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波,贾 芳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迫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转变,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实训课程作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在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曾指出,“要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积极依托自身专业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实训课程模式,但如何保证课程考核科学、客观并具有专业化特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也间接推动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1266所高职院校中80%以上的院校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2]对于建筑类高职院校而言,CAD、BIM、虚拟仿真等建筑信息化类核心课程的设置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建筑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缺乏结合专业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割裂化和学科化,难以综合考虑学生整体水平和未来发展所需的职业素养。因而,建立科学、客观的实训课程考核体系,有效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实现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轨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国内高职教育实训课程改革经验以及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影响建筑类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不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比重不合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课程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训操作为辅的校内授课模式,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实训课程设置模式差异很大:美国实训课程注重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实训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实践,但实训课程比重设置上占总课程计划的30%以上,远高于我国20%实训课程左右的设置比重,并且其10%左右的毕业设计比重也远高于我国高职院校的4%-5%。[3]实践教学比重设置的相对不合理,也让实训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缺少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不同于传统理论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训课程将学生置于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进行辅助,因而,在实训课程的考核重点理应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仅仅注重结果的统一考试和定期测评,这不仅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性、互动度和综合素质提升等隐形因素,而且这一缺乏形成性评价的传统考核方式也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背道而驰。
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通常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拓展提升三个模块,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模块实现了学生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到拓展应用的逐步提升。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设置的特点,依托建筑类课程信息化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平台共建的基础,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界限,构建了建筑类高职院校“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体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体系图
本文研究设计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体系,“三维”是指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拓展提升三个维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与专业融合,达到实训课程体系的专业化、综合化和应用化;“双轨”指的是要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并轨发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既要积极引入建筑类顶尖企业入校指导教学,也要努力开展学徒制教育,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得到真正锻炼,实现校企共赢;“渐进式”则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强调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技能提升,都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循序渐进方式获得自身不断发展提升。
伴随着建筑行业CAD、BIM等信息化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建筑类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托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客观的实训课程考核方法,是建筑类高职院校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发展的重大难题。本文基于设计的“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体系,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依据“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体系中基础、专业和拓展三个维度,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按照层次的不同设置相应考核内容,例如:按学科章节以试卷形式对基础模块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考核,重点应用总结性评价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对于专业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稳定的专业能力,可合理运用计算机结构、网络布局、分布式计算等实际运作环境,并由教师搭建相应的真实建设环境与平台作为“脚手架”;对于综合拓展应用模块,则应发挥顶岗实习和实训考核这一较高层次的考核内容,其重点不仅包含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完成质量优劣等因素,更要融入企业或者其他实习机构对学生在各个实习活动环节中的形成性评价。
实训课程的考核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而言,这一考核可以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在考核主体上融入培养院校管理部门、合作实习单位和授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参与,增强考核主体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同时,在考核内容上也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单一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应结合建筑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特色,涵盖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拓展应用能力等多个维度,形成具有高职院校建筑类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多元考核方式,如下图2所示:
图2 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多元考核方式示意图
当下高职院校大多以项目化展开教学,并且实训内容呈现多元化、碎片化,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涵盖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不可预测性,因而需要不断丰富考核标准体系,细化考核指标,从而保证考核的科学、客观与公正。同时,本文设计的“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考核体系在结构上包含校内、校外两条轨道,内容上包含基础、专业和综合应用三个维度,在考核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学习特征,还要在企业和学校专家的帮助下建立相应考核标准的权重比例,并综合考虑到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和职业素养提升等隐性因素,从多个维度保证考核过程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如下表1所示:
表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外实训课程考核标准体系
近年来,以CAD、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对建筑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实训课程教学考核体系成为当前高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建筑类院校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经验,设计提出了“三维双轨渐进式”实训课程考核体系,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细化了考核评价指标、强化了学科间内在联系,从而有效保证实训课程考核的客观性、科学性与权威性,促进教育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切实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利珍.浅议高职公共计算机实训课程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2):169-170.
[2]中国高职院校最爱的专业排行榜大揭秘[DB/OL].http://edu.163.com/13/1028/10/9C93HKRF00294JDA.html,2013.10.28.
[3]郭健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9):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