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和山西的缘分

2018-04-19 01:08
记者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鲜卑契丹匈奴

山西北部,为茫茫草原。历史上,每当草原民族强盛起来后,就要南下攻掠。于是,首当其冲,山西成为了草原民族必须要攻克的土地。

这里,曾经兵戈血旗、战骨累累;

这里,也曾民族共融,你中有我。

山西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草原民族南下的历史:草原民族在山西建立过十五个政权,跨度近千年,创造了山西丰富的政治、文化、经济。他们像黄土高原的形成一样,从北方呼啸而来,到山西则逐渐落地生根,数历千年岁月,不断地被侵蚀、被改造、被利用,但最终还是把这片土地染上了它的色彩。

0先秦时期

《史记》载:“晋北(今山西北边)有林胡、楼烦。”我们先来说道说道这个林胡。林胡,又称林人、儋(音丹)林,意思是生活在森林中的胡人,最初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准格尔旗及到晋北山地森林区混日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混战,这帮人就趁机南下,掳掠猪羊牛马花姑娘等,抢完就跑。面对“游击”式的袭扰,中原各国一直无暇理会。到战国中期,林胡更加强大。赵武灵王实在忍无可忍,决定实行“胡服騎射”政策,师夷长技以制夷,大举反击。林胡人虽然骑射技术一流,但毕竟缺乏正规军队素养,面对骑射技术同样一流的赵国正规军,接连吃败仗,只好退到阴山以北。后来,林胡又与匈奴人联合起来一起入侵,被赵国著名大将李牧以“奇阵”击溃,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再来说说楼烦。楼烦和林胡的发迹差不多,但比林胡更凶猛,所以在趁着中原内乱南下的过程中,开疆拓土,所向披靡。最鼎盛时楼烦占据了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乐县,东南边缘至山西太原市的广阔区域。

壮大后的楼烦不再打游击,而是建立楼烦国,定都于今天太原市娄烦县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附近,并时不时骚扰威胁南面的秦国、赵国和东面燕国,搞得这几国国君寝食不安。被逼急了的赵武灵王,只好实行“胡服骑射”,大举改革,然后向楼烦开战。楼烦国始料未及的是,自己惊醒了沉睡的雄狮,首都很快就被赵军攻破,国灭了。

楼烦国覆灭后,部分楼烦人投降赵国,成为赵国军队中一支所向披靡的特种部队;另一部分残部跟随楼烦王重回草原,也跟林胡一样成了匈奴的附庸。到了汉武帝时代,匈奴遇到了他们的“天敌”——卫青,兵败如山倒,楼烦人也只好跟着投降,逐渐融入汉人中。

02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前赵(匈奴)(304-329)共计26年。

匈奴在西汉前期很强盛,欺负得刘邦、吕后、文帝、景帝等好没脾气。到汉武帝时,汉朝怒了,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干猛将数度痛击匈奴,可算报了数代皇帝被欺负的恶仇。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打过之后匈奴和汉朝皇帝就讲和了,一会儿称兄道弟,一会儿结为翁婿,亲如一家。很多匈奴人也离开草原,定居中原地区,比如匈奴人刘渊,冒顿单于的后裔,就住在新兴(今山西忻州北)。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公元304年,刘渊趁机在左国城(今山西吕梁离石)起兵,定都离石,国号为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刘渊率军一路攻取太原、上党、平阳等地,在巩固政权的基础上,不断攻打西晋。前赵最盛时,疆域范围包括陕西的渭水流域以及山西、河南、甘肃黄河以东一带。

后赵(羯族)(319-352)共计33年。

匈奴最鼎盛的时候,其实是个多元化的混合民族。除了林胡、楼烦,还有下面要说的羯族也曾归于匈奴。

匈奴大哥刘渊于304年起兵,羯族小弟石勒(今山西长治武乡人)第二年也扯旗起义跟着刘渊打天下。可惜刘渊死得早,而且儿孙不肖。刘渊一死前赵陷入内乱,羯族大将石勒自立为王,国号赵,史称后赵。公元316年,西晋被后赵军队打得投降了。最终于329年,前赵被石勒灭国,然后石勒很快就统一了北方除辽东慕容氏、吉林高氏和河西张氏外的中国大部。后赵最盛时,疆域还是蛮大的,它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石勒死后,后赵逐渐陷入混乱,被石勒之子石虎的养孙冉闵所灭。

