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的自我重塑历程

2018-04-22 13:53谭家钰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历程

谭家钰

摘要:谭恩美是美国知名的畅销作家,也是美国华裔文学发展中的代表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对美国文学及少数族裔文学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喜福会》就是其代表作品,笔者试图就本作品研究我国华裔二代在美国社会的生活环境及其重塑自我的历程,分析其所处文化地位,进而为其他处于相似環境中的女性指出一定的出路。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自我重塑;历程

美国历史上早期华人移民基本上都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劳工,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与美国主流社会无法融合,所以,在美国社会中,无论是华裔女性还是男性基本上都是沉默的。他们为美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工作完毕,遇到了很多生活上的阻力,尤其是排挤和污蔑。这和文化差异以及民族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利于华人群体在美的生活和发展。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此有详细地描述,《喜福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笔者试图结合本作品谈及华裔女儿们在美国两难的生活境地及其个人重塑的历程,努力实现中国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融合及和解。

一、《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的自我重塑历程

(一)女儿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排斥

最早阶段里华裔女儿们基本上对于中国文化是持排斥态度的。部分人员曾经在大陆生活居住和工作过很久的时间,但由于所处背景比较乱,所以对于大陆都有比较差的评价,饱含了个人的悲惨生活感情,所以在最初的阶段里、他们对于中国的各类事物持有比较反对态度。他们看到了美国人的好生活,也体会到了那些自由的思想,加之那个时代的美国梦整体上看是非常诱人的,所以其华裔女儿是非常憧憬能够加入到美国人群体中的。在《喜福会》中,每个家庭的女儿都在童年时期遇到过自己所在的家庭尤其是母亲的中国式教育,所以相对是非常抵触的,这就塑造了他们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国的教育是痛苦的、中国文化是枯燥的。吴素云是相信美国是充满了希望以及梦想的地方,美国包容的很、中国的教育方式一样行通,她非常努力的将自己的女儿培养为美国的上级社会人士[1],要比龚式家族的女儿薇弗莱好;所以她选择了陪伴式的教育,一直陪在女儿周围去引导她学习;这和美国的实际是不符合的,所以女儿非常抵触;长久以往整体效率很低,母女的关系也越来越差。龚林达的教育则非常重视去教给孩子们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她的孩子下棋非常是非常有天赋的,但女儿却认为这都是自己努力换来的,和母亲教导是没有关系的。这也导致了其母女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爆发。由此可见在最初女儿个性和发展塑造之中,母亲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最终实际发展都不是很好[2]。

(二)女儿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

随着女儿们发展和成长,她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是越来越全面的,很多人都逐步了解了中国文化和历史,最终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厚,最终越来越认同越来越认可,加之自己的华裔身份,都使她们感到非常的骄傲。除此之外美国的整体氛围虽然非常包容,但是对于其他族裔的歧视还是存在的,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有所体现。《喜福会》中华裔女儿们都尽心竭力的融入到美国的主流文化中去,她们努力的吃西餐、穿西服西装、讲着美式英语、彼此都是美国名字来称呼,但是无论是在婚姻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还是没法得到足够的认可。露丝对于自己丈夫是言听计从的,但还是遭到了丈夫的冷眼相待;丽娜则在生活的“AA制”游戏中几近崩溃。华裔女儿们逐步的感受到了这类的做法,所以对于家的实际感受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对于她们所在的小家、也是对她们的身份大家---中华文化的认可。这就是他们重要重塑的经历。

(三)女儿们对于中美文化的融合与重塑

女儿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客观、对于美国的文化实际了解度也越来越深刻以及具体,所以在接下来生活中,他们所做的就是将这两个文化逐步的融合和重塑,这也是他们个人自我重塑的重要阶段所在。正如琳多所讲的那样,他们都是两个面皮的,也就是中国脸和美国脸结合。这不仅是他们双重身份的体现,也是其对于人生有了新认识的体现。虽然,处理好自己的位置问题是很难以做到的、但是有了新的认识,还是进步的最直接提现。最初,大部分华裔女儿都是自卑的,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美国本土女孩好看,整体的教育水平和语言实力也是远远不如她们的,价值文化的不同和相互不认可、都使得这类心理逐步积累起来。但随着认识的提升和对于中国文化理解力的提升,他们逐步的接受了自己的双重身份,在心里上也成熟了很多,对于很多问题的处理也专业了很多。这也使他们逐步进入到了美国文化中来,认可了自己华裔女儿的身份,而非中国人、或者是美国人。

二、结语

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喜福会》是一部典型的描述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白人社会)的两难生活境遇,其影响不仅反映了华裔女儿们的困惑,也体现了她们为了重塑自我而与自己的母亲们(中国文化)和解所做出的努力。另外,对于少数族裔文学的研究者而言,本文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以及广大华裔同胞在美的生活境况,并未其生活的改善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郝倩.背景—生活—交际路线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D].辽宁大学,2013.

[2]潘军武.中国故事创造的融合假象——《喜福会》的重新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02):35-37+55.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谭恩美喜福会历程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多元文化身份与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