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融合”的产业方向与路径
——访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现代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学科带头人李少波

2018-04-20 03:42吕跃
当代贵州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实体贵州人工智能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实体经济是主要经济形态,其转型升级关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创新性地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需求。“万企融合”如何推进?“贵州制造”如何加快迈向“贵州智造”?就此话题,专注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学者有何思考?

找准融合发展的产业重点

:“万企融合”的重点,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中广泛深入应用,具体内涵该如何理解?

李少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广泛深入应用,可以理解为:工业企业以装备及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为基础,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物联化技术及典型应用场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为工业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提供支撑与服务,促进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形成与优化,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智能制造、宏观决策等提供支撑。

典型的应用场景,比如实施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支持的云协同设计系统,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实施基于制造物联的生产管控系统,汇聚制造大数据,采用智能化技术,优化产品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实施基于物联技术的售后服务系统,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支撑下,推进制造服务工程,培育新业态;实施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企业分析与诊断,推动创新,支持科学决策,提高业务分析能力、管控水平及企业运行效益等。

:在贵州产业体系中,哪些领域最需要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李少波:当前,“贵州制造”正在加快迈向“贵州智造”,但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依然存在产业规模小、配套能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贵州产业体系中,最需要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产业,主要有高端装备制造、磷煤化工、烟酒、民族医药与特色食品等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与特色的“大制造”产业。

培育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大数据是贵州的一张新名片,目前也正在成为贵州的产业优势。从大数据技术进步的角度看,贵州推动“万企融合”拥有哪些优势?

李少波:贵州推动“万企融合”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与区域优势,主要体现在:

有良好的大数据科研平台及工作环境。贵州在大数据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首个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和全国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等,“云上贵州”已研发建成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PB级政府大数据汇聚。

有良好的制造学科支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建设了大数据学科;在制造学科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建设了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这都为“万企融合”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力量支持。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贵州制造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此外具有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比如德国提出工业4.0,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智能和协同,大数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正大力推动“万企融合”和发展大数据的贵州,德国“工业4.0”可以提供哪些经验?

李少波:德国“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主要经验包括:

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包括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程。加强基础件与基础工艺智能制造技术,瞄准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参数齿轮等关键基础部件,高端传感器、工业仪器仪表等基础工业元器件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关注智能机器人技术及产品、3D打印制造技术及产品、智能车间/工厂技术及系统、工业互联网技术及系统、制造大数据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成应用示范建设。

李少波(中)与学生进行教学讨论。(受访者供图)

重视制度建设与人才培养

:不管是从科研投入角度,还是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角度,“万企融合”都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此,您有何建议?

李少波: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发挥政府、社会、市场的作用,探索、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进一步放宽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应探索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个人与机构共享、激励机制。探索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绩效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制定对于含有先进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产品的优先税收减免政策;探索优秀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抵扣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人才力量的支撑是关键,贵州应如何建立健全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体系?

李少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学科专业人才,担负着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制造产业发展和相关战略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任务,建议贵州按照教育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的结果,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扶优扶强,重点加强大数据相关学科、制造科学相关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
实体贵州人工智能
基于ColBert-EL 和MRC 模型的零样本实体链接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关于推动实体书店经营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