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一处独特的红色文化遗迹

2018-04-19 00:33熊慎端方晓萍
红土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闽北建阳田头

熊慎端 方晓萍

武夷山市(原为崇安县)作为福建省著名重点老区县市和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文化历史遗存相当厚重,原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的坑口、闽北苏区首府的大安、震惊中外的新四军赤石暴动和福建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的上梅等村名,闻名遐迩。而去年以来,武夷山下的星村镇巨口村的独特红色文化遗迹,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村中当年“红军井”的水至今仍清澈见底(作者供图)

巨口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距星村镇政府和九曲溪竹筏码头起点仅5公里,坐落在青山绿水怀抱中。现在,巨口村还有明末清初建筑的古民居几十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革命活动遗迹,主要集中在田头自然村,这是一个地图上没有标注、鲜为人知的小村庄。然而,20世纪30年代初,驻扎在这里的红色机构就有建阳县委、西南战区委员会、一个教导团和一个独立营。当年红军办公、居住、训练场所以及使用的水井,常走的拱桥等,至今仍保存较好。据史料记载,1930年10月,中共建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从各地武装民众队中挑选精干人员,组建成拥有百余人的建阳独立营。由于遭受叛徒破坏,中共建阳县委机关分别于1931年12月和1933年8月两次迁入田头村,在此继续领导建阳、崇安边界革命斗争。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闽北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攻,闽北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1935年2月,中共闽北分区委设立西南战区,建阳独立营大部分人员被调往战区组建西南战区独立营。长期的革命斗争,在田头村留下许多革命活动的遗迹。现在,村内许多院墙上还存留大量红军标语,为目前武夷山市境内发现红军标语最集中、保存最好的村落。由于受国民党当年多次洗劫,历史变迁及自然风化,巨口村许多遗迹也破损严重,墙上赭石色油漆书写的“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标语因部分墙体坍塌,标语已不完整。1929年10月,闽北红军五十五团成立后,有力地推动了崇安县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广大青壮年积极要求参加红军。1930年7月,崇安县委以星村区新参军的船工和纸工为主体,成立红军教导团,团长由陈耿兼任,全团1000余人。1930年10月,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红军教导团和五十五团共1500多人,开赴赣东北苏区,编入红十军。1935年2月,为加强对崇安县西南部等区域革命斗争的指挥领导,经中共闽北分区委批准,在星村区巨口村田头自然村成立中共西南战区委员会,书记为汪林兴,巨口村成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南部指挥中心。

战区下辖星村、曹墩、浆溪等区委以及崇安的星村、桐木、曹墩、汀浒和建阳的莒口、将口、麻沙等几十个乡村,它既是党政机关,又是军事指挥机关,西南战区委员会下辖一个独立营、两个连。

方圆25平方公里的巨口村,还是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建筑风格古色古香。这里有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石拱桥。桥长19米,跨度17米,拱高10米,宽 5米,为福建省单孔跨度最长、最高的石拱桥。该桥又称“红军桥”,是原巨口村通往田头村的必经之路。

村中的当年“红军巷”今犹在(作者供图)

猜你喜欢
闽北建阳田头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田头菇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美]贾晋珠著《谋利而印:11至17世纪福建建阳的商业出版者》简介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创新政策如何“防漏”——有的政策遭遇漏斗,水到田头干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村姑
认死理
我的“七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