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山东 淄博255400)
食管癌是临床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生存环境、遗传因素等相关。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清扫淋巴结是减少局灶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淋巴结清扫禁忌广泛清除,胸内淋巴引流去、胃部左动脉、贲门旁等是临床公认清扫区,但对于锁骨上淋巴清扫,临床争议较大[1]。本次研究,对我院87例患者实施锁骨上淋巴清扫,观察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无明显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174例进行观察研究,本组1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7例;本组中,男105例,女69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5±3.2)岁,肿瘤分布:胸下段食管癌38例、中段71例、上段65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P>0.05)有可比性。
观察组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对锁骨上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颈部、胸部、腹部;87例患者共计清扫2687枚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31.5枚。对照组根据临床病灶位置,由左后外侧或右后外侧开胸,清扫患者胸淋巴引流区、胃部左动脉、贲门旁淋巴结,87例患者共计清扫淋巴结1409枚。
对两组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方式实施随访调查2年,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生存率、远期转移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
统计学软件选用SPPS20.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组间数据差异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统计显示,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锁骨上淋巴结远期转移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转移率(阳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比较两组随访调查结果[n,(%)]
随访调查显示,观察组中,发生消化道出血死亡患者1例、吻合口狭窄3例,并发症发生率4.60%;对照组中,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发生率5.7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统计学无意义(χ2=0.134,P>0.05)。
食管癌是临床恶性肿瘤疾病,其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且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术后区域淋巴结清扫,在控制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效果显著。但目前,临床中对无明显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否实施淋巴清扫,临床争议较大[2]。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实施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锁骨上淋巴结远期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P>0.05);提示锁骨上淋巴结清扫对治疗食管癌价值显著,且有利于降低淋巴结转移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经研究深入分析,可能因锁骨上淋巴结中有大部分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回流。两组并发症对比(P>0.05);提示该方式术后患者安全性可靠[3]。我们研究分析发现,锁骨上淋巴清扫相比于传统区域性淋巴结清扫,虽然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延长,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较大改变;且有助于减少淋巴结远期转移率,使患者生存率提高,说明该方式治疗食管癌可靠性、可靠性高,且安全有效。研究指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化疗、放疗等方法辅助治疗,有助于治疗。对此,我们研究认为,手术仍然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方法,在多科学综合治疗方面,仍然需要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对胸段食管癌患者实施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远端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
[1]吴君旭,徐盛松,赵旭东,等.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5):468-470.
[2]周小勇.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7):80-81.
[3]黄斌,纪勇,陈国强,等.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淋巴结清扫方式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5):128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