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形态
——从产品设计角度讨论传统工艺品如何完成现代化转型

2018-04-19 04:58文雪
陶瓷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产品设计传统

文雪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产品设计虽然看似不同但实际关系紧密,中国传统工艺中蕴含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由于其是在我国农耕文化背景下发展而来的,自身便带有强烈的地域属性和商品属性,充分继承了中国的造物思想理念。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它也需要通过现代设计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来适应时代。只有将遗产变为资源,才能真正使之成为一种活力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1 中国传统工艺与时代的联系

中国传统工艺,从新石器时代便已经产生,在唐宋时期达到一个较繁荣发达的巅峰时期,甚至出现了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并一直蓬勃发展至今。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其特点是具有较多自然的材料、完整的生产流程以及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产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审美。中国传统工艺是最与时代相关联的产品。现代化,是指发展中社会通过一系列改变,达到发达社会的一些特征的过程,也就是“集大成”的过程。所以它是融合了每个时代的人类文化发展技术和文化的产物。中国工艺虽然带有艺术属性,但同时也是作为产品而流通于社会中,因此它具有产品的最进本属性,也就是经济属性。无论是在手工业时代还是在当今的大机器生产时代,中国传统工艺都是独特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同时,因其自身艺术性特质,它与其他工业产业又有所区别,它在兼顾经济产业的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

虽然中国传统工艺是时代的反映,但是在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今天,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已力不从心,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轨迹。社会经济的经济形式已转变为市场经济,随之改变的除了工业技术的生产模式,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这无疑对于创作主体依赖自然和手工的工艺品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在历史中中国工艺品的角色本就是为了市场为了使用对象而设计出的产品,那么向现代化转型、利用现代产品设计的理论指导去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就是中国传统工艺在发展中必须去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优秀的传统工艺技能技术和文化不被时代给抛弃,被顺利继承和发展。

2 以产品设计的分段属性分析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路径

图 1中国传统太师椅

图 2维纳设计作品“中国椅子”

产品设计是一系列的技术工作,特指指构思设计任务到完成产品样品的过程。具有生命力的优秀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市场定位、服务对象需求等等诸多设计工作之后的环节。而现代的产品设计的完整流程需经过“产品-商品-用品-废品”四个阶段。现存的优秀传统工艺中,有许多经过了手工艺产品向工业产品的改变,利用现代生产技术模仿传统工艺制造工业产品,保留了本体的审美和形式,并借鉴现代产品设计的设计策略和市场定位手段,达到了理想的现代化转型。

2.1 产品阶段

产品阶段即材料经过技术加工成成品的阶段,这便要涉及产品设计中的技术规定性原理。我国设计美学界的著名学者徐恒醇曾说:“设计师对于产品形式的创造,主要受其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的制约,而其中首先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这种技术上的制约便是产品的技术规定性”。①也就是说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直接影响工艺品生产的进步。在众多中国传统工艺中,陶瓷成型工艺可以作为一个已融入了现代技术进行生产的典型。传统的陶瓷成型技术主要包括泥条盘筑成型、拉坯成型以及模具成型三大类。这些成型工艺的手工成分的比重较大,对造型的把握要依靠制作者手动调整。而现代的陶瓷成型将3D 打印技术融入到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当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相关的陶瓷艺术模型,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提前的制作,然后通过 3D 的立体模型,进行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这样一来,在进行陶瓷艺术的创作之前就必须将完整的陶瓷艺术设计模型图进行刻画。通过 3D 打印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将一些非常复杂的陶瓷结构进行构建,这样一来,使当代陶瓷又具有了复杂的结构美。所以,技术的进步可以为产品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发展空间,很多局限于想象的设计概念可以通过更优秀的生产技术去实现。

2.2 商品阶段

商品阶段即完成生产后产品投入市场、于市场中寻找精准的消费定位的阶段。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日常消费需求不仅出现了从废旧淘汰到审美淘汰的转变,甚至出现了休闲消费、体验消费、情感性消费,传统刺绣工艺的发展便充分考虑到了这一转变。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传统刺绣多保持陈旧原则的配色规则、肌理处理等。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刺绣凭借着较强的装饰性和丰富的形式感,已具备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商品化绣品。它不仅在针法上创新出了多种肌理,更在色彩的运用上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强调了自身的规律性。当下人们不仅对绣品本身的审美取向发生了转变,甚至开始对绣品是否与室内装潢搭配和谐的问题上重视起来。在审美上它已较为完美的从传统过渡到了现代的消费型审美的水准,符合人们的消费取向。

