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19 08:13张丽萍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外课件多媒体

张丽萍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师生对翻转课堂、云课堂等非常陌生,那么如何运用好现有的多媒体条件尽可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呢?我在实践中思考:农村初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灵动,从而使农民工子女也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高的学习能力?

一、传统多媒体亦能扮靓课堂“凤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课堂导入关键是激起学生上课的热情,全身心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入课堂境界,智慧的火花往往是由激情点燃的。传统的语文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往往由于受条件限制,只能靠有限的资源,不能达到这种效果。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的游记散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很难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形象生动的阅读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中,享受阅读。如《蓝蓝的威尼斯》一文,本文是一篇游记,本文教学重点之一是要求学生领略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威尼斯“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这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但又是非常好奇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班上有兴趣的同学到网上收集与本文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并下载制作成课件,发至老师的电子邮箱,我也参与其中,制作课件。课堂教学是在音画并茂生动形象的“蓝蓝的威尼斯”的情景中开始的,学生看着自己亲自收集资料制作的课件,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诗词贵在抒情,诗词在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诗词教学中更需充满情感的自然熏陶和学生内心的真切感悟,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诗词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要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诗情画意之中,与诗人情感共鸣。传统的诗人介绍、背景介绍导入课文显得过于枯燥乏味,不适应当今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导入诗词教学是注入课堂活力的法宝。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我尝试用学生喜欢的同名歌曲导入,在播放歌曲之前,先提出思考要求: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时掌握的诗人生平和作词背景以及歌词内容,边听音乐,边展开想像和联想,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音乐声响起,学生一下子全神贯注,边倾听,边思维在飞扬。接下来学生充满个性化的发言就使课堂气氛活起来了。

二、传统多媒体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大语文观念和语文人文性这一特点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绝大部分语文老师认识到过去语文学科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偏面性和局限性,但如何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学生,和他们共同探讨。调查得知,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特感兴趣,并有一部分学生已具备上网搜集资料、打字、制作课件的能力,他们非常喜欢语文课上用多媒体上课,并说了很多语文多媒体课的好处:培养他们课余时间上网搜查并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快速丰富有关知识;陶冶情操等等。于是,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在教学专题《狼》时,我和学生一起设计本专题教学,明确专题重点是要较全面客观地看待狼,并设计了两大专题探究成果展示环节:1、师生一起上网收集狼的各种图片及表现狼不同形象的故事,分小組交流狼的故事和形象,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2、全班分成两大组,围绕“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还是以保护为主”展开辩论。学生不仅从书中找到有关材料,更多地是通过搜索网页,找到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不仅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片、音乐等。有的小组还发挥想像力,把狼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配上音乐形象地再现了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那精彩的表演过程难道不就是学生领会作品中狼的形象,理解作品内涵的过程吗?激烈的课堂辩论更显示了学生较强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听、说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整个课堂因学生激昂情绪,积极的参与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又如我在教学游记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成五组,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选择文中的一部分或课外搜集的内容,写出导游词,课堂上,请各组派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可配以图片、音乐等)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图片、音乐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成课件。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分组导游,领略美丽风光的环节给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个过程,学生沉浸其中,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交流和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灵感。这样,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统一,并使学生乐在其中。

三、传统多媒体亦能创设课外延伸。

语文课内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促使学生到更广阔的课外去汲取语文营养。课堂教学最后的总结和延伸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语文教材上的专题教学。这是一项内容多、范围广、要求高的研究活动。课堂教学只是开启专题研究的一扇门,如何开启这扇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我尝试着在专题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外延伸环节。专题教学中,师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我们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保存在电脑里,如狼的故事、树叶天地、汉字答问、鸟类世界等,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探究时共享。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角度,从网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引导学生课外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又如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在自我点评、小组互评过程中探究写作技巧的能力。每次作文点评后,我组织班级文学社成员分工合作将学生佳作和存在典型问题的学生“病文“打印成文并保存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课后继续相互交流、提高。这样也促使学生重视习作练习,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使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点评交流充满创意和个性。有的学生还受到启发,主动上网再查找一些与本次习作有关的文章,在课堂上推荐给老师、同学。因此,运用传统多媒体,亦能创设有效的课外延伸环节,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社会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人们生活,我们在探索学习新事物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地利用好眼前的多媒体条件,促进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广阔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从而使广大农村初中的外来务工子女亦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高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