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洋 王东升
[摘要] 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问题,本文尝试对标准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增信的关系进行情景分析,认为标准是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增信的重要工具。同时,通过成都高新区相关探索,对标准与融资增信的关系,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标准 融资增信 科技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8)02-0106-04
[作者简介] 柳成洋(1977 — ),黑龙江哈尔滨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研究员,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服务标准化、金融创新;王东升(1981— ),河南商丘人,经济学博士,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产业经济、标准、科技金融、协同创新等。
一、引 言
近年來,在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科技型企业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催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微观载体,逐渐成为创新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只占全国新增贷款额的10%~16%,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甚至只占了全国贷款总额的1%~3%①。因此,如何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问题,进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在于破除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将能够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特色的品牌、技术先进性等无形资产纳入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指标,以减少企业与银行间的逆向选择问题②,同时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以识别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③等路径之上。
实际上,上述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却具有较大的难度。首先,关于品牌、技术先进性等无形资产的核算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技术进步较快,此类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其次,中小型金融机构不具备设立专门的贷款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识别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具有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本文考虑将标准作为一种信号,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为破除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低、融资难做一个尝试。
二、标准与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的情景分析
为讨论标准能否破除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尝试通过构建一个信息不对称框架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博弈模型来对标准与科技型企业融资增信的关系进行情景分析。
1. 无标准信号情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情况。假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两种风险类型项目:低风险项目和高风险项目,其中市场中的低风险项目占比为θ,收益率为rj,违约率为h,高风险项目占比为1-θ,收益率为rh,违约率为h,其中,rj 2. 有标准信号情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情况。考虑到标准能够代表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将具有标准的企业项目一般为低风险项目,在加入标准信号后的企业信贷模型如图2所示。 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具有两种风险类型的项目:低风险项目和高风险项目,金融机构仍然有两种行为:不鉴别和鉴别,违约率和收益率都与无标准信号时一致。唯一不同的是,金融机构可以从有无标准这一信号,直接鉴别风险类型,因此不再存在鉴别成本 。若企业为低风险项目,金融机构进行鉴别与不鉴别收益相同,都为r-h;若企业为高风险项目,金融机构选择鉴别时收益为0,选择不鉴别时收益为r-h,由于r-h<0,因此金融机构会选择鉴别。若金融机构不鉴别,企业低风险项目收益为rj,高风险项目收益为rh,显然企业会选择高风险项目;若金融机构鉴别,企业低风险项目收益为rj,高风险项目收益为0,显然企业会选择低风险项目,得到唯一的均衡策略(鉴别,低风险),也就是银行机构对企业进行鉴别,拥有标准的低风险企业获得贷款。 通过上述两个情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加入标准作为甄别信号后,得到了均衡策略解(鉴别,低风险),也就是银行机构的策略是对企业进行鉴别,最终拥有标准的低风险企业获得贷款。因此本文认为标准作为一种信号,可以破除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逐步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 增信问题的相关探索及思考 (一)相关探索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在全国首次进行了标准融资增信试点,对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新的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根据企业是否有标准这一信号,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成长贷”资金。自2013年6月开展以来,成功地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金融机构资金获得了较高的回报,更为园区内优质企业带来了贷款,解决了园区内优质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 使企业获得大量信贷资金。自2013年6月开展标准增信融资试点以来,该区组织召开4次“成长贷”项目评审会,有100余家中小企业申请融资贷款,其中成都亚连科技、广达电子等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过会,通过国家行业标准实力展示获得信用贷款1.72亿元。
2. 园区内标准数量突飞猛进。园区企业累计主导或参与修订标准数量大幅提升,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占四川省比重高达90%,累计标准总量占成都市的1/3左右。
3. 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以及金融创新。长期来看,标准融资增信通过作用于企业层面,有利于所在行业乃至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标准与金融双剑合璧,高新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得茁壮成长,资金链引导创新链,支撑产业链,优化结构链,最后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提升。
(二)成功经验
纵观成都市高新区标准融资增信的历程,发现其中离不开制度法规的保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科学可靠的增信系统。具体成功经验如下:
