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姜灸姜片打孔钳的设计和应用
宋如意1,程相琨2,于冬冬2,刘玉璐2,姚甜甜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郑州 450008)
隔姜灸姜片打孔钳;针灸器械;隔姜灸
在临床隔姜灸操作过程中,每片姜都需用针穿刺数孔,而穿孔过程中,孔的大小不一致,且不能均匀分布,导致热力渗透不均,影响疗效,操作不当更有扎破手指的风险。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设计出一种隔姜灸姜片打孔钳(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201621390902.1),现介绍如下。
本隔姜灸姜片打孔钳主要由左右钳体、打孔板、定位板3部分组成,左钳体和右钳体经中部的转轴呈交叉状铰接在一起构成夹角可调的转动式夹持结构,转轴一侧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作为夹持端,另一侧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作为手持端,手持端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夹持端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上分别装有相对应的打孔板和定位板,打孔板上设置有朝向定位板方向伸出的钢针,定位板上设置有与钢针一一对应的通孔。根据患者体质差异,钢针直径为1~2 mm,且钢针为均布设计,两两钢针间距为1~2 cm,钢针的自由端为尖端,打孔板上的通孔直径大于钢针直径。打孔板和定位板为切合姜片形状,均采用椭圆形。本设计结构简单,在隔姜灸疗法中可对姜片快速打孔,并且成孔均匀,省时省力,有助于艾炷的热力均匀渗透,使用方便,效果好。详见图1。
将切好的姜片放置在限位凸沿内的定位板上,用力张开手持端的左钳体和右钳体,夹持端的左钳体和右钳体合上,合上的过程中,带动手持端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上的打孔板和定位板间距逐渐缩小,钢针穿过姜片后从通孔穿出,然后松手,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左钳体和右钳体复位,打孔板和定位板分离,取出姜片即可得到打好孔的姜片。
注:1左钳体,2右钳体,3定位板,4打孔板,5钢针,6转轴,7复位弹簧
隔姜灸作为常用的隔物灸中的一种,将艾叶与生姜相结合,使点燃艾绒所产生的温热借助生姜渗透进入皮下穴位,加强温热刺激效果,气至病所,充分发挥其辛温散寒的作用。而隔姜灸治疗过程中快速通过所在穴位透入皮下的关键便是姜片上的小孔。本姜片打孔钳的设计由于钢针位置均匀布置,所以打出的孔无论是大小还是布置都十分理想,并且一次成孔,省时省力,可依据患者的体质强弱,姜片打孔的大小也可不同,根据临床所需,可通过拆装更换装有不同直径钢针的打孔板和开有不同孔径通孔的定位板改变姜片上针孔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更有助于艾炷的热力渗透,使用方便,效果好。
2017-09-20
R245.8
A
1005-0957(2018)04-0488-01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04.0488
宋如意(1980—),男,主治医师,Email:sry9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