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雪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职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各个专业的重心是实践教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较为独特,此类专业对实践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拘泥于形式,这偏离了中职实践教育的教学方向。本文简要概述了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尝试做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日后加强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 经济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思考
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在经济管理中的技术能力,使其成为社会需要应用型人才。而现在很多中职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仅仅是学习了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很难找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这就造成了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偏离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社会调查中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方向是基层管理工作,这在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它是基层工作人员与高层管理者之间必不可少的纽带。因此要加强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使其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实现自身价值。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
所谓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醒的认识,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度和专项任务解决能力,这很容易形成知识孤岛,不能解决综合性问题。所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才是我们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实践应用场景的构建,将所学所想能够有效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这符合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潮流变化,能够迎合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经济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灰箱系统,知识体系庞杂,专业发展方向也比较多,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洞察力、创造力、协调力等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培养综合素质过硬、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经济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将抽象内容具象化,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管理实务,从而将理论通过实际工作进行检验,进而更加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
(三)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
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制定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衡量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性,现阶段,我们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组织参观考察,理论结合实务。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最大化利用资源,通过社会企业资源,给学生提供参观考察的机会,从而了解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组织方式和作用地位。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从实际工作中寻找答案。另外,在课堂讲解时,利用经验和素材,通过引入实务来铺展知识理论,拓展学生视野。
定期举办专家学者讲座。在引领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经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请进来,这里说的专家学者一定要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之类身份的人,这樣就能很好的切合自己企业的经济管理需求来为学生讲解知识的实践应用。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实验中心,科学制定实验教学设计。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每个学期设计一项实验教学方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自己的总结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比赛大练兵。我们可以组织各种相关实践比赛,诸如“挑战杯”之类的模拟竞赛,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并且对这些比赛进行评比选优,对那些不合实际的想法做法加以纠正,为学生掌握好方向。
现在中国中等教育对实用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以工科类人才的培养为主,但在经济管理专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说是中等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弥补和加强。以下就是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满足不了企业的人才需求
与时俱进在现在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发展必须是不断进步的,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长久的发展。而中职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往往是落后于企业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只能为学生提供基础的知识。经济政策的改变,往往迫使企业管理以及体制改革,这就使得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的教学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快速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不对等,导致了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满足不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不是进入企业之后还要重新培养的人才,因此落后的专业知识就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
(二)教育模式落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够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内容太过于局限,在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双重制约下,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是教育体制,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程序化教学,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然后就是教育资源,没有专业的实训老师以及实训基地,对于实践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模拟实验,只是对一些社会案例进行理论分析。落后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被动接受专业知识,没有自身实践,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挥。
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中来,而在中职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则使用不多,这不但与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关,而且在思想程度上也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切实可靠的设计方案,缺乏教育模式改革的动力。
(三)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全面确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课堂,老师在上面灌输理念,然后布置作业,批阅考核,而学生对这种模式也早已经习以为常,虽然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并且老师教学过程的风险系数很小,但很大程度暴露出死板、不会运用的弱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掌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调动,这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而且,这种方式也忽略了教学过程,将课堂学习变成了枯燥的理论填埋,没有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很难真正提高实践能力,不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实践教学与职业规范有差距
受教学理念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实践教学中能够真正与相符的工作岗位有效对接的情况很少,经济管理专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专业,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这些专业知识又是交叉互补的,而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工作岗位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而已,难以全面理解。比如,一个营销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需要涉及到国际贸易,而在做国际贸易工作时也需要营销知识,同时,这些都离不开财务知识的支撑,其他诸如银行信贷、物流仓储等方面知识也是需要的,这时便会凸显教学体系与职业规范的矛盾性。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标准缺乏有效对接,教学计划中虽然安排了实践课程,但是仍以实验操作为主,而这些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职业标准对接程度不够。
(五)师资力量有限,实践教学基地实质作用小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虽然已经沿用很多年,但是对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差主要是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有关,实训教师的数量和实训场地的缺乏是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对建立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不足,这就导致很多的实训室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更新,甚至很多学校没有相关的实训基地,必然导致教学质量问题。大部分院校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资源与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合作,然而这种方式缺乏稳定性、可靠性、可控性,虽然签订了合同,但仍不可避免的流于形式,很难有深层次的合作,而且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在这方面。
另外,受制于学校内部管理问题,资源利用率不能达到最大化。各个专业各取所需,从而导致学校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上重复投入,缺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而且各专业的利益冲突更是导致了资源共享的困难,学校从平衡管理的角度出发,很难决策真正亟需,从而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再加上中职院校的自身利益需求,每年招收学生的数量都在增加,更加凸显了实践教学资源的紧张,导致实质作用很小。
(六)忽视学生心理建设,综合素质不高
