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淯
美中关系的紧张状态正在升级,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时代命题: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取代另一个既有大国的地位造成威胁。虽然中国的发展拥有和平的意图,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从美国的视角来看,中国寻求的是打破大国之间的平衡,并最终挑战由美国建立起来的全球秩序。
华盛顿的鹰派现在公开声称,对中国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应该“晚打不如早打”,因为晚打不利于美国赢得这场战争。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里森(Graham Allison)在其新书《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警告说,历史上,同样的思路已经导致很多国家走向战争。不幸的是,那些策划了伊拉克战争与美国最近所有其他战争的新保守主义者们在华盛顿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想从与中国的全面对抗中降级。在与前白宫官员、五角大楼官员和智库里的政策制定者们多次交谈之后,我确信了这一点。
为什么新保守主义者们会这样想呢?一方面,他们受到二战中大屠杀的创伤,因此认为只有他们完全控制世界,他们的安全才能得到维护。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想法,而是一种感性思维。然而,要想说服他们将是浪费时间的。因此,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他们的实力是如何积聚起来的,这样才能把这场竞赛玩儿得更好。但无论如何,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持久的竞赛,并且将来在挫折一旦发生时,不要让自己前进的道路受到阻碍。
华盛顿的政治是由来自智库的决策者们塑造的,而非由那些担任公职的政客。政客们只是回应他们竞选中那些最大的捐助者们的要求,而这些捐助者也恰恰是资助华盛顿那些智库的亿万富翁。例如,特朗普总统的本意可能是想避免战争的,但是他不断受到来自华盛顿的智库的压力,要求他与朝鲜、俄罗斯、中国或其他任何可能的力量发生冲突。这些智库决策者占据了整个行政系统中各种非选举产生的职位并且受到政府的任命。他们可能没有很闪亮的官方头衔,但他们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他们也经常出现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或者在报纸上写专栏,以制造他们所偏爱的舆论方向。为扭转美国猖獗的反华情绪,这些都是中国需要争取的人。
然而,中国在美国的外交活动时常将注意力聚焦于选举产生的官员、拥有显赫头衔的人,以及面向中国的机构的领导人,邀请他们参加中国的春节招待会以及其他相似的活动,却完全忽略了那些与中国鲜有联系或者根本没有接触但又有强大媒体影响力的人,中国的这种做法是需要进行调整的。
调整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中国外交官或者某个中国大学的校长可以邀请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来华,让他在中国举行的宴会上发表演讲。虽然他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反华的情绪,但是他基本上是一個不干涉主义者,因此实际上是一个反战者。争取史蒂夫·班农这样的人,让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为中国发声,将是对中国大有帮助的。
除了把精力集中在美国智库中的决策者和有媒体影响力的人身上之外,中国的企业家和外交活动家还应该与美国地方和各州的政界建立良好关系,加强彼此往来。通过在基层做好此类工作,将会使美国人不那么容易受到由新保守派外交政策议程所控制的媒体的影响。
不过,这些努力会花费一些时间与精力,而且鉴于新保守派激进的好战情绪,中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面对一个极具挑战的时刻。中国应该无视新保守主义者的挑衅,因为如果中国做出反应,就会落入他们的陷阱。五角大楼的模拟战争游戏往往是针对中国的,他们已经就此类战争场景与印度、英国等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专家进行了磋商。“确保相互摧毁”是一种博弈论,然而博弈论总是失败的。中国最好等到美国的自我失败。
总而言之,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进入到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最好的对策是同时玩好与美国的长期游戏和短期游戏。中国必须懂得,掌握美国外交政策的新保守派已经积聚起他们的力量来推动他们的议程。中国必须参与这场游戏,并且通过赢得有影响力的人来赢得这场游戏。与此同时,中国必须等待时机,一直等到可以不开一枪一炮就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