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D Hcy及hs-CRP对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预判

2018-04-20 07:24王燕蔡永健柴泽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血栓性产褥期静脉炎

王燕 蔡永健 柴泽英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继发于血栓形成后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疾病,产妇产褥期纤溶活性下降,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呈高凝状态,此生理变化可防止妊娠期产后出血,但同时也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而产褥期感染、长期卧床均可诱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1]。虽然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情危重,是产褥期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2],早期识别是其治疗的关键,故作者在临床学习中发现,产后24h产褥期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实验室检测可有不同程度异常变化,但其对血栓性静脉炎形成是否有一定预判价值报道较少。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产褥期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产妇未并发血栓性静脉52例,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适龄生产者(年龄22~38岁)。(2)行剖宫产手术足月分娩者(孕周38~42周)。(3)病历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妊娠前患有血管炎性疾病患者。(2)妊娠前合并慢性炎症性疾病、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及精神病史者。(3)无长期或正在服用激素类等药品病史。观察组平均年龄(28.87±5.23)岁,平均孕周(39.11±1.01)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8.64±4.56)岁,平均孕周(39.05±1.3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s)

临床资料 观察组(n=26例) 对照组(n=52) t值 P值年龄(岁) 28.87±5.23 28.64±4.56 1.24 0.21孕周(周) 39.11±1.01 39.05±1.31 1.01 0.25体重指数(kg/m2) 25.82±2.43 24.97±2.22 1.10 0.23体温(℃) 37.02±0.54 36.98±0.43 1.17 0.27心率(次/min) 89.44±4.77 86.44±5.88 1.31 0.11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患肢肿胀并发热,静脉走行区发红并压痛,可触及条索状改变,伴局部静脉曲张,Homan's征阳性;辅助检查:WBC>10×109/L;血浆D-二聚体>500μg/L;多普勒超声、螺旋CT或静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产后24h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血浆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选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实验室结果,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结果表明:当ROC曲线下面积(AUC)>0.7时,表明指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而AUC越大准确性越高,并计算诊断最佳临界值及所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构建ROC 曲线,计算ROC 曲线AUC和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及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褥期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观察组小板计数、血浆白蛋白、血沉、PT 、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D-D、Hcy、hs-CRP、Fib及WBC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产妇产褥期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 D-D、Hcy、hs-CRP、Fib及WBC对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33、0.814、0.689和0.683,计算所对应诊断准确度最高的临界值分别为1.45μg/ml、15.51μmol/L 、17.33mg/L 、11.95×109/L 和 4.44g/L,敏感度分别为87.5%、74.0%和75.1%、62.5%和57.3%,特异度分别为76.4%、84.3%、82.1%、70.2%和72.3%,见表2和图1。

表2 两组各检验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各检验指标的比较(±s)

检测指标 观察组(n=26) 对照组(n=52) t值 P值白细胞计数(×109/L) 12.34±1.80 11.57±2.12 2.72 0.01血小板计数(×109/L) 172.43±13.98 165.43±14.87 1.66 0.07白蛋白(g/L) 32.44±3.55 34.66±3.98 -1.14 0.12血沉(mm/h) 45.12±3.22 42.88±3.66 1.21 0.10 PT(s) 7.49±0.56 8.31±0.67 -1.32 0.08 APTT(s) 26.69±1.66 27.85±1.54 -1.44 0.06 Fib(g/L) 5.11±0.73 4.01±0.79 3.24 0.00 Hs-CRP(mg/L) 19.76±1.16 15.13±1.52 8.89 0.00 D-D(μg/ml) 2.14±0.23 1.14±0.16 10.76 0.00 Hcy(μmol/L) 17.13±1.16 13.09±1.78 9.19 0.00

图1 各危险因素ROC曲线图

3 讨论

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疾病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红肿、发热伴局部疼痛,静脉走行区发红伴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伴局部静脉迂曲,Homan's征阳性,临床诊断需以静脉彩超、CT或MRI确诊,而在疾病发生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情隐匿,不易被发现,而延误治疗,是产妇产褥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未能早期识别及判断产褥期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可能。因此,找到一种早期预测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溶解下形成的特异性产物,正常人表达极低,研究发现在骨折术后12h D-D可异常升高,24h达到峰值,在临床上诊断静脉血栓具有较高价值[4],但研究发现D-D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临床上多使用于血栓的排除诊断。Hcy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抑制蛋白C活性等多种方式参与血栓的形成,可于术后12h显著增高,并维持较高水平,其病情呈正相关,对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5],hs-CRP是应用高灵敏度手段检测CRP获得的一种检查结果,CRP是炎症形成的激活蛋白,在正常人体中表达较低,随组织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是首选的炎性指标急性炎症,临床上常被作为预测、诊断和跟踪炎症性疾病的指标敏感指标。

本资料结果表明,观察组D-D、Hcy、hs-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实验室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是产妇产褥期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构建上述指标的ROC曲线图发现D-D、Hcy及hs-CRP的异常升高与产妇产褥期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密切相关,当产后 24h D-D ≥ 1.45μg/ml、Hcy≥ 15.51μmol/L、hs-CRP≥17.33mg/L时应警惕产褥期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而Fib、WBC的ROC曲线下面积<0.7,故其早期预测价值相对较低。

[1] 林建华,沈瑶.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10):738-742.

[2] 单永,姜凡,方明娣,等.高频超声对假性血栓性静脉炎的诊断价值.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19(1):33-35.

[3] 陈安强.深静脉血栓与血栓性静脉炎.血栓与止血学,2012,18(1):36-41.

[4] 侍冬成,吴蔚,赵钢,等.D-二聚体峰值变化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重庆医学,2011,40(13):1291-1293.

[5] 黄宁,柳卫芳,毕正.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Hcy、LP(a)水平检测及分析.山东医药,2010,50(51):99-100.

猜你喜欢
血栓性产褥期静脉炎
2019-2021年本院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产褥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