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和锥颅穿刺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2018-04-18 07:06江家琪
关键词:穿刺术开颅血肿

江家琪

(广西宾阳县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400)

脑出血为急性脑血管病,多由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爆裂所致,患者的残疾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神经功能损害较轻、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可进行保守治疗[1]。有研究表明,手术可以很好地清除患者的血肿,进而使患者脑组织受压的情况减轻,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减少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病理变化,但不同的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疗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为比较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2例脑出血患者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07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因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参照组中,女性10例,男性16例;血肿量为38~76 mL,平均(53.26±3.25)ml;年龄区间为50~85岁,平均年龄64.53±3.24岁。参照组患者的血肿量在40~77 mL之间,平均(54.31±3.16)mL;年龄范围在51~87岁之间,平均年龄(64.17±3.31)岁;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14例。将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发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以查看患者的血肿情况并确定血肿位置,均给予患者腰麻与硬膜外麻醉。

参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手术方法:术者操作时尽可能避开患者的皮层功能区,以患者的出血面积最大处为切口的中心,作一头皮直切口,切口长度为5 cm左右,用钻骨刀进行钻孔操作,形成直径为3~4 cm的骨窗。将患者的硬脑膜呈放射状切开,之后用脑针对皮层进行穿刺,待血肿位置确定后,将皮层分开,脑针抵达血肿腔后用小吸引器吸引血肿。待血肿清除完毕后将引流管置入,并进行固定;缝合硬脑膜。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并维持常规引流;若引流48 h后血肿残留量在15ml以上,则需通过引流管对患者灌注10000 U尿激酶,将引流管夹闭,4 h之后方可开放引流。

观察组行锥颅穿刺术,手术步骤和方法:将穿刺部位定为距离血肿较近的且周围不存在大血管的头部区域,标记血肿穿刺点,用手电钻将患者的硬脑膜锥开,将14号硅胶引流导管(带针芯)慢慢向血肿腔进针,针头抵达预定深度后拔出针芯,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区域。抽除部分颅内血肿,妥当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并将引流管固定在头皮处,待引流袋接入后清除血肿。如果仍残留血肿,则灌注尿激酶10000 U,夹闭引流管,4h后再次开放。术后持续引流,并使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1)手术前和手术后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在0分~45分之间,分数越低越好。得分为0~15分,表明轻度缺损;分值为16~30分,表明中度缺损;31~45分为重度缺损[3]。(2)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手术前减少超过90%,则为治愈;比手术前减少46%~90%,则为显效;减少18%~45%,则为有效;减少值不足18%,则可视为治疗无效[4]。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3)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接受手术治疗前,参照组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手术治疗,两组的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较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手术前和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表1 手术前和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手术前 手术后参照组 26 38.62±3.45 23.43±3.32观察组 26 38.25±3.17 15.34±2.41 t 0.14 3.35 P 0.06 0.01

2.2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参照组的手术时间为(215.25±21.26)min,观察组为(62.34±7.53)min,t=9.97,P=0.00;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2.56±2.34)天,参照组为(17.42±3.25)天,P=0.01,t=2.78,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总有效率比较

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6.92%,而观察组高达96.1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n(%)]

3 讨 论

脑出血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血管老化等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脑出血后,血液在液化与裂解的过程中可释放凝血酶等多种活性物质,而这些活性物质具有神经毒性,可产生继发性脑部损害作用[5]。脑部水肿是颅内压升高的原因,可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病症,从而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控制水肿、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成为治疗脑出血患者的关键。

当前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脑出血的主要疗法,大量数据表明手术疗法的疗效比保守治疗显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服用药物来调整患者的血压,防止患者再次出血,并通过药物消除血肿,但该疗法起效作用较慢,且难以将血肿清除干净[6]。而外科手术可以快速将颅内血肿清除,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局部缺血的现象,将毒性物质对脑部的损害减轻。开颅手术虽可清除血肿,但手术实施的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患者的出血量较多,患者的住院和恢复时间较长[7]。本研究中参照组的住院时间(17.42±3.25天)明显比观察组(12.56±2.34天)长。锥颅穿刺术为微创手术,该手术的操作相对简单,所需时间少;采用硅胶引流管,可减少损伤脑部组织,且硅胶材料的变形性较好,操作方便灵活,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小,除了可以减轻对患者脑部的损伤外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8];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34±2.41)分明显低于参照组(23.43±3.32)分,手术时间(62.34±7.53)min短于参照组(215.25±21.26)min,且总有效率(96.15%)高于参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次研究的结果与杨清花[9]、曾瑞亮[10]等人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由此可见锥颅穿刺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锥颅穿刺术治疗取得的疗效明显优于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建议推广。

[1] 汪庆森.评价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82-83.

[2] 周 洪.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09):45-47.

[3] 刘国龙,何宗敬.锥颅穿刺术和开颅手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6):3667-3668.

[4] 孙 卫,习 斌,刘健民.开颅手术与锥颅抽吸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46-48+66.

[5] 万自成,汪 跃.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运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1):64-65.

[6] 沈 斌,黄 舟,熊飞龙.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5):3513-3514.

[7] 占喜泉.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21):85-86.

[8] 何 杰,王顺超,王 宏.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10-112.

[9] 杨清花.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28):80-81.

[10] 曾瑞亮,刘满昌,刘 斌.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1):26-29.

猜你喜欢
穿刺术开颅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