1. 企业偿债能力和渠道有政府公信力支持。政府公信力体现在以下三个实施过程中。首先,建立风险分担资金池。由地方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融资成本补贴,成立风险分担资金池。如果出现企业不良贷款行为,这部分资金可以弥补金融机构的部分损失,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分担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其次,成立管理办公室。由政府金融办人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人直接接洽,委托金融机构的信贷员进行审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员由信任机构信评级报告,转而信任政府公信力,释放了一定的风险。
2. 各项规章制度先行且完善。在成都高新区标准融资增信试点启动前,各部委就进行了详实的前期规划,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文件,各项发文对成都高新区标准融资增信试点的具体任务、实施目标、操作办法、内控标准等进行了详细且切合实际的规划,作为具体开展工作的指导,确保了试点的成功实施。
3. 多部门携手合作,降低了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成都高新区政府金融办、质监局、成都银行科技支行、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科技和标准化管理机构等部门联合开展标准融资增信试点工作,共同组建管理办公室,综合协调管理,各部门紧密配合,努力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4. 由第三方项目专家组担任评级机构。成都高新区试点组织了同行业熟知标准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标准相关专业研究机构,根据企业参与标准工作的实践和成果,对企业市场潜力、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打分、综合评议,形成信用报告提供给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决策依据,避免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风险。
(三)问题思考
成都高新区“标准品牌质押”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值得向全国进一步探索推广,但是推广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下问题:一是标准质量水平如何评价缺乏依据,而且传统产业标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以及产品标准与方法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标准水平能否代表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能力仍需谨慎考虑。二是宏观层面仍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政策推广落实措施。三是广大金融机构尚未将标准纳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细则,银行评估机构很难评估“标准”的价值,实际操作中需花费较高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
四、破解企业融资增信问题的对策建议
标准如何能更好地破解企业融资增信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 逐步建立标准融资增信的宏观政策环境
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标准委等部委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标准纳入企业贷款信用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在金融业十三五规划等一些重大文件中纳入标准融资增信,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届对标准融资增信的认知。
2. 开展标准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借鉴英国等发达国家标准价值评估方法,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标准,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价值、标准水平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如同类标准技术先进性、适用性等),如何评估企业标准化能力水平(如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或国内先进标准的情况,企业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机构情况等),为金融机构信贷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3. 加大企业标准领跑者向金融机构的推介力度
面向科技型企业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并鼓励第三方开展企业标准排行榜评价工作,向社会公布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并向金融机构进行推介,方便金融机构识别标准化工作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4. 开展标准融资增信试点工作
可以在国家科技金融试点中探索推广标准融资增信,或者由全国或地方金融、标准化部门联合下达试点,重点面向商业银行逐个探索建立完善的信贷评价体系,将标准纳入其中,自下而上地探索积累经验,从而为国家层面建立标准融资增信制度提供借鉴。
5. 引导金融机构重视标准信号
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标准价值的科学评估,推动由标准化增信融资向标准化质押融资转变。加深与科技型企业联系,探索以“标准”作为风险投融资评定指标,推动标准增信融资向标准风险投融资转变,引导企业走资本驱动市场化道路。推动金融机构扩大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6. 推动监管部门将标准纳入信贷评价准则
人民银行应依托专业评估团队,制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价准则,将标准纳入信贷评价体系,修订现有“信用评价打分细则”,增加“标准增信”项目,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经验,推动标准增信融资工作向更广范围推广应用。
7.提升标准的信号作用
采取措施,提高标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征作用。成立标准科技创新联盟、科技金融創新联盟,研制团体标准,使得标准真正代表科技创新方向。完善标准的制定流程,探索成立标准化事务所,提高标准的质量以及公信力。建立标准自我声明平台,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标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冬霞. 依托资本市场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2]郁俊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3]赵玉平, 马一菲.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出路——以天津市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 2013, 35(10): 28-32.
[4]周宗安, 王显晖, 周沫.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与创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4, 30(6): 89-98.
[5]常莎, 刘飞, 吕瑞贤.破解信息不对称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 2015(7):59-65.
[6]张建忠.巧用“标准杠杆”撬动“资本魔方”——成都高新区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品牌质押融资模式分析[D].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
[7]刘宪银.标准+金融=?成都高新区标准增信融资的尝试[J]. 中国标准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