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 林成
(铜陵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安徽 铜陵244000)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有研究证实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有金属酶的产生;主动外排的过度表达;孔道蛋白OprD2的缺失,并且一株细菌中可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这些机制间又并非简单的复合相加作用[1-2]。铜绿假单胞菌存在2种或2种以上耐药机制,以高产β内酰胺酶合并膜孔蛋白OprD缺失最多见,高产AmpCs和(或)ESBLs,合并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或主动外排泵的激活,是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本研究主要是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分离和药敏实验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选取铜从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各临床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获取230株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美国BD公司的凤凰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标本为主,其次是尿液、分泌物及其他一些标本,病区分布主要是在ICU,其次是烧伤科及外科等其他一些科室,具体见表1。
表1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和标本来源分布(n=524,%)
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于50%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抗生素包括: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等。主要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及美洛培南等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详情见表2。
表2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n=524,%)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β-内酰胺酶的生成和外排泵的表达是产生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QRDR区域发生突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国内文献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以gyrA基因突变为主,其主动泵出系统是重要的耐药机制,而DNA拓扑异构酶Ⅳ的异常及质粒介导的耐药是次要机制。结合本文数据今后需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药物(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敏感情况进行监测。虽然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对于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采用其他疗法,并不要拘泥于使用抗生素,如对皮肤溃疡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采用光动力学疗法也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从文中数据可以看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在50%以上的抗生素包括:氨曲南、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呋喃妥因和头孢唑啉,敏感性高于70%的抗生素包括: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B,因此目前看来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在临床送检标本中主要是呼吸道标本检出该菌,占77.5%,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最大限度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发展。
】
[1]徐修礼,张建芳,樊新,孙怡群,刘家云,郝晓柯.耐碳青酶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05):604-606.
[2]施凯舜,赵先胜.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0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