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槟榔屿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公园。我们在入口处的码头上了快艇,前往Pantai Kerachut,它位于槟榔屿山的东北方向,是槟城国家公园的六个海滩之一。激流行进中,一波波掀起的海浪打湿了半边船舷上坐的人,大家依然嘻嘻哈哈,享受着这南半球温暖阳光下的淋浴。
成群的大帛斑蝶。
登陆后的第一件事是向导抓起沙滩上的沙子让我们观察,一种颗粒很大很均匀的粗沙,这是海龟非常喜欢、能够生存的质地,它们爬行其中的时候不会沾上细沙子,也不会陷入其中。向导讲解的时候身后经过穿比基尼的少女,不过這片沙滩是禁止游泳的,只能穿上泳装进行日光浴。
这里有两种海龟:绿海龟(Green Turtle)和丽龟(Olive Ridley Turtle),丽龟是海龟中最小的一种,是来到Pantai Kerachut这片沙滩产卵的常客。雌性的海龟每一孵卵季节能下成百个蛋,但第一年只能成活很少一部分。海蟹、小蜥蜴和鸟类都是海龟卵和幼体的威胁,人类的非法偷猎也大大降低了幼体成活的几率。
这片沙滩上唯一的建筑是海龟保护中心的木屋,以供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给人们讲解海龟知识。一旁的沙地养殖场养育着不少海龟,大大提高了海龟成活的几率。很有趣的是,把海龟蛋埋在恒温的沙子里,通过控制温度就能够决定繁育出的海龟的性别。
下午有一个环节是海龟放生,海龟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提来一个装满小海龟的大水桶,小心地将它们放在了海边的沙滩上。我们只能在一个区域内观看,以免踩到小海龟。
一只大蝴蝶停落在人头顶上。
当一个个稚嫩幼小的躯体跌跌撞撞向海边爬去的时候,哪怕面对很小的沙坑它们都显得力不从心,每爬一小段就把下巴耷拉在沙滩上趴一会儿。临近潮水界限的时候,一个浪卷过来,它们就自然地随着海浪漂向了大海。
当然这只是海龟保护中心的一个实验,或者说是对小海龟的锻炼,最终它们还是被捞回了养殖房中。旁观的我们不禁为这些柔弱的生命担忧:人工饲养的小海龟,是否能适应野外纯自然的环境?就像最近的纪录片《重返狼群》所反映的,在城市中长大的狼崽被送回高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自己的种群。可是野生动物终究要回到大自然,回到它们自己的生存法则之中。
长棘蜥(Acanfhosaura armata)。
在槟榔屿国家公园里,有很多徒步路线,通往丛林和周围的海湾。这里存在着大约410种植物和143种动物,包括蛇、猕猴和叶猴,甚至水獭、玳瑁海龟和海豚。这片相对不为人知的海岸是当地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来这里探索热带雨林,并在附近的指定营地露营。岛上禁止扎营的地方,多是海龟经过的地带。我们来到一个指定的露营地,四周高大的热带树林环绕,中间平整的地面可以安然扎营,旁边还有专门划分的可以野餐的厨房区域。如果晚上安静地睡在帐篷里,周边有海龟一扭一扭地爬过,将是多么有趣的体验。这里不时有果实从树上掉下来,差点砸到脑袋,这种带着两片螺旋桨般叶片的球形果实,是龙脑香科的种子,靠风传播,是热带雨林的标志。营地旁边的Meromictic湖,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半对流湖,既有水流入,也有水流出。
槟城有着马来西亚最大的蝴蝶园内托皮亚(Entopia),这里有15000只蝴蝶、150多种动植物,是大自然的教室。内托皮亚有两个部分:大自然的户外花园和室内探索中心。进到蝴蝶园,立刻置身于湿度很大的热带植物的围绕之中,全身被阳光笼罩,周边萦绕着各色炫彩的蝴蝶,它们甚至逗留在人的肩膀、头顶上,和人非常亲近。生命真是充满未知与奇迹,浮生若梦。
仔细辨认,能分辨出很多不同品种的蝴蝶,比较多的是Idea Leuconoe(大帛斑蝶),另外还有Great Eggfly(幻紫斑蛱蝶)、Cethosia Cyane(白带锯蛱蝶)等。
生长在水中的红树林,密集的气根非常发达。
