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红
(甘肃省临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临夏731100)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人性化护理,它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病人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患者不适的程度,人性化护理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具体到临床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而更应注意“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近年来我科重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并在普外科进行尝试,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护理的规律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进而达到有效护理的目的。
选择我科2012年9月—12月收治的252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将252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26例),对照组(126例),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普外科护理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患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126例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检测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126例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评价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 在医院、病房内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向患者介绍医院具体情况,了解患者实际需求,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为患者提供一种温馨、舒适、优雅的就医环境,有利于改善患者就诊时的情绪。
1.2.2 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强、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交流与沟通、技术熟练、语言温和、态度和蔼可亲。
1.2.3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建立健康小册子,列出一些普外科常见病的饮食指导,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手术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如何有效地咳嗽排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根据病种不同,指导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适当锻炼促进康复,减少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1]。制作出院健康教育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复诊。
1.2.4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在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尿或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护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疏导患者紧张情绪,从病情康复角度劝导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2]。护士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同情、开导、帮助患者,利用自己的专业性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对疾病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2.5 强化人文知识的学习,倡导科学的护理观 人文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士必须学会尊重、理解患者,进而才会真诚的关心、体谅患者,因此护士要懂得关爱患者,懂得道德规范,具有与人良好沟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实施人性化护理。
1.2.6 落实生活护理 落实患者的晨间生活护理,协助患者采取正确、舒适的体位,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见表。
表
表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97.6±1.5)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4±1.5)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为为(89.7±1.5)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8.1±1.5)分。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星高于对照组,服务态度评分χ²=6.674、P=0.010(P<0.05)、护理工作评分χ²=10.660、P=0.001(P<0.05)两组患者在评分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别。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可以看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将普外科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向病人,而不是单纯围绕病情及手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普外科患者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老年患者,由于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不但需要家庭的照顾,还担心家庭经济问题,加之对手术及预后情况的不了解,心情更加紧张,情绪也更不稳定。通过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疑虑的心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前、术后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让患者感受来自护理人员亲人般的关怀,减轻了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和心理压力,从容面对各种治疗,更改善了医患关系。[3]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1]汪明.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69.
[2]王雯,刘新芝.护理社会学概念[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082.
[3]冯庆梅.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