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敏
【关键词】党内监督 舆论监督 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早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第六章就明确指出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的重要性,其中第39条声明指出:各级党领导与组织必须认真对待并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运用信息化与互联网手段,拓展监督渠道,各种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做好舆论监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只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确保党的活力与政治本色,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重心所在。
党内监督是历史赋予的担当与责任。一方面,党内监督始终排在最为基本的位置。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的基础地位,只有加强党内监督,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保障。办好事情的关键在于党,从严治党必须优化党内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内部监督具有引领、主导与统率功能。另一方面,舆论监督是做好党内监督的途径。舆论监督作为特有的监督形式,通过媒体传播,及时反映群众心声,引起社会关注。现如今,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尊重群众地位、确保政治权利的有效途径。借助舆论监督,能帮助人们行使民主权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舆论监督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它不仅有反馈、监测、告诫、警示的作用,还有社会雷达的功能。和过去相比,现在的舆论监督在平台与渠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传统的舆论监督更多地依赖电视、报纸、期刊、广播等媒体,现在的舆论监督受信息技术影响,具有互动性大、传播力强、覆盖面广等优势。总体而言,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互相支撑,共同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新的支撑。在新媒体与互联网兴盛的时代,批评性揭露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很好地拓展了舆论监督路径,但不管媒体格局与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价值目标不能出现变化。
在党内,部分领导不愿被监督、害怕被监督,总觉得监督影响工作开展,甚至还有抵触、回避监督的情况。特别是被新闻媒体曝光后,一些人感觉失去了威信与面子,问媒体为何和自己过不去。事实上,舆论监督不仅能帮助领导少犯错误,还能给予警惕与告诫,让政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面对当下的政务环境,我们要不断习惯被监督、主动接受监督,这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养。当前不管是党内监督,还是社会、群众、舆论监督,都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因此,在现实工作中,要及时吸取教训、优化机制,让各类监督机制更加规范、有效。深化党内与社会、群众、舆论监督机制的协调性,提高监督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性,从而消除现有监督的盲区和死角,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强有力、深层次的有效监督体系。
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被监督对象公开信息,为广大群众与党员充分应用舆论和党内监督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掌握党务公开程序、内容与形式,以此提升党组织决策的精确性,让干部选用、领导建设、干部自律更加透明、公开,以此确保群众与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让领导干部和党组织活动真正处在广大群众与党员的监管下。需要注意的是,受科技革命影响,尤其是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影响,居民生活与生产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同时也为监督工作带来了新手段与新途径,方便了广大群众与党员的举报监督。
因此,我们要以时代为出发点,将“互联网+”和监督创新真正凝聚在一起,充分应用现代科技,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让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地方政府设立对应的微信公众平台,并且开通一键举报功能,让广大群众和党员的监督形式更加便捷,这样腐败现象与不正之风才没有容身之地。同时,大力推广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微信公众号与远程视频,方便各级群众与党员网上议论并投诉,从而打造出便民、开放、透明、动态的信访模式;建成有效的舆情网络研判、收集与处理方案,对广大群众、党员、网站、媒体反映的重要线索与信息适时跟进、处理,不断提高网络监督质量。及时总结“数据铁笼”计划经验与不足,借助大数据编织有效的权力铁笼,让权力运行逐渐电子化,在事事有追踪的情况下,提高监督工作的高效性、精确性以及可预见性,这样才能提高监督结果的说服力与可信度。鉴于此,要建起數据准确、情况明了、可以监控的数据库,促进各种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减少并预防举报线索重复等情况,从根本上提升监督效率,让国家治理能力与结构实现现代化发展。
所谓的舆论监督,不能以陷害忠良、发泄私人愤懑为目的,应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看待党内外的问题与疏漏;不能影响社会稳定性与公共安全,应以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为准则,正确履行社会和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舆论监督要做到汇聚人心、凝聚群众力量,促进党政工作开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党领导。
在促进党内监督时,舆论监督必须始终遵循以下准则:第一,精确监督。舆论监督要注重真实性,以事实为准则说话,而不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要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事物本质进行报道,让群众看到真实、全面、公正、精确、客观的事实。第二,科学监督。舆论监督不能主观臆测,而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态度开展。在科学监督的同时,掌握监督技巧与传播艺术,特别是掌握“时度效”,不能因为追求首发而牺牲市场价值与新闻的真实性。第三,根据法律进行监督。党内监督要结合党纪党规,以法律与宪法为准则,依法获取并核实监督材料,按照法律程度发布监督信息,而不是以舆论监督为广告谋利。第四,增强建设性监督。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负面与正面、阴暗与光明,从党与群众的立场做好建设性监督,以此推进政府与党建工作,宣扬正能量,多做化解情绪、理顺矛盾的工作,切忌过度渲染。
综上所述,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本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这两种监督形式都应遵守基本的准则与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推进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的结合。
①李景治:《党内监督要进一步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学习论坛》,2015年第7期。
②张立:《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如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中国记者》,2017年第3期。
③王澜:《论舆论监督对党内监督的启示与思考》,《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