前秦(氐族)(350-394)共计44年。

石勒的儿子养了冉闵这头老虎,结果自己被吃了;石勒也养了一头老虎,却得以善终。这只能证明,爹比儿子牛逼。石勒养的老虎叫苻洪,氐族人。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氐族人进入中原。苻洪趁乱起兵,但力量太过薄弱,先归附于石勒,石勒死后,跟着石虎眼看没前途,就又投降东晋去也!苻洪一直在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公元350年,苻洪自立为三秦王。公元352年,苻洪之子苻健称帝,国号秦,史称前秦,建都长安,后移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多次抵御了东晋的攻伐。公元357年,苻健之侄苻坚继位,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力大增,之后迅速灭前燕、仇池、前凉等国,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东南以淮、汉水与东晋为界。苻坚统一北方后,意欲继续南下攻打东晋,统一全国,却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而归,随后前秦迅速土崩瓦解。

西燕(鲜卑)(384-394)享国10年。

鲜卑族慕容氏也来凑热闹,他们建立了前燕国,结果很不幸,被前秦所灭,燕国慕容泓只好在前秦当个地方官。淝水之战后第二年(384年),慕容泓趁着前秦大败,立即反叛,在今山西长治长子县建都,史称西燕。可惜建国当年,慕容泓就被权臣所杀。十年后,西燕被慕容泓的亲叔叔慕容垂代表的后燕所灭。

北魏(鲜卑)(386-534)享国148年。

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鲜卑族拓跋珪也没闲着。他纠合旧部,在牛川即位,后来又迁都盛乐,国号大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琏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步一步往南走,走得稳重踏实。拓跋珪死后,雄才大略的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北战,迅速统一北方,成为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拓跋氏在军事方面不断攻伐的同时,在文化方面也为大同留下了许多重要遗产,如云冈石窟等。493年,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迁都洛阳,实行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措施。可惜,孝文帝死后,北魏王朝被权臣宇文泰和高欢所控制,逐渐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齐(鲜卑)(550-577)享国27年。

北魏被宇文泰和高欢所控制后,分裂为东魏西魏。但是对于权臣而言,光能把持朝政,不能亲自当上皇帝,总是件不平之事。高欢还能忍住,到他儿子高洋那里,就实在忍不住了,于是直接废掉皇帝,自己登基,改国号叫齐,史称北齐,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太原为北齐陪都。同时,西魏那边也没闲着,也换成了北周。北齐的天时地利都要比北周强些,可惜基本没有靠谱的皇帝,没过几年,又被北周给灭了。

唐(半鲜卑)(618-907)享国289年。

关于唐,我只说三点:第一,李渊他爹娶了鲜卑族独孤信的女儿,生下了李渊。所以,李渊至少有一半胡人血统。第二,李渊娶了窦氏,也是鲜卑族,生李世民,所以李世民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鲜卑血统。第三,唐王朝建都长安,太原为陪都,当时称为北京。

03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沙陀)(923-936)享国14年。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少数民族将领又一次纷纷崛起,想要逐鹿中原。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为平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李克用以晋阳为都17年,与后梁朱温互相攻打。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以太原为陪都。公元936年,后唐被石敬瑭勾结契丹人攻破,国灭。

后晋(沙陀)(936-947)享国12年。

太原留守使石敬瑭,为当皇帝处心积虑,先把幽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又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干爹。然后他带着契丹部队把后唐给灭了,自己在太原登基,国号为晋,史称后晋。12年后,后晋被它干爹契丹给灭了。

后汉(沙陀)(947-951)享国4年。

沙陀族人刘知远,本为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契丹人滅了后晋后,在中原地区烧杀抢掠,这就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刘知远趁势起兵在太原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没过两年,因为藩镇叛乱,君臣矛盾,后汉隐帝被溃军所杀,后汉灭。

北汉(沙陀)(951-979)享国28年。

刘知远弟弟刘崇,本来担任后汉的河东节度使、太原尹。他见后汉大臣专权,政权不稳,就有了先见之明,预先准备粮草、军队。后来,权臣郭威叛乱称帝,国号为周。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所灭,但“薛王降而民不出。”

辽(契丹)(公元907-1125)享国218年。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耶律阿保机逐渐统一契丹各部,称天皇帝,在草原上逐渐强大起来。后借着后晋石敬瑭,南下中原,改国号为辽,与北宋对峙。辽立都盛京,以大同为陪都,享国218年。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后被新崛起的金国所灭。

金(女真)(1115-1234)享国119年。

女真族本来是辽朝的藩属,1114年,金太祖完颜曼起兵反抗辽朝,先统一女真诸部,后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紧接着他率军南下,攻城略地,迁都中都(今北京),以大同为陪都。金朝逐渐灭辽,并且时时觊觎南迁后的南宋,结果还没来得及灭南宋,自己就被草原上新崛起的蒙古族所灭。

摘自搜狐网公众号

猜你喜欢
鲜卑契丹匈奴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飞将军抗匈奴
鲜卑民族初探
契丹喝死外交官
浅论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