行关于 “不同的人种”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世界上不同人种的图片给学生观看,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总结世界各地人种外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还可以跟学生插叙一些关于人种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激思”,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2)学习地球仪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材料可以是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并且在地球仪上标明陆地和海洋、经纬线、经纬度、北极圈、南极圈、赤道等。之后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仪,彼此交流制作经验和心得等。
(3)学习地图的一些基本技能时,让学生绘制诸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图等。然后在学生中成立评选小组,对学生的绘制的这些作品进行评选活动。充满民主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励学生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3.3发散学生思维,让地理课堂变成讨论会
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学中,可以在学生中采取分小组讨论研究的方法去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讨论结果如表1。
3.4实践活动让实际生活融入地理学习
在学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时,老师可以选用教材的活动内容开展一次家庭用水调查活动。在班上由学生组织进行家庭用水调查计划,分小组进行活动,每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如全班共参与学生47人,家庭用水调查表如表2。
这次调查活动,让学生们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节水行动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节水意识,让他们自发制订合理的家庭节水计划,既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兴趣课堂的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施教。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火苗,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嘗试。
4结语
教育家斯宾赛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兴趣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都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且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里也应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秘却很感兴趣”。
给学生予合适的教育,让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所以,缩小城乡地理教学质量的差距,不仅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也是每位乡村地理教学工作者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