每天上午在场内有个小游戏,工作人员提供了10种蝴蝶的图谱,可以通过翅膀的花纹、体貌特征等,要求在15分钟内把它们找全。同行的博物旅行的郑洋,一直有着深厚的博物学知识,即使不太多的Common Mormon(玉带凤蝶)也不在话下,他很快拍齐了这10种蝴蝶,拿到了大奖。
不同于那种放了一排拍摄孔的大黑网罩子,这是一座为小昆虫、无脊椎动物、小型爬虫类而设的模拟生态园,蝴蝶和昆虫不必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可以自由地出来玩耍。这里是对大众进行科普的最佳展示园,工作人员也允许你把长得细长黝黑的软体动物马陆缠绕在你的胳膊上,还不时拎起蝎子群里的一只,放在你的手心里让你观察。
这个蝴蝶园由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创办,投资非常巨大,他一生就只做这一件事,投入的是热爱与专注,我们在门口遇到他的时候,他还富有激情地给我们讲解。不禁感慨,在国外很多博物馆都是私人的,他们安静地穷尽一生只做一件事,在某一个点上做到完美与极致。
孟光迪村位于槟城巴特沃斯约25公里处,在1800年被一对名叫苏莎和普提的夫妻发现。当年发现这个村子的旁边有种叫“Mengkuang”的植物,便以此树给这个村子命名。1907年,英国政府修建了一座横跨孟光河的木桥,使该村更名为卡姆蓬孟光迪(Kampung Mengkuang Titi)。
阿浩攀到了椰子树顶,利索地摘椰子。
一大早主人家Rahman就去橡胶林割胶了。一天两个小时内每人要割400~500棵树。一会儿他夫人也骑着摩托车来了,迎着朝阳,两人看着橡胶树流出乳白的汁液,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位已经年过七十的婆婆,上得摩托车,下得橡胶园,干完活儿就掏出个冰棍儿跨在摩托车上咂吧,骑车回去的路上,路过人家院子还不忘摘几枝露出院墙的红毛丹剥开大啖。看来任何年龄都可以可爱而有趣。
马来西亚的气候与中国的海南和西双版纳都有相似之处,经济作物也类似,但是割胶的工具有所区别,分拉刀和推刀,村里的树看起来是高割线,他们用的是拉刀,而国内习惯低割线,用的是推刀。马来西亚其实棕榈树比橡胶树要多很多,橡胶大部分被制成了手套,还需要从中国进口。
孟光迪村生长着很多高大的椰子树,炎热的天气中我们望着树顶簇拥着的椰子垂涎。59岁的阿浩,采槟郎做了20年,腰间挂着一根绳子,带着一把镰刀就来了。只见他用一根很细的绳子把双脚连接起来,噌噌噌几下就蹿到了好几层楼高的椰子树顶,挥舞镰刀利索地砍起了椰子,几簇椰子应声落地。他几乎和椰子一同回到地面,看起来毫不费力。他一手拿刀一手拿椰子,刀尖扎下的瞬间,椰汁四溅,把吸管插入小孔中就能喝到清凉的椰汁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树上还留有一部分椰子,阿浩说那些太老了不好喝,要砍那些年轻的椰子味道才好。
船行于宽阔的水面上,观察两岸的野生动物。
槟城和吉打州的边界,有800平方公里的红树林(Mangrove)。我们沿着河道去探访这片规模庞大的水生植物。红树林并不是红色的,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放眼望去一片葱绿,沿着河道清晰地看到它们密集的气根非常发达,这结构使得它们非常适合在海水中生长。我们的船航行在宽阔的水面上,岸边站立着若干发呆的小白鹭,清晰地倒影在平静水面上,偶有长尾猕猴从红树林里蹿出来,一闪又不见了,天空不时掠过展翅的猛禽。这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
刚出生的小海龟,奋力在沙滩上爬行。
这期间有意思的一个互动活动,是跟着NGO组织成员学习手工制作香皂和牙膏。这家NGO致力于当地红树林的保护和开发新的生态旅游项目。创始人是一位在这里待了20多年年近7旬的老人,他带领成员用周边废弃的木材搭建了一座水上木屋,在这里传播环保观念和方法,也给当地的孩子上课,践行他的环保理念。
这一场生态旅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这里纯净生态环境的硬实力,还有马来西亚人对海洋、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实际行动,令我着实慨叹,这些都是我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