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影片《致命“ID”》的多重身份叙事模式解码

2018-04-20 07:06
电影评介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新婚夫妇隐性本体

《致命“ID”》是一部由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出品的心理、悬疑、犯罪大片,片名中的ID指代身份一词,直译则是身份混乱,所指代的是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即多重人格障碍症,影片中层出不穷的杀人游戏,实际上是为多重人格障碍表达服务的表象。

一、多重人格身份解离及其线索叙事

(一)多重人格障碍缘起

电影《致命“ID”》剧照

《致命“ID”》的核心主旨即多重人格障碍及其多元化接纳表达。从精神科临床医学的视阈而言,所谓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分裂,这种人格分裂与传统认知意义下的精神分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格分裂保有着较为清晰,但却可能断续的社会化情感、理性化认知、理智化反应,而精神分裂则上述三种心智均已处于彻底的崩溃状态。由此可见,多重人格障碍即多重人格解离性身份认同紊乱症,其病征根源是人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阶段,遭受巨大刺激、巨大压力、巨大打击下的思觉失调紊乱所致,属于一种典型性心理疾病,其症状即较为严重的头疼与记忆缺环,简单来说,这种疾病更像是一个身体之中同住着两个或多个灵魂,玛莲娜·史坦伯格在其《镜子里的陌生人——解离症:一种隐性流行病》一书中,曾将此症形象地表达为压力多重人格承担,与某个瞬间无法识别镜中的自己。影片开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叙述,即将男主角马尔克姆·芮弗斯的主我与次我一并带出,同时,亦将芮弗斯对恢复正常人格的强烈期待一语带出。

(二)多重身份虚幻叙事

影片中,虚拟于男主角本体脑海中的叙事,发生在乱葬岗附近的一家私人旅馆中,天降暴雨致道路两侧全被水淹无法通行,这一场景为影片建构起了典型的受困、受难、受苦的精神疾患情境,车上的那本《存在与虚无》一书,虽只是镜头的惊鸿一瞥,但却艺术化地对全片主题进行了非常精妙的暗示;而直到影片进行到一小时零八分钟,该片所暗示的真相才渐渐地浮出水面,原来片中的爱德华竟然和马尔克姆·芮弗斯是同一个人,芮弗斯只不过是爱德华想象中的人物,不仅如此,原来片中所有的谋杀案都不存在,甚至就连那家旅馆也并不存在,这一切仅仅只是男主角本体脑海中分裂人格的幻像;片中形形色色的角色,包括知名的大明星、司机、父母子一家三口、新婚夫妻、流窜犯店主、情侣、警察与罪犯等,均是男主角本体中的多重人格障碍化表达。这些多重人格的紊乱化表达在其主观意念中,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例如每个人的名字,都与美国的州名或地名类似,同时,每个人的生日亦完全相同,甚至就连男主角自身的前洛杉矶警察身份,与其住在纽约单身公寓等一系列男主角本体自以为是的事实等亦皆为虚构。

(三)四重典型化线索叙事

影片中的主要线索,由显、隐、心、实四重主要线索组成基本叙事架构,其中的显性线索即午夜听证会,可以说全片中的绝大部分时空,都是在午夜听证会的男主角本体的讲述下完成的,只不过由于创制者的高超技法,使得观众沉浸于血腥刺激的剧情之中无法自拔,才令其在影片前部的大段时空之中,无法警醒地觉察到这种虚幻式的叙事。虽然影片在多处以书籍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暗示,然而这些暗示必然会被沉浸过深的观众所忽略,直到反思剧情的过程中,观众才会恍然猛醒,原来创制者已经多次在影片中提示过即将发生的虚幻剧情;而隐性线索是影片中占据绝大多数时空的主要叙事进程,这一进程具有着攫人入镜的强大吸引力、震撼力、冲击力,使得观众在沉浸且移情的过程中,一直被犯罪、悬疑、惊悚三位一体笼罩。这条隐性线索同时亦是多重人格障碍多元化表达的关键,不仅隐性表达了多重人格障碍下的自戕,且更隐性地表达了多重人格障碍的多元化接纳;而心理线索是该片中所独有的一条,贯穿整个叙事的隐性主线,片中的一切虚拟犯罪与现实犯罪行为均在这条主线的驱策之下完成;而现实线索则是该片中的显性主线,该线索以听证会为核心,前后擘分为三一律式的三个紧密衔接的时空。

