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高三,无论学生、教师都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和收官阶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笔者对高三的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在高三阶段体育教学需要高质量完成三个任务:健康保障、应考备考、思想引领。本文即针对这三个任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到位。
关键词:高三;体育;落实
高三绝对是个特殊的阶段,很多师生将这一阶段的目标定位为:高考、高考、高考!虽然说,高考确实是高中师生最现实的目标,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核心工作还是教育,而不仅仅是应考。基于这样思考,我对高三体育教学进行了解析,依据学生阶段性成长需求,将体育教学定位在三个任务目标上:一是健康保障,即为了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学习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应考备考,虽然高中体育的最终考核对高考的影响甚微,但让他们达到一个较理想目标,也是对他们人生关键点的一次完美收官;三是思想引领,通过体育教学引领,使学生以健康、阳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压力,精神饱满地迎接挑战。
一、 健康保障任务的落实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高强度学习的基础保障,没有好的身体状态,就没有好的精神,学习根本就无法正常、高效进行。落实健康保障,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让学生们切实深刻认识到身体健康对学业及成长的价值意义。有些学生认为体育会耽误学业,对体育的保障作用没有正确认知。在这方面,教师一是通过语言的引导,向他们灌输正确的健康理念。另一方面,要想办法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身体健康的价值。可以与班主任一起带领学生做一次对比体验活动,用一周时间锻炼,一周时间少锻炼,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下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精神状态的变化。
二是要注意方法上的教学指导。有些学生会因过度锻炼而伤害身体,另有一些学生会因锻炼量较小而达不到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在课间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在上文化课前没有进行恢复调整,上课时心跳和呼吸还处于高速状态,根本就没法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运动节奏、运动量和运动恢复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
三是组织好体育锻炼活动。保障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有延续性的工作,如果仅靠学生每周有限的体育课,是不合理的。因而,体育教师应与班主任和学校进行协调,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校组织好每天的体育锻炼活动。比如上下午的大课间跑操,课间的短小体育活动等等,要给出具体运动量、项目上的建议。
二、 高三体育应考备考任务的落实
高中体育考核不应视为一个过场,有些学生有这方面的发展需求,他们需要一定的体育素质来报考特定专业,其他学生也需要对自己9年学校体育学习有个结论,而且以考核考试为目标给学生一定的体育学习压力,促进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也是很有必要的。落实备考应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向学生摆明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训练。在高三之初,即要向学生对体育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系统传达。比如,跑、跳、投三个内容,都具体是考什么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是多少,达到什么成绩能得到多少分等等,一一向学生讲清楚。然后,对学生进行测评,并在测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对他们进行区别性的目标设定和训练规划设计。
二是分层教学。高三学生对体育考核的期待值有着较大差异。有的学生想向专业方向发展,有的学生希望能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则仅仅想达标即可。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和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目标高的,多进行一些专业性的指导训练;目标低的、能力低的则进行一些基础技术和素质的训练。
三是专项训练。应注意根据项目的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不能仅仅靠大量的强化跑跳训练来实现学生的成绩,一方面时间上已经不允许,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度会受到打压。所以应进行分项目的专项训练,使学生体育技能素养得到针对性发展。如,跳远项目教师应多采用腿部力量及爆发力、协调性训练方法;跑步则多进行步法、呼吸控制、节奏等方面的指导;投掷则重点训练腰、臂、发力这些方面的指导。
三、 高三体育思想引领任务的落实
在高三阶段,学生的思想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引领,学生不仅会在这一年中出现精神上的问题,影响学业,而且还可能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学的思想引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重视体育的放松作用。学生特别喜欢上体育课,他们把体育课当作“玩”课——这其实是高三学生最朴实的客观需求,通过体育活动来放松一下心情、调整心态,缓解学业的压力。但是,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放松效率并不高——有些学生大量运动,有些则躲到角落“休息”——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放松方式。教师应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放松。如组织体育游戏,穿越火线、背筐动球等等。这样,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运动量由教师掌握,放松作用就能得到保证。
二是培养坚毅的品质。学业压力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品质支撑,学生很可能输在最后的终点线前。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极限训练。如中长跑——我们知道,体育锻炼有个身体极限门槛,一旦运动员咬牙坚持突破了这个身体极限期,会进入机械运動状态,并体验到突破后的运动快感。教师可利用这一原理,“强迫”学生进行大运动量长跑,鼓励他们突破这个极限值来体验坚持的收获感,并培养坚毅的品质。
三是培养对待挫折的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面对成绩波动,有些学生会经受不住,产生负面情感,甚至有放弃努力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体育来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比如,安排学生进行对抗性体育活动,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跳绳等都可以,关键是教师要注重比赛的分配——不让学生只参加自己擅长的活动,而鼓励他们参加所有比赛,既体验胜利,也体验失败,尤其是失败的体验,对他们对待挫折的引领作用是比较突出的。
总之,高三体育教学具有对象的特殊性,也有目标的特殊性,对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教师应主要把握好健康保障、应考备考、思想引领三个任务。这是基于对高三学情进行深入思考而设定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真正负起责任,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三个任务的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朱建勇.浅谈高三体育课[J].《文理导航》,2012(30):52.
[2]杨振浩.高三体育术科高考备考策略[J].《大观周刊》,2012(14):265.
作者简介:
陈作霖,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程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