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卫生院,河南 唐河 473402
脑梗死是由于动脉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供血困难引发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眩晕、共济失调、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1],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引发脑梗死或导致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以降压、降脂、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等治疗措施为主,恢复脑组织供血以避免病情恶化或复发。阿司匹林虽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发挥抗凝作用,但治疗疗效不理想[2]。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发病与血气失调、痰瘀内阻有关,因此治疗中应遵循息风止痉、活血化瘀的原则。血塞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脑血流量[3]。本研究主要探讨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并经核磁共振检查或CT检查确诊。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经颅多普勒检查确认伴大脑中动脉狭窄者;意识清醒者;发病时间≤48 h者。排除标准:脑出血者;心源性栓塞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且所有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8~69岁,平均(57.89±6.85)岁。实验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0~70岁,平均(58.18±6.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依据患者病情给予调节血压、降脂、抗凝、抗氧自由基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079,规格:50 mg/片),2片/次,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3103,规格:10 mL/400 mg)10 mL溶于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包括患者意识水平、视野、语言及上、下肢运动等12项评分,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5]:治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或NIHSS评分增加。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组别例数时间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mPa·s血小板凝集指数/%纤维蛋白原/g/LNIHSS评分/分对照组36治疗前4744±332258±0425448±551381±1322239±431治疗后4129±319∗∗223±034∗∗4338±463∗∗302±126∗1525±322∗∗实验组36治疗前4763±334256±0395436±557378±1272230±422治疗后3618±221∗∗##165±031∗∗##3273±449∗∗##246±104∗∗#1016±21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并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对照组发生消化不良2例,腹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实验组发生消化不良1例,腹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患者不断增加,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大脑中动脉狭窄是颅内血管病变的常见种类,且极易引发脑梗死。有研究发现[7],当高血压等原因引发大脑中小动脉硬化后,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形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导致血管管腔变窄,即发生大脑中动脉狭窄,因此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尽早进行抗凝治疗非常重要。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环氧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梗死,但单独应用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中风”、“偏枯”、“卒中”等范畴,《金匮要略》中有云“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少阴为肾脉,少阴脉弱则血气不足,若此时外感风邪,则导致经脉凝滞、发为痹症;关于该病病因《灵枢·刺节真邪》则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居,发为偏枯”[8];清代医家叶天士则认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阳偏亢而内风时起”,使得“气虚血瘀说”在中风的病解中备受推崇。故本病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致神机失养,治疗应以“化痰活血、兼以通腑”为纲,“急则治标”为先。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甘微苦温,入肺胃经,《本草新编》称其“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之药更甚”。血塞通注射液中的三七总皂苷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使红细胞和血小板更加分散,不易聚集,从而促进血液流动,改善脑组织血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血塞通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相关研究报道[9]相似。此外,有学者[10]指出血塞通可增加机体耐受缺氧的能力,帮助修复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提示血塞通能够有效减轻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显著。本研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并可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
综上,血塞通对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王雪.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9):25-26.
[2]彭慕立, 苏赤, 肖彧,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9):80-82.
[3]邓明玲. β-七叶皂甙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脑血栓的机制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2):285-288.
[4]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 神经外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 379-380.
[5]陆丽萍, 陆维君. 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研究[J]. 陕西中医, 2015, 36(6):655-656.
[6]陈劲飞, 肖化选, 钟素雯, 等. 持续颅内压监测联合NIHSS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J]. 新医学, 2016, 47(6): 110-112.
[7]郑晋华, 臧秋玲, 邵蓓,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 11(5):353-355.
[8]吕晶. 脑梗死(中风)中医“肝肾阴虚,脑络瘀滞”病机理论探析[J]. 环球中医药, 2015, 8(2):169-172.
[9]王靖, 杨春丽, 顾永红,等.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 2016, 11(B03):1238-1238.
[10]朱燕, 卢桂兰, 周经霞.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6):61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