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清韵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2018-04-19 04:58王新妹
陶瓷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宜兴莲花紫砂壶

王新妹

(宜兴紫砂工艺厂,宜兴市,214221)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是宜兴陶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壶由传统实用器发展为具有文化特色的艺术品,闻名中外。紫砂壶属于宜兴,不单源于宜兴紫砂泥的独一无二,更与宜兴的地域文化和人文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宜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其背景为紫砂壶的蜕变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文人的参与设计下,壶器的实用功能与内涵依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使紫砂壶具备了典雅敦厚的艺术气质,也成为雅致生活的象征。

1 来于自然,归于自然

紫砂壶造型变化丰富,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一般而 言,艺人设计造型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是直接从生活中吸取形象来设计壶型,也称“借型改装”,如井栏壶、松段壶、南瓜壶、竹段壶、合梅壶、包袱壶等。这需要敏锐的设计头脑和能干的手艺相互结合才能获得成功;第二种是立体思维方法,艺人们运用线条的巧妙构思来表现面,通过面的组合产生不同的造型。线条的曲度等细微的变化皆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需要艺人有深厚的功底和细节塑造能力。“清韵壶”可谓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通过对线条的精准把握和运用传达出整体器型的精神气,又汲取莲花造型作为装饰,突出主题、赋予作品生动可观的形象。壶身以饱满曲张的线条构成,流线光滑通畅,既有曲线的舒张又不过于柔和,每一根线、每一处弧度、每一个角度皆精心思量而后行;壶流由肩部胥出,与壶身转承处保留恰到好处的曲度,使过渡和谐不僵滞,流嘴上挺,气度不俗,以两片花瓣包裹流柱,增加了艺术性,注水时仿若有清泉从花间汨汨而出;壶把与壶流相呼应,耳把下置一飞,线条行云流水、灵动有余,有疏放阔达之感,给人以轻盈而有力的动感。肩部柔而不塌,蕴雅传神;底部圈足、稳定庄重,以莲花花瓣包裹底座,步步生莲,出淤泥而不染,清雅纯洁。壶盖为压盖,微微穹起,与流把、壶肩形成恰到好处的转合,过渡柔和不僵滞。壶钮为一柱钮,视觉上沉稳大气,给人庄严之感,奠定了整件作品的气势基调。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型,器型变化千姿百态。细节体现美,唯有对细节精心雕琢,才能表现出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整器灵感来于自然,又归于自然,在花之物语中轻捻一抹灵感,并将其交融于壶中,使之随性随情,风格清新纯美,尽显巧夺天工之美感。把玩此壶,犹如静坐观莲,竹林读诗,眼观鼻鼻观心,舒畅自然,让人心生平静。

2 怡情格物,观照内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古代文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之词,被广为传诵,诸如此类的赞美更是数不胜数,“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疑如娇媚弱女子,乃似刚正奇丈夫”等等,可见莲花在世人心中纯洁美丽、清正坚贞的形象。

莲与佛教也是息息相关。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时,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莲花成为佛教圣洁的象征,在佛教圣地随处可见莲花的形象。以莲花比喻妙法。莲花内有莲子,外有莲花;莲子是果,莲花是因,花果同时并存,比喻道和果同时并存,不离本觉妙心。莲藕藏在泥水之中,莲花独立泥水之上;泥比喻六道凡夫执着的“有”,水比喻声缘执着的“空”。莲花独立泥水上比喻妙法超越空有。

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作品以莲入壶,将佛文化融入其中,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即是把东方文化含蓄优雅、禅意的韵味和气质自然而然地传递给玩壶者。文化不是固定的物质,但一切事物皆是文化的镜子,器物将人们的生活与文化交融在一起,以静美庄严的形式呈现,反映着最真实的我们。

图1清韵壶

“水过无声留清韵,月夜何处寻弦音”,作品传达出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如风,沉静如水,以无常观侘寂之道,禅寂之美,饮杯盏之乐,隐逸心神。佛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给予无数人精神的支持和指引,使人们的生活充盈起熠熠生辉的灵光。只有这样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事物内在的固有之美,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让人动容、给人鼓舞的精神力量。

3 结语

紫砂壶古色古香的泥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似乎有着天然的默契,它被世人所赞赏,传递着文人的情趣,展现着当代人们在繁重压力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传递着返璞归真的生活愿望。赏壶玩壶,使人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作为一名制壶艺人,应以壶友的需求为动力,既不忘初心、秉承传统,又融入当代文化符号,使其贴合生活,在使用中实现其价值。

猜你喜欢
宜兴莲花紫砂壶
云莲花灯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莲花湖『变身』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