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田 杨科 徐红丽
为进一步挖掘全市小麦生产潜力,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示范“高标准精细整地+高产优质品种+机械化精少量播种+微喷灌+前氮后移+机械化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等绿色集成技术模式,项目示范区小麦较周边大田,每亩实现节本增效303.8元,经济和生态效果显著。
建设节约型农业,实现绿色发展、节本增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1。小麦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因地制宜地推广小麦节本增效种植技术,对进一步挖掘我市小麦生产潜力,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增强小麦可持续稳定发展能力意义重大。2016年在河南省新郑市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中开展小麦节本增效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择在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新郑市庄稼人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地内,地势平整、地力均衡。土壤类型为立黄土偏砂性,肥力中上等:有机质19.53g/kg,全氮1.23g/kg,速效磷16.05mg/kg,速效鉀74.12mg/kg,pH值8.23。前茬作物为玉米。播种前0~20cm土壤含水量24.43%,20~40cm土壤含水量21.3%。总的来说,播种期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漯麦18,弱春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
2.2 试验设计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示范“高标准精细整地+高产优质品种+机械化精少量播种+微喷灌+前氮后移+机械化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等绿色集成技术模式,对各项生产投入成本、作物产量进行综合效益分析。
2.3 主要管理技术要点
2.3.1 高标准精细整地
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用大型拖拉机深耕25cm以上,确保还田的秸秆深埋,机耕后要配合机耙,消除明暗坷垃。
2.3.2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合本地区栽培品种漯麦18。在播前(10月16日)采用600g/L吡虫·苯甲悬浮种衣剂300g进行种子包衣,保证小麦一播全苗,降低小麦苗期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2.3.3 规范化精量播种
采用前播后压“农哈哈”精播机播种,10月17日播种,亩播量10~12kg,播深掌握在3~4cm,做到足墒、适量、适期播种。
2.3.4 化学除草
冬前苗期和分蘖期,采用“18%氯氟呲氧乙酸异辛酯+1.8%双氟磺草胺+2%唑草酮50ml+15%炔草酯50ml除草剂”,对示范区内小麦田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进行了化学除草,一改过去年后才进行化学除草,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对小麦田杂草进行科学防除。
2.3.5 科学防治病虫害
返青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麦蜘蛛。2月16日采用自走式四轮喷杆喷雾机,按照“亩喷施10%井冈霉素10g+43%戊唑醇15g兑水”进行统一防治。4月18日、5月5日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灌浆期“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两次,亩用25%戊唑醇悬浮剂15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500~1000g加水喷雾。
2.3.6 科学肥水管理
小麦拔节期3月10日适时进行节水喷灌,并结合喷灌亩施尿素10kg,一改过去“盲目施肥”及从众施肥“一炮轰”等不科学的施肥现象。5月10日、22日及时进行了全田喷灌,极大地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
2.3.7 机械化收获
根据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收割收割期。6月3日用联合收获机收割小麦,割茬高度15cm以下,并将秸秆均匀抛撒到地表,为下茬作物的高质量播种奠定良好基础。
3 结果分析
3.1 增产效果显著
由表1看出,试验示范田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高于周边大田,其中亩穗数、千粒重表现显著;根据收获后实打测产,试验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596.2公斤,较周边大田增产61.8公斤,增产率达11.56%,增产效果显著;如按每斤最低收购价1.18元/斤来计算,亩新增效益达145.8元。
3.2 节本成效明显
通过精量播种、微喷灌、机械化统防统治,提高生产效率,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58元,节本成效明显。其中:农药微肥节支10元,种子节支8元,肥料节支30元,排灌用水节支30元,用工节支80元的。
3.3 生态效果明显
通过微喷灌、机械化统防统治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药”,减量节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为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从2016年度小麦节本增效技术模式试验结果看:通过试验示范,试验区小麦每亩增产61.8公斤,增加效益145.8元;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58元,最终每亩实现节本增效303.8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通过试验示范,促进了当地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小麦冬前化学除草技术、深耕播种新机械、科学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及飞防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减少了播种量、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降低了大气、土壤污染及粮食农药残留,实现了粮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451150河南省新郑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450007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