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对学生的心理建设缺乏重视,表现在情绪管理、包容克制、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关心他人、共同生活、责任履行等方面并不令人满意,情商不太高。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高,有效沟通能力不强,思维逻辑比较混乱,语言表达方式欠妥,而且不懂人情世故,偏于内向,团队意识薄弱。同时,过分强调自我,表现出对其他事物的冷淡,和家人、朋友、同学相处关系不稳定,对很多社会上的事务认识不清而且过于固执。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坚韧程度不够,抗挫折能力差,缺乏自我激励的有效方法,容易陷入低沉的情绪之中,而且情绪管理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这都会对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直接關系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所以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素质建设,提供综合能力。
(七)质量评价体系缺乏,教学成果价值不高
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从企业角度来讲,并不愿意花费时间来指导学生,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有些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机密,所以也不能让学生在这些岗位上实践,只是安排一些闲杂事务,缺少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从教学实践的诸多变化因素来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难以建立,从而对实践成果难以评价,也就谈不上对以后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中职经济管理专业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综合培养学生素质。改变过去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的理念,将适合当代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到首位,进行重新定位,将培养“中级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调整为培养“具备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中级经济管理人才”,指明培养方向。
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岗位实际需求,在国家制定的基本大纲下,灵活变通,突出课程的先进实用性。
(二)改变教育模式,构建信息化课堂
传统教育中采用的是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即可,这样的教学思维需要转变。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把课堂当做实训,可以分析一些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与学生一起,在学生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时给予纠正,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有不一样的体验,真正的参与到管理当中去,这样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对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在竞争中学生的进步才是最大的,而且在社会中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将来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而且通过这样的小组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团结,都对将来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经费投入,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软件,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双向交流,对教学案例或情景进行模拟,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可以检验教师的工作能力,是资质考核的重要方面。
(三)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育体制的要求,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延续以往教师为主角、学生当配角的角色分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济管理专业并不是数理化那样,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而经常是不同背景下答案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在面对问题时,能有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提高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缩小与职业规范的差距
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想要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学校内进行模拟实训,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模拟实训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在模拟实训中加以验证和提高。比如可以模拟一家公司,让学生成为经济管理层,怎样把公司发展起来,这在毕业之后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模拟实训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来模拟,让学生更早接触到。这样在经历多次模拟实训之后,对学生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模拟实训的开展不仅弥补了学生实践教学的不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要和工作岗位相衔接,搭建校内跨专业仿真综合实习平台,将各个课程的模拟软件融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管理的决策过程,提高对资源有限性和配置合理性的认识,从而树立全局观念,加深对职业规范的理解程度。同时,实践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国家行业要求,实践课程设计的内容、考核模式、实现方式都要标准化。
(五)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和企业的力量
充分整合资源,建设现代化实验中心,简单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需求,经济管理人才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这离不开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作为保障。实践教学老师向实验中心提交项目课题和设备需求,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网站公示,在学生选课之后,实验中心进行设备分配、协调,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中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与企业组建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为企业输送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可以利用企业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合作关系是学校跟企业之间签订契约,在企业内建立可以供学生完成实习工作的基地,同时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在企业就业。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习期间,真正的进入社会中进行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问题当中。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所,也可以享受学生的实习成果,获取利益,合作双赢的关系。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实习问题,而且这种实习是最真实的,也是对学生最有帮助的;企业也可以在学生毕业之后选择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六)注重学生心理建设,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这他们适应社会的速度,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应该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展开职业生涯教育、丰富课外辅导等方面进行。改善评价体系,将唯成绩论的评价标准向综合素质评价转变,在考试测评、奖金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将其纳入考核指标中去,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打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这学生的心理,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师的考核上,增加为人处世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情商高的教师同样能带出情商高的学生。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生入学时就对他们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查,如果规划明晰,则给他们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如果职业规划并不明确,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协助他们确立自己的目标。将情商管理纳入到经济管理专业日常课程中去,进行系统教学,从而保证知识体系与情商教育共同进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活动,设置相应的情商辅导课程。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开拓眼界,适度开展挫折教育,摸查学生抗挫折能力,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指导方案,提升情绪稳定性。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成果,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七)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要从时间总量上入手,结合理论教学用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其次,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进行调整,应该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素质培养目标、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从实践教学的匹配性、合理性、可行性、综合性、创新性等角度制定考核标准。在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指导教师、参与学生、企业主管人员、专家学者等,主要通过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课程设计的吻合度、学生的实际操作熟练度、与实际工作的接轨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合理的对实践教学做出总结,为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达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
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不能过于单一,这样不但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培养的人才也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开创教学新思路,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把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本文对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特点、模式做了简要阐述,结合现实情况,对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制定教学内容、准确教育定位、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完善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心理建设、提升实践效果等角度做出了优化方案,希望对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起到积极的探索意义。
[1]路阳.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2]葛培文.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界,2013,(16).
[3]耿聪慧.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09).
[4]安万明.《管理学》实训方法初探[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5]黄攀.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8,(01).
[6]荣红霞,姚旭.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10).
[7]刘帅.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題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4).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