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德育价值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探讨

2018-04-21 07:09王亚楠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

王亚楠

【摘   要】 作为一部在儒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著作,《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孔子凭借其言行向弟子传递出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时至今日仍然对于教育教学领域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也为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简要阐释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难点问题,分析了《论语》中涵盖的德育价值,并围绕“仁学”、“爱教”、“德治”、“修身”等四个层面探讨《论语》中的德育价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 论语;高校辅导员;德育价值;学生管理工作;师生关系

The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 in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work

Wang Yanan

[Abstrasct] As a landmark book in the field of Confucianism,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ainly records the words and deed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Today, it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al education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aily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d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briefly explains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analyzes the value of moral education contained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revolves around “benevolence”, “love teaching”, “rule by virtue” and “self-cultiv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value in th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Keywords]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llege counselors; moral value; student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在紀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论语》中的教化价值及其对于新时代的思想引领意义,引导教育界工作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作为儒学中的经典著述,《论语》中涵盖的“仁”、“孝”、“忠”、“礼”等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对高校的德育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也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引作用。

1  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的难点问题

受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多元文化格局形成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日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以有效寻求到道德标准与道德模范,致使道德信仰缺失的情况普遍存在,动摇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是社会不良道德观的负面冲击,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尊师重道之风日下、攀比逐利之风盛行,诸此种种消极道德观对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学生积极道德品质的培育。

其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对于学生、家长和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道德素质的培育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导致其步入大学后陷入个人能力缺失的困境。

其三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偏移,当今高校大多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却着重强调政治教育、忽视思想与道德教育,加之市场经济与就业形势的压力导致学生过于追求个人利益,缺乏集体观念、个人素质的养成。

其四是个人道德观的偏失,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取向,缺乏对于善恶、诚信、互助等观念的正确理解,也缺乏对于客观事物的辩证认知,对于主流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难以形成的正确的理解,导致其难以对自身做出客观的评价认知,与社会主流导向相背离。

2  《论语》中的德育价值剖析

首先,《论语》以“仁”作为思想核心,强调“忠恕之道”。据统计“仁”字在整部作品中共出现109次,其中有105次都紧紧围绕道德问题,由此可见孔子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求其弟子将“仁”作为终身价值追求,用切身行动去践行“仁”的核心要义[1]。具体来说,“仁”主要昭示出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构建的准则,强调要学会关心、理解、帮助、宽容、尊重他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凌驾在他人之上,为社会与他人做出贡献。

其次,《论语》强调了“孝”的家庭准则,揭示了家庭与社会中的道德培育。《论语》中的“孝”既是“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强调对父母关心、敬重,不让父母忧虑、使其保持精神愉快;也是曾子所说的“吾知免夫”,劝导人爱护自己的身体与生命,强调现代德育中对于生命观的重视。“孝”的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层面,将其延伸至社会层面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密不可分,引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孝”以新的时代内涵,树立尊老爱幼、仁爱有礼的社会风尚。

再次,《论语》以“忠”为核心强调了人臣本分,顺延至现代社会即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其中“臣事君以忠”指导人应当肩负职业责任,为自身所负责的工作与任务尽心尽力;曾子所提倡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强调了工作的严谨态度以及与人交往的忠诚真挚,对于现代教育的服务理念有着较强的引领作用;孔子将子文“三仕为令尹”的态度赞许为“忠”,更突出强调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以平稳健康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2]。将“忠”的思想顺延至教学管理领域,则主要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职业精神,引导其忠于真理,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懂得明辨是非,肩负起时代责任感。

最后,《论语》中强调了“礼”对于社会公德的规范作用。其中“不学礼,无以立”即强调了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建立的过程中礼仪举止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责任的履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强调了社会礼仪规范对于百姓的约束作用,用以维护社会稳定。从现今社会来看,“礼”实则所指一种社会公德与行为规范,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应当保持彼此理解、和谐沟通,如此方能够达到通力协作的目的,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紧张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与人际关系。

