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术后预后随访分析

2018-04-20 07:24周亮叶显华鲁明王宁夫黄进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病死率脂蛋白冠脉

周亮 叶显华 鲁明 王宁夫 黄进宇★

目前,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CAD的发病率有明显发病年轻化的特点。早发冠心病(PCAD)指患者CAD发病年龄较轻,男性<55岁,女性<65岁[1]。本研究旨在回顾地分析P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术后预后的特点,对CAD的早期防治发挥一定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AD患者67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PCAD组(男<55岁,女<65岁)319例,其中男195例,女124例;年龄27~64岁,平均(48.53±5.61)岁。对照组老年CAD组351例,其中男206例,女145例;年龄56~88岁,平均(75.13±9.06)岁。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2)既往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者。(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Judkins法穿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入路选取经桡动脉通路(96%)和股动脉通路(4%),左冠状动脉造影投照≥4个体位,右冠状动脉投照≥2个体位,必要时加其他体位,并经2位心血管介入专业医师对图像作分析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标准:造影术中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或其主要分支血管直径狭窄≥75%诊断为CAD。病变支数分为0,1,2,3支病变,累及左主干时按同时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计算。采取Gensini积分法对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积分: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进行分为主支血管,主要分支如对角支、锐缘支和钝缘支等病变归属主支统计:(1)≤25%狭窄计1分。(2)25%~50%狭窄计2分。(3)50%~75%狭窄计4分。(4)75%~90%狭窄计 8分。(5)90%~99%计 16分。(6)99%~100%狭窄计32分。根据病变部位不同求出单处病变积分与系数乘积如下:(1)左主干病变×5。(2)前降支近段×2.5。(3)前降支中段×1.5。(4)回旋支开口处×3.5。(5)回旋支近段×2.5。(6)左室后侧支×0.5。(7)前降支、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心尖部、回旋支的钝缘支、远段、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远段、后降支×1。对各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定量评定,再乘以病变所在血管节段不同系数,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最终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记录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PCI治疗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资料,并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第一次随访于术后1年左右,第二次随访于术后2.5年左右。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管重建。随访病死率指院外随访期间的病死率,总病死率指住院和两次随访期间总的病死率。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情况以及冠脉造影、PCI术后预后的情况异同,进而分析PCAD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术后预后的特点。随访方式为电话或门诊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方差齐性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PCAD组和老年CAD组一般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之间生化指标的比较 见表2。

表2 PCAD组和老年CAD组生化指标的比较(±s)

表2 PCAD组和老年CAD组生化指标的比较(±s)

项目(例) PCAD组(n=319) 老年CAD组(n=351) P值总胆固醇 5.74±1.23 4.42±1.35 0.04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72±2.42 3.46±2.23 0.042甘油三酯 3.42±2.41 3.05±0.73 0.85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42±0.38 1.51±0.29 0.457尿酸 342±113 361±130 0.004血肌酐 92±16.23 148±26.63 0.009

2.3 两组患者之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比较 见表3。

表3 PCAD组和老年CAD组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n(%)]

2.4 两组CAD患者冠脉病变总Gensini积分比较 所有CAD患者Gensini总积分按照5分位点法分为5组:第一组,0<积分≤24;第二组,24<积分≤40;第三组,40<积分≤60;第四组,60<积分≤87;第五组,积分>87,积分越高表示冠脉病变越严重。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分,(±s)]

2.5 PCI术后预后随访情况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2年预后随访比较[n(%)]

3 讨论

研究显示[2-4],CAD的发病率有较明显发病年轻化的特点,并且早发CAD患者常具有较强的家族遗传背景和脂代谢紊乱等易感基础。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此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这些CAD危险因素可以强烈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5],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早或者病程发展迅速,所以在临床上受到高度重视。男性性别也是PCAD的危险因素之一,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男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对CAD易感;另一方面可能与男性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暴露较高有关。

本研究也显示,PCAD组有吸烟史及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CAD组,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高于老年CAD组;而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及平均血压水平均为老年CAD组高于PCAD组。由于高血压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随年龄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斑块负荷易发生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研究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作者发现,PCAD组单支病变多见,而受累分支血管多数为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对照组老年CAD组合并多支病变、血管开口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阻塞性病变更多见。从血运重建方式来看,PCAD组行PCI更多,且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老年CAD组,因为往往是单支血管病变,PCI也更容易成功;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合并疾病较少,术后恢复也较快。而老年CAD组冠脉病变更严重且更复杂,PCI完全血运重建率相对较低,血运重建也更多地需要转心外科行冠脉搭桥术或杂交手术。

从预后随访结果来看,两组间PCI术后预后情况比较显示,总病死率以及院内MACE、随访1年及总MACE发生率均为PCAD组低于老年CAD对照组。有关年轻患者PCI术后长期疗效存在争议,但张瑞岩等[6]研究发现PCAD患者MACE发生率及全因病死率均较晚发组显著减少,但心源性病死率及靶血管重建率无显著差异。吕树铮[7]研究认为年龄是PCI术后短期预后差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强相关因素,年轻患者PCI术安全性及预后优于老年患者。老年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而年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本研究结果提示,PCAD组的预后优于老年CAD对照组,这可能与对照组老年患者危险因素和并发病种多、病程长、病情更严重有关,导致累计MACE及全因病死率高于PCAD组患者。

综上所述,阳性家族史及吸烟、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是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程度相对老年CAD患者较轻,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易于成功,支架置入术后预后相对较好。由于PCAD对患者、家庭均造成极大的创伤,因此PCAD的预防需要得到重视,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药物,做好PCAD的一级、二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1] 陈在嘉.心血管系统疾病10年来的主要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2,81(9):978-979.

[2] 王立军,黄浙勇,江时森,等.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性别差异.疑难病杂志,2006,5(5):328-330.

[3] Hner-Celnikier D, Manor O, Gotzman O, et al. Gender gap in coronaryartery disease: Comparison of the extent, severity and risk factors in men and women aged 45-65 years. Cardiology,2002,97(1):18-23.

[4] Erman WH, GombergMM, Hirsch H,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with regard to baseline demograph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Asymptomatic Cardiac Ischenua Pilot(ACID)Trial. ClinQudiol,1998,21(3):184-190.

[5] Aragon J. A rare noncardiac cause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13-year-old patient.Cardiol Rew,2004, 12:31-36.

[6] 张瑞岩, 杨震坤, 张奇,等.65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中心随访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24): 1920-1922.[7] 吕树铮.冠心病介入治疗新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 2007,9(3): 145-148.

猜你喜欢
病死率脂蛋白冠脉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