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
摘 要: 针对某型有轨电车的运行环境及其整车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空调系统制冷量计算的主要技术参数,根据空调系统的性能要求,对空调系统的制冷容量进行了计算,确定了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关键词: 有轨电车;空调系统;制冷量
1 概况
1.1线路基本情况
某型有轨电车项目规划线路全长约7.6km,共设站9座。初期有轨电车客运量预测为3.7万人次,客流出近期会有较大的增速,近远期会逐步放缓,最终趋于稳定。
1.2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要求
根据某型有轨电车的设计要求,车辆在夏季室外温度为35℃,湿度为61%时,可以保证客室及司机室车内温度为27℃,湿度为40~65%。根据列车载客人数,整列车所需新风量不少于3120 m3/h。
2 车辆结构形式
某型有轨电车为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采用五辆编组模式,两端为带司机室的动力车,中间为无动力的拖车,动力车与拖车中间为悬浮车。
3 制冷量计算
有轨电车的热负荷主要有:车体传热、太阳辐射热、旅客散发的显热量、旅客散发的潜热量、车内机电设备及照明设备的散热量、新风热负荷。空调系统所需要的制冷量为以上热负荷之和。
3.1 车体传热
车体表面会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车体不同部分的传热系数不同。车体传热的计算公式为:
Q1=KF*Δt
公式中:
K — 传热系数,W/(m2·k);
F — 车体传热面积,m2;
Δt — 车内外温差,℃
根据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要求,车内外温差为:
Δt=35-27=8℃
根据某型有轨电车的初步方案,得出车体各部分的面积及传热系数为下表所示:
计算得:
F=288m2
K=2W/(m2·k)
车体传热为:
Q1 =4605
3.2 太阳辐射热
太阳辐射热为太阳照射车辆并传递到车内的热量,根据某型有轨电车的结构特点,太阳辐射强度按照下式来计算:
Q=KCDFCDεCDJCD/αw+KCQFCQεCQJCQ/αw+KDBFDBεDBJDB/αw+DσFCCJCQ +KCMFCMεCM JCQ/αw
式中:
KCD、KCQ、KDB、KCM—车顶、侧墙、地板、车门的传热系数,W/(m2·k);
FCD、FCQ、FDB、FCC、FCM—车顶、一侧侧墙、地板、一侧车窗和一侧车门的传热面积,m2;
εCD、εCQ、εDB、εCM—车顶、侧墙、地板和车门的阳光吸收系数;
JCD、JCQ、JDB—车顶、两侧侧墙、地板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W/m2;
D — 玻璃透光系数;
σ—遮光系数;
αw—外表面传热系数
车顶、侧墙、地板的传热系数和车顶、侧墙、地板和车窗玻璃的传热面积见表1。
根据TB 1951《客车空调设计参数》,取εCD=0.7,εCQ=0.5,εCM=0.7,εDB=0.5。
玻璃透光系数,双层玻璃 D=0.55,车窗遮光系数无窗帘为σ=1,车辆静止时,外表面换热系数αw为16 W/ m2·k
根据常州地区的太阳辐射数据,进行太阳辐射热计算,得出太阳辐射出现在车辆南北方向运行时的9时或15时最大,取最大值作为太阳辐射热计算值:
Q2=14267W。
3.3 旅客的潜热量和散湿量
根据某型有轨电车设计要求,额定载客人数为300人。根据TB 1951《客车空调设计参数》,在室温27℃时,每个成年男子散发的显热量为64W,潜热量为52.3W,散湿量为76g/h,群集系数为0.955。
根据以上参数进行计算:
旅客散发的显热量:Q3 =18397W
旅客散发的潜热量:Q4 =14984W
3.4 车内机电设备、照明器具等的散热量
车内电机和照明器具等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根据估算,全车所有设备散热约为Q5=2000W
3.5 新风热负荷
空调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从车外获取新风,新风会给车内带来大量的热负荷,新风热负荷按下述公式计算:
Q6=mw(Iw-In)*1000
式中:
mw — 新风中干空气质量流量,kg/s;
Iw — 室外空气焓值,kJ/kg干;
In — 室内空气焓值,kJ/kg干。
mw =Vw·ρw/(1+dw/1000)
式中:
Vw — 新风流量,Vw =3060m3/h;
dw —室外空气含湿量,g/kg干;
ρw — 空气密度,kg/m3。
当温度为35℃,相对湿度为61%时,查资料得:
ρw=1.131kg/m3,dw=21.81g/kg干,则mw=0.941kg/s。
根据湿空气焓湿图得,Iw=91.18kJ/kg干。
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65%时,查湿空气焓湿图得:
In=64.32kJ/kg干,dn=14.57g/kg干。
代入数据计算新风热负荷得:
Q6=25270W
3.6 空调装置制冷量
空调装置制冷量Q = Q1 + Q2 + Q3 + Q4 + Q5 + Q6=79462kW
4.结论
根据计算结果,某型有轨电车在满足空调系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整车总制冷量需求为80kw,需要安装两台制冷量为40kW的机组。
参考文献
[1]周禄. 广州地铁 4 号线和 5 号线空调制冷等级调节分析[J]. 机车电传动, 2011 (6): 64-65.
[2]申福林, 冯还红. 客车空调制冷負荷的非稳态计算方法[J]. 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5(3): 73-76.
[3]郑淳允. 汽车空调制冷量的计算方法[J]. 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3 (1): 31-33.
[4]王忠芳. 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车辆空调制冷量的初步计算和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8 (2): 37-42.
[5]王文质, 李勇, 康伟, 等. 城市轨道车辆空调系统[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 6(2): 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