3  《论语》中的德育价值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中的具体应用

3.1  应用“仁学”思想,肩负社会责任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管理者与教育者,应当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肩负起德育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真正从思想层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现如今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下,大学生成为了我国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宝贵人才储备力量,因此更应当强化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重要职责,确保辅导员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与崇高的道德理想,真正能够运用综合资源充实自身思想与教学管理能力,切实借助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群体树立社会责任感与完备的人格品质。

《论语》中格外强调了“仁学”思想的重要地位,孔子提倡培养人的高尚品德、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形成“孝、悌、忠、信、恭、宽、敏、勇、直”等品质,因此高校辅导员也应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学生思想品质的培育,引导其在日常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牢牢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肩负起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崇高思想,更好的直面社会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从而打造顽强坚毅的个人品质,满足社会发展与岗位就业需要[3]。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应当着重以自身言行践行“仁学”思想,确保能够肩负起社会责任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为社会培养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兼备的优秀人才,真正使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实现统一,从而以此为目标敦促学生勤学进取、锐意成才,发挥高等教育的深层次价值。

3.2  应用“爱教”思想,强化诱导启发

“爱教”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其中最为著名的即为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他强调不以门第、阶层为准则,针对所有学生都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借鉴作用,应当牢固坚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施以同等的关怀与帮助,如此方能真正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与学生建立更加深入的沟通,确保能够推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孔子在教育方法上提倡“不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也为当代教育者提供了长效借鉴作用,引导高校教师在学生思维认知、价值观与道德观逐渐成形的阶段予以正确的引导,确保能够借助诱导与启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正视与尊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也造就了学生群体中的迥异差别,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性格特点等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模式,辅导员要想确保自身工作获取到学生的支持,就务必要树立平等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部分顽固学生施以更加耐心的引导与规劝,确保能够寻求到最为有效的沟通与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转变。从辅导员角度出发,也应当着重强化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确保自身掌握丰富、扎实的教育管理知识,并着重拓宽学习渠道、获取丰富资源进行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确保将《论语》中涵盖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读与透彻理解,将其中的德育价值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启发,从而进一步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3.3  应用“德治”思想,实现以德服人

《论语》中的“德治”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性化色彩,相较于法治思想来说,“德治”更加强调要使人感受到羞耻之心,借助自觉与自律形成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与规范。例如孔子所提出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为德”等思想,都着重突出了德治对于社会风气的良好约束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言忠信,行笃敬”等都着重突出了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引导辅导员借助自身的榜样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充分感染,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4]。

在现如今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是大学生群体的直接管理者与教导者,负责将党、政府与学校发布的各项指令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工作的有效推进,这也就对于辅导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务必要强化自身的德育修养,将《论语》中蕴含的“德治”思想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营养源,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以及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务必要树立正直的师风,针对学生强化道德教育与感化作用,引导学生切身意识到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成长为道德品质完备的优秀人才。

3.4  应用“修身”思想,培养职业信念

最后,辅导员还应当着重践行《论语》中强调的“修身”思想,确保能够借助自身完备的道德修养与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具体来说,辅导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周围人进行观察,向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请教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做到“吾日三省”。还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学习大学生群体昂扬向上的精神,以此来摆脱职业倦怠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巩固职业理想与信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实效,实现个人的进步与成长[5]。

4  结论

高校教育者通过研究学生的人群特征、性格形成因素、价值转变因素, 揭示学生自身思想、行为导向的发展规律[6]。高校辅导员应当切实深入研读《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探寻其中对于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发挥的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符合现代教学管理工作要求的内容予以吸收、借鉴,针对其中落后的、阻碍教育发展的观念予以摒弃、改造,并依据实际经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贡献积极助益。

参考文献:

[1] 钟爱娜.《论语》中德育方法的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 丁胜利.《论语》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4,(4):227-228.

[3] 于惠.以《论语》思想观照高校辅导员职业[J].文教资料,2015,(8):102-103.

[4] 田芳源.《论语》之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2.

[5] 于海波.《论语》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4):127-128.

[6]  张剑宇.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12),76-79.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