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围术期应用一系列经临床科学实践及循证医学证实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1]。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促、进展速度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显著特点[2]。目前,加速康复外科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患者围术期管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速度。本研究以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 将加速康复外科实施到围术期的管理及康复训练中,并与传统的护理常规方法相比,观察分析其效果,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康复护理提供新的理念和模式,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山西大医院2013~2014年的73 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1 例,女22例 ;年龄 19~85 岁,平均53.29岁;出血部位:脑叶11例,丘脑9例,基底节区41例,小脑8例,脑室4例。选取2015~2016年的113例行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76例,女37例;年龄27~83岁,平均 53.39 岁;出血部位:脑叶18例,丘脑9例,基底节区72例,小脑出血8例,脑室出血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备皮,禁食水。胸部抬高30°,吸氧支持;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体温≥38℃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抗生素;伤口、引流管、呼吸道、癫痫发作护理;卧床期间每日定时活动瘫痪肢体,防止血栓形成;气管插管和切开护理;预防消化道出血。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3]为询证依据,融入加速康复理念,实行目标管理,细化优化原有的常规。
1.2.1血压管理大量研究显示,入院时高血压与脑出血预后较差相关。为防止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压不足,采取分布阶梯式降压,在高血压基础上每日降压15%~20%[3],控制血压在规定范围之内,避免血压波动引起再出血;躁动使外周血压和颅内压升高,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适当给予镇静镇痛疗法,有助于血压的目标管理。
1.2.2预防坠积性肺炎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胸部抬高≥30°,做好口腔护理,严格每8 h1次,使用软毛牙刷及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增加振动排痰仪拍背及胸部物理疗法等护理。
1.2.3良姿位摆放脑卒中康复指南[4]提出,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即可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在于预防与纠正患侧肢体的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等异常的运动模式。
1.2.4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前术后进行VTE危险因素风险评估进行分层,根据血栓风险分层的结果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再运用超声检查排除下肢静脉栓塞后,给予使用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穿弹力袜,结合药物治疗,预防深静脉栓塞。
1.2.5膀胱再训练运用行为技巧、排尿意识训练、肛门牵张训练等方法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脏,提高生活质量[5]。
1.2.6心理支持对脑出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焦虑与抑郁,促进心理状况向积极方向转变,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进行心理疏导,对预防脑出血复发、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对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例数进行统计,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并发症发生的有效率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a=0.05。
表 1 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 例
两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P<0.05)。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理念。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将一系列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进行了优化[7]。我国对这一新理念研究应用较早的是黎介寿院士领导的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团队, 研究表明ERAS治疗安全、有效,接受ERAS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同时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且节约了治疗费用,尽早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管理策略能促进康复,及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学习[8]。ERAS颠覆了传统的护理常规,它旨在传统护理常规的的基础上,结合《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3]为询证依据,融入加速康复理念,实行目标管理,使得管理过程更加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制度化,极大地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理念的更新,提升医疗质量评估的精细化、精准性和科学性[8]。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目前无固定模式,任何能减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助康复的治疗方案都可归属快速康复外科范畴。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常规及康复训练基础上,遵循加速康复外科进行早期康复介入,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提高术后并发症护理的有效率,加速肢体功能康复、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心理健康,表明加速康复外科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ERAS方案尚不能适合所有患者,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建立符合手术创伤应激的 ERAS方案,研究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评估ERAS[9]。
[参考文献]
[1]于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普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14):90-91.
[2]常波.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合并脑疝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50-51.
[3]马潞,李浩,吴波,等.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中华急诊学杂志,2015,31( 12 ): 1189-1194.
[4]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5]蔡文智.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二)[S].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10-214.
[6]钟玉钰,林容,詹小燕.脑出血患者心理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147-149.
[7]陶伟杰.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7,23(1):60-61.
[8]唐星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升医院管理能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 (1):72-74.
[9]李幼生.加速康复外科:现状及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