2.3 用品阶段

即与使用者相适应的过程,工艺产品在现代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承担的不只是使用需求,更需要承担的是使用者对这一工艺产品背后的精神需要,达到使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中国传统家具是完成较好的一个典型。在唐代中后期,我国的家具工艺逐渐进步,发展至明代达到了一个审美巅峰,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清代的太师椅(图1)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靠背和扶手发展至清代形成了几乎绝对的直角,整体上透着庄重的气质,用料上追求浑厚的效果,形式上采用宽大造型和奢华的雕刻纹样。当时这样设计并不是为了提供舒适的使用感受,而是为了彰显主人的地位和风范,其文化价值要大于使用价值。而当代“新中式”家具为了适应消费市场需求的改变,融合了现代审美和使用要求,在设计上延续了明清时期家居配饰理念,保留传统经典之处的同时加以简化,在形式上更加清秀,它的可取之处在于重视对传统尊卑文化和空间布局的等级制度的抛弃,在空间配色上也更为轻松自然,融入现代都市化生活的同时,又保留了明清家具的特征和精神面貌。国外也有推崇中国风格的家具设计,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著名的家具设计师维纳,于1944年设计的“中国椅子”(图2)就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风格,极少有生硬的棱角,专家处处理成圆滑的曲线,扶手部分自然弯曲,在体量和视觉上都显得轻快优雅,是西方设计师模仿中国家具设计最杰出的例子之一。所以可以看出,使用价值与享受理念的转变同样重要。

2.4 废品阶段

废品阶段即从用品阶段淘汰后回收利用的阶段。这就涉及生态设计与大设计观。生态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设计手段减少原料的浪费,以达到循环式再生成的生产模式;通过对加工材料的多次利用和分级规划,达到节约社会成本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的作者,美国著名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就曾强调,设计应该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②。大设计的基本观念是以人为主体,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中去规划和安排各项具体的设计任务。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材料多来自于自然而非人类生产所得,如传统木工艺便是利用天然木头材料进行产品设计和加工,很多传统木工艺的美学支撑是以技艺雕琢的精美程度和木材的珍贵程度来定义的,忽略了原材料对于人类和自然的价值。现代木工艺在重视木材的基础上,与其他新材料进行结合,可以有效的利用不完整的木材,降低木头的浪费程度。由于木材相对属于中等硬质材料,保存时间比金属、皮革要较短一些,与其他材料结合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多重触觉、视觉的体验。

3 传统手工艺品设计现代化的可行性归纳

3.1 注意适当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可以决定工艺产品的造型或功能。在手工业生产中,生产技术和工具是为人所用的,传统的生产技术虽然可以进化成完备的系统,但发展空间却也随之变小,而机械生产的能力却可以得到无限的发展。因为它使劳动过程社会化了,使各种技术专业和生产部门不断地联合起来而相互促进。如果工业化程度的尺度把握准确了,则可以为传统工艺品落后的生产条件带来质与量的改变。

3.2 精准把握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

墨子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但随着商品生产的大规模扩张,消费商品物质文化已形成了大量积累,大众消费活动显著增长。大众消费活动已从日常用品的淘汰转变为审美淘汰。所以要从传统工艺美术的表达到寻求大众审美的表达,从寻求市场的结合到向创意产品的转化;以精准把握大众化审美趣味为目标,寻求观念和形式上的产品设计突破。

3.3 着重考量现代生活的使用取向

在古代,工艺美术精品都是为了统治阶级以及贵族服务的,为彰显地位而不遗余力。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萌芽,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形成,使得中产阶层日益壮大,对工艺品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长。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用品单纯的使用属性,更在意其人性化的理念、个性化的设计、情感化的体验等方面。所以传统工艺品要注重实用以外的附加功能。如工艺品自身的民族意义、地域特色,又或者利用工艺品自身的偏手工艺性发展其体验消费价值。

3.4 探索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设计

传统的工艺品在物与人的关系处理上已达到较高水平,而现今的中国工艺则应该站在保护生态的时代背景下,提供给人们更多关于自然的思考角度和空间。工艺品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来自于自然,所以,在材料上,它应当利用社会生产的剩余资料,通过产品设计的方法进行加工和再生产,使剩余资料充分发挥价值;在形式上,它应当通过产品的形式走进人们生活,达到警醒人们对自然多加关注的效果,追求更完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通过以产品设计的属性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重新分析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发展途径后,最终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发展为支撑、以市场审美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心理需求为目标、以绿色设计为准则的中国传统工艺向现代化转型的可行性归纳,由此助力中国传统工艺从由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过度,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注释

①徐恒醇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维克多·帕帕奈克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产品设计传统
智能产品设计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冷·暖》
《教堂之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