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艳 蒋同明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武进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按照经济增长核算生产法、支出法的分析框架,全面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武进经济增长规律和特征,分别从产业、需求的角度研究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条件,提出了新常态下促进武进“新苏南模式”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化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2002年武进撤县设区,重新划定行政区划,之后的数据统计口径统一。因此选取2002年,及“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几个节点来分析。
(一)基于三次产业角度的分析
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武进产业结构呈现“一低两高”的变化特点,具有典型的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特征。本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从2002年的5.5%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2.0%,累计下降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虽然经历了波动,但总体仍处于高位,保持在60%左右。相比较而言,近10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25.3%上升至2016年的43.4%,占比平均达33%左右,低于同期二产占比。从贡献率看,三次产业对武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一低两高”特征。2015年以前,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快于三产。在2015年,三产贡献率超过二产。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高,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相关行业得到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保持在45%左右。“十二五”期间,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18.0%,高出全区规上产值年均增长率4.6个百分点,2015年产值占规上产值的比重达到12.5%,比2010年上升2.2个百分点;铁路船舶及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27.4%,高出全区规上产值年均增长率14.0个百分点,2015年产值占规上产值的比重达到7.3%,比2010年上升3.2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多元发展明显,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2016年,武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4.5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42.34亿元,同比增长1.6%,占服务业比重16.7%;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7.60亿元,增长5.9%,占服务业比重20.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3.0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0.9%;旅游业增加值99.63亿元,增长12.0%,占比11.7%。
(二)基于需求角度的分析
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在不影响分析的情况下,用“(出口额—进口额)/GDP”分析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影响。
投资主导型需求结构。武进需求结构呈现“一高一稳一低”的变化特点,具有投资主导型特征。具体而言,在地区生产总值中资本形成所占比重(简称投资率)呈现上升态势,从2002年的25.3%上升到2016年52.3%,提高了约28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所占比重(简称消费率)虽有波动但大体比较稳定,2002年为18.0%,2016年为26.9%,上升了8.9个百分点。净出口基本平稳,近5年来基本维持在12%左右。
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占比较高,房地产投资占比平稳。武进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占比较大,2005—2016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达到64%。2009年至今,工业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达到35%,且2009年以来,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稳步提升。服务业中的房地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达到16.7%,且较为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武进房地产发展较为平稳健康。
城镇居民消费主体地位稳步增强。从武进最终居民消费构成看,2013—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从2013年69.2%持续上升到2015年78.2%,城镇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消费主体地位的稳步增强将对消费水平、结构的升级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医疗保健、健康养老、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强。
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从对外贸易看,2011—2015年武进与境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净出口在为正值,即存在贸易顺差;但对外出口和进口增长波动幅度总体较大,如2011年进口和出口增速均达到阶段性峰值,而2015年出口增速由正转负,2014、2015年进口增速同时为负。这表明,武进对外贸易增长的持续性较弱,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较低、质量不高,不能对经济增长发挥有效拉动作用。
(一)从中低端产业转化为中高端产业发展的“新苏南模式”动力转换
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过程中,武进应与我国同步推进“去旧育新”和“提旧焕新”,一方面优化提升纺织、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激发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带动经济增长的潜能和空间,另一方面应加快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大健康、大文创、大旅游等新兴产业,经济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形成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
(二)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化为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苏南模式”动力转换
科技创新驱动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提供的经济增长动力,目的是实现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科技创新驱动转换。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源泉。武进应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文化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快产学研协同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支持体系,稳步提升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从投资拉动转化为“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新苏南模式”动力转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质量来进一步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貢献,应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础上积极拓展出口新市场。
(四)从低开放水平带动到转化为改革开放带动的“新苏南模式”动力转换
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互利共盈、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将加快释放。武进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财税、金融、行政体制等领域的基础性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破除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释放制度红利,挖掘增长潜力。同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国际国内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拓展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空间。
(一)优化供给结构,培育发展新增长点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为方向,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技术改造提升为重点,以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支撑,重点推进武进十大产业链转型升级。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武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突出发展先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速发展并举、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并重,以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基地,优化发展服务业。适应制造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博览会展、现代物流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新型经济。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区集聚高端要素的优势,密切跟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楼宇经济、月光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系统,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居、智能金融、智慧安防、智能穿戴设备等智慧经济。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增长动力源泉
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鼓励企业设立创新基金,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端制造、智能服务、生态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骨干企业加快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以常州经开区、武进国家高新区等为载体,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武进国家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依托常州科教城,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引导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
完善创新创业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高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兴产业等“四新经济”蓬勃发展,努力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完善创新支持制度。整合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探索以科技券等形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创新投入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创新科技投融资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创新。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依托科教城进行试点示范,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深入推动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逐步建立科研人员自主处置、全面放开的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成果主要完成者受益的比例。
(三)稳定有效需求,减少经济增长波动
以顺应和促进消费升级为重点推动消费需求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水平,保障居民基本消费能力。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应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适度提高服务水平。
以补短板和促进民间投资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需求。围绕补短板,加大对薄弱领域的投资力度。坚持补硬短板和补软短板并重,围绕增加有效供给、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创新能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做大有效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
以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为基础稳步扩大外需。针对对外开放水平比较低,外需贡献微弱的情况,下一步应以横林地板等外貿导向型产业为重点进行转型升级、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区)建设为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需稳步扩大。
(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进去落后产能和扩优质产能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去旧育新”和“提旧焕新”,一方面去化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另一方面以激励性政策带动传统产业、传统企业以技术为支撑实现转型升级。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挥制度牵引作用。以培育新动力为目标,推进财税、金融、资源要素、价格、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推动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和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为武进中长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供给。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