二、多重人格障碍的显性叙事

(一)共罪他我的显性叙事

《致命“ID”》一片中,男主角本体之上的多重人格障碍症的表现,是现实医学临床中较为罕见的;十一重人格的分裂,是造成男主角本体悲剧的直接根源。在这十一重人格之中,最先受到戕害的,竟然不是片中倍受贬损的妓女,而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星,其原因之一,即是男主角本体的母亲即是妓女出身,原因之二,则是明星在现代社会之中,由于其无良的种种作为,早已使其成为表面上万众景仰,实则千夫所指的不堪角色;而该片中的女明星亦因此首先成为众矢之的共罪他我之一;片中的罪犯自然毫无悬念地成为一种与男主角本体的共罪他我之一。但罪犯的本心无意杀人,他竭力逃脱,这一点恰恰印证了男主角本体逃避现实的本心所在;冒充旅馆老板的赌徒,则是男主角多重人格中的重要同谋,有着与其本体的映像式映照。片中男主角的常在本体,自编自创的似诗而非的那句:“当我往楼上走时,遇见一个并不在那儿的人,今天他还是不在那儿,我希望他永远消失”,这句颇具隐喻所指的话语,实际上恰恰就是男主角常在本体,渴求获得整个身体灵魂的可欲而不可得的心声,他希望在其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不再遭遇到这些“并不在那儿的人”。

(二)负罪异我的中性叙事

影片创制者建构多重人格的手法较为独特,不仅采取了显性与隐性的建构方法,而且更极具创构性地,采取了一种中性化的建构手法。这种手法以本我与他我参照的异我身份,更为鲜明地表达了男主角本我的多重人格障碍问题,同时,亦将多重人格障碍的多个层次表述得天衣无缝。影片中新婚夫妇中的男性是较早的被戕害者,位次仅次于社会公众的众矢之的大明星,这种排位显然极不寻常,而这恰恰是男主角自我伴侣缺陷的异我代偿,新婚夫妇中的男性以一种“撒狗粮”的方式,对男主角本我的一直单身的潜意识,构成了强烈的逆反补偿刺激与挑战,因此成为紧随明星之后的被戕害者;而新婚夫妇中的女性与小男孩一起消失,则显然是男主角本我的一种替代新婚夫妇中的男性的异我意淫;小男孩提姆西的母亲,虽然表面上对提姆西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提姆西却从其母与继父的过度亲密关系中,嗅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背叛味道,因而才会在将母亲撞晕令其无法絮叨之后,悄悄地将其戕害;提姆西的继父则是典型的小男人角色,提姆西心目中的父亲形象无人可以替代,同时,他亦对父亲的缺失心存怨念。

(三)原罪本我的隐性叙事

创制者在片中以虚拟表达,建构起了三重原罪本我角色,男主角本我的母亲角色,在其内心中的映射不只一重人格,不仅包括着一家三口中的母亲,而且还包括着片中最后才被小男孩戕害的橘树女孩。而女明星的司机则恰恰是爱德华这一原罪本我的隐藏属性,这些隐性负荷着本我的角色在脑海中由自我辩护构成了似乎完全无害的角色;小男孩提姆西实质上是男主角本体多重人格障碍中,最易被人忽略的角色,不仅因其沉默寡言,缺乏存在感的表现,而且更因其在全片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忽视、被淡化、被边缘化的角色,而恰恰因为如此,提姆西才得以成功地几乎完爆所有对手且不露痕迹,甚至连作为大他者,洞察一切的主治精神病医师,和与医师同样无辜的狱警,亦难逃提姆西的魔掌。虽然提姆西在其精神世界里杀掉了几乎所有人格,但其亦终于回归了本我,实现了灵肉意义上的合一。这种原罪本我的隐性表达,同时亦提醒观众,最邪恶的灵魂,往往其表象最无辜,只因其在多重人格之中隐藏的层级最深而已。

三、多元化隐性接纳叙事

(一)多元化隐性本我接纳叙事

《致命“ID”》中的隐性接纳叙事是该片中的精彩之处,但非常遗憾的是,许多观众因为该片的演绎过于血腥、惊悚和紧张,而无法更清晰地透过具象与表象看到这层抽象。片中最为明显的多重人格障碍多元化接纳表达即三口之家中的夫妻二人,雨中的换胎,实际上是男主角本体潜意识中,针对夫妻二人接纳性的一种考验,如果夫妻二人的接纳性不是那么地亲密,那么可能母亲这一角色能够留到最后,但是,由于夫妻二人的过度亲密才使得男主角本体潜意识,痛下杀手撞晕了母亲这一角色,而三口之家中的父亲这一角色,即便是对于生活琐事婆婆妈妈唠唠叨叨,但他亦是关心男主角本体的角色,所以较能够为男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所接纳。为什么小男孩能够在所有的多重人格之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为什么小男孩在所有多重人格之中,隐蔽得最好隐藏得最深,其根本原因与多重人格障碍这一病症的成因高度相关;这一病症的症结,其实就是儿童在幼年时期遭遇到异常沉重打击时,心灵被强力扭曲所致,因此,那个小男孩才是男主角内心深处的,为自己所接纳的本体表达,虽然男主角的肉体已经成长得人高马大,但他的心灵却从未长大。

(二)多元化隐性家庭社会化接纳叙事

影片中从不间歇的大雨,恰恰是男主角本体潜意识的痛苦表达与痛苦挣扎。从临床精神医学而言,这其实亦是一种受难精神状态的自我渲泻,同时,这场大雨亦是针对多重人格障碍多元化接纳的最佳考验。在男主角本体的潜意识下,能否经受住考验绝对不是能否笑到最后的关键,能否笑到最后的关键,全凭男主角本体潜意识的好恶乾纲独断。片中的多元化接纳不仅包括了家庭化的接纳,且亦隐性地包含着男主角本体家庭之外的家庭接纳;新婚夫妇这对角色即是多元化接纳的一个精彩案例,尤其是新婚夫妇中的女性角色,在片中最为紧张的关键场景中,始终与男主角本我的小男孩在一起,承担了母亲缺位下,亦母亦妻的保护者、同情者、宠爱者的三重身份。片中的新婚夫妇虽然几乎从头吵到尾,但是,争吵的核心却皆不是原则性问题,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家庭的常态略同;从这个意义而言,二者已经被接纳至家庭角色的关系中来,从该片中的针对多重人格障碍多元化接纳的分析可见,让病患有机地融入到融洽的社会化关系中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弥合病患破碎的心灵、分裂的人格、异常的心理。

(三)多元化隐性人性化与亲情化接纳叙事

影片中的多重人格障碍的多元化接纳,由家庭与家庭的社会化映像,更扩大至正义的男性人性化角色。片中女明星的司机爱德华,即是这一能够为男主角本体所接纳的关键角色,这种多元化的正义感与社会化接纳,实际上恰恰映射了社会化关系中,普通小民众与大明星的关系;普通小民众虽然仰慕大明星,但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却绝对不会特别偏向于大明星,更不会为了大明星的一星半点的方便,而置普通民众的生死于不顾。实际上,该片中的隐性多元化接纳,还远不止这些角色,片中即便是自戕的角色之间亦并非不可调和,只不过是在医生与陪审员介入之下被无情消解。虽然影片中迤逦出现的多重人格多达十一个,但是,从该片开篇中所释出的信息以及片中多重人格障碍多元化接纳等深层表达可见,男主角本体所绘制的多重人格图示中,只有“母亲和我”最为亲密,因此,真正能够被男主角本体所直接接纳的人格,只有母亲一人。

电影《致命“ID”》剧照

结语

人性是电影最永恒的主题,人类肉体在照镜子时所看到的模样,只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重表象而已;而每个人的极其复杂的人性却只能透过自身的行为模式、习惯动作、语言表达、存在状态等方式慢慢地反映出来。以影片中男主角本不断重复的那句,“当我往楼上走时,遇见一个并不在那儿的人,今天他还是不在那儿,我希望他永远消失”作结,影片的主人公学会了以多元化接纳的方式,不再成为本体中缺环的那个作恶角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本体的整体记忆缺环,最终获得了一个完整的本我。

猜你喜欢
新婚夫妇隐性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创纪录:韩国一半新婚夫妇不生娃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匈牙利初婚新人可享税收优惠
新婚夫妇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知晓率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