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梅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职体育“三维一体”课堂构建研究*
孙永梅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5)
“微时代”催生了“微学习”。发挥微信平台功能,将学校体育教育进行资源整合,以课内体育、课外体育、体育文化为基本部分,构建高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维一体”课堂模式,并以此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形成发挥促进作用。
三维一体;体育教育;微信平台
在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影响下,“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迅速升温。在教育界,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在线学习的“互联网+教育”也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对于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微信平台支持下的网络体育教育形式,一方面迎合了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多样性、便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因内容汇集广泛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摘要、短文、视频、论坛等现代化方式,高效率的开展体育教学、传递体育信息和传播体育文化。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课内外融合,线上线下互动的目的,为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培养体育能力提供便利。
自2011年1月,推出微信以来,腾讯公司通过6年的发展,微信用户人数突破8亿。为准确把握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我们在2016年9-11月对杭州、宁波、温州三地的六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8.7%的学生正在使用微信;1.1%的学生曾经使用过,但现在不再用微信;0.2%的学生从未使用过微信。可见,微信在大学生中几乎达到了“全覆盖”。在学生使用微信总时间的调查中,0.5小时以内的3.6%;0.5-1小时的18.1%;1-2小时的22.2%;2-3小时的33.6%;3小时以上的22.5%。学生使用微信主要功能的调查中,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关注朋友圈(66.5%)、聊天(42.3%)、阅读订阅信息(20.4%)、游戏(11.1%)、其它(9.7%)。数据表明,大学生使用微信频率高、时间长,许多学生日常的生活基本离不开微信,甚至有部分学生着魔的到了不分时间、不看场合的程度,也正因此,校园中我们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低头族”,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视力水平、引发颈椎疾病,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高职校园体育主要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1.2.1体育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体育课一般开课年限为1-2学年,体育课的开课形式主要有选项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选课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以兴趣为先,但大部分学生未能在中学阶段养成体育兴趣,选课基本上凭感觉,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对90后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几节课下来,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慢慢减弱,上课主动学习的人数和时间也直线下降,随之蔓延的现象就是学生扎堆抱手机打游戏、聊微信,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证。当体育课程完结以后,大部分学生便远离体育锻炼,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体育锻炼就处于断线状态。另外,有些体育项目如轮滑、跆拳道等受学生追捧的体育项目却因师资、场地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开设,学生也只能望洋兴叹。这些都是课堂体育教学应重点改革的地方。
1.2.2课外体育活动
基本以体育比赛、体育训练和学生自发锻炼为主,体育比赛和体育训练只针对为数较少的体育特长生,大部分学生由于学生体育意识薄弱,体育能力尚浅等多种原因,能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他们更喜欢通过聊微信、逛淘宝、玩游戏等方式度过自己的课余时间,校园体育文化的活跃度整体欠佳。
自微信之后一年,腾讯公司针对企业、媒体等团体用户推出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可以享受到二维码订阅、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个性化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本文根据学院体育教育发展需要,构建“三维一体”课堂平台:(1)微信平台名称:浙江东方职院阳光体育课堂。(2)自定义栏菜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2.2.1 第一课堂(图1):主要任务是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按学院体育选项课程分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定向、健美操以及武术八大项目。各项目的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利用文字、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在对应的子栏目按教学进度发送短小精炼、易于理解和方便记忆的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懵懂的状态下带着疑问来上课。这样,学生课中的学习就有目的性,通过教师现场指导不但可以快速学习技术,而且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课后练习方面,第一课堂的网络优势填补了传统课堂的空缺,因为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运动技术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学生课后的巩固与提高,但从以往情况看,学生在课余不愿意进行技术动作练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技术指导,而对于机不离手的学生来说,第一课堂的在线功能恰好可以满足学生这种需要。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各任课老师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特点:篮球-图文并茂,所配图片体现动作技术全过程,穿插口诀教学,并配有对应的NBA经典视频欣赏;羽毛球-图文并茂,分解教学,按技术过程配对应图片,并配有慢动作flash动画。网球-以视频教学为主,强调学习过程。健美操-图文并茂,分解教学,教师自己做示范配图片和视频;武术-图文并茂,并配有前、后、俯视和仰视四个方向的慢动作flash动画,强调连贯动作过程。这种网络支持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但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为体育教学改革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思路。
2.2.2第二课堂(图2):主要为提升校园体育氛围服务
包括:运动有约、赛事直通车、运动队训练、体质测试四个板块。
运动有约:为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的学生提供约人员、约时间、约场地的平台。
赛事直通车:报道校内外最新的赛事动态以及国内外重大赛事进展情况。
运动队训练:以学院各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市级以上赛事备战情况。
体质测试:报道每年一次的学院体质测试和体测抽测的前期训练情况及全省及本院体测信息。第二课堂基本汇集了所有校园体育信息,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体育信息查询平台。
2.2.3第三课堂(图3):主要为传播体育文化服务
大学生体育文化的传播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影响到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更影响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中小学阶段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接受体育文化传播渠道十分狭窄;在大学阶段,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教师忙于教授学生体育技能,而无暇兼顾体育文化的传授,这种现状也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积累普遍匮乏。通过微信平台,从汇锻炼常识、秀运动达人、谈健康饮食三个栏目,多方位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化整为零以碎片化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适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汇锻炼常识:主要汇集日常锻炼中十分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注意事项。锻炼常识是人一生中都应该掌握的体育基本知识,虽然我国大学生中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少,但对锻炼常识的掌握情况却十分不理想,许多学生在锻炼前准备不充分,锻炼中方法不科学,锻炼后也不具备放松身体的能力,也因此造成了很多身体不良反应。
秀运动达人:每个月组织一期“运动达人秀”活动,通过寻找学生身边的运动达人,发挥其“明星”效应,使他们成为运动的代言人,为学生传播体育健身的理念,让更多的学生自愿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并且培养自己的锻炼习惯,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下一期的达人秀的入围。此活动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寻人或推选出入围名单,经过微信投票评选心目中的“运动达人”,票数高者荣升达人榜。
谈健康饮食: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处于青春期后的关键阶段,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阶段,也是营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必要的饮食知识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图2
图3
浙江东方职院阳光体育课堂微信平台是“三维一体”课堂的本体,所有课程内容都是通过此平台发布。因此,平台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三维一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发挥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日常锻炼,以线上传播(了解知识、关注信息、积累文化),线下实践(积极学习、主动锻炼、培养习惯)为重点,达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前课后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效果。
“三维一体”课堂的受益主体主要是在校学生。学生关注人数以及对消息的阅读次数是反映平台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首先在开设体育课的年级中推行,体育教师向学生介绍平台板块的布局、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利用平台指导自己课余锻炼、积累体育知识。就目前情况而言,成功关注的学生人数已突破千人,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体育课前通过平台“第一课堂”了解上课内容;课中反复查看技术要点,并针对自身问题及时和教师交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效果较好;课后,“第一课堂”更是学生随身的“体育教师”, 大大方便了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巩固和提高。通过“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吸引高年级学生的关注,但由于平台刚投入使用,高年级学生的关注量较小,主要人群为各级体育部人员、运动队队员和体育爱好者,为进一步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同时能吸引更多学生活跃在平台,我们在开展好现有校园体育活动、宣传体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更多体现全民健身主题的活动使平台队伍更加发展壮大。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学生手机中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也越来越多。一般而言,已关注的公众号会随着订阅者阅读消息的顺序从后往前自动进行排序,平时阅读消息少的公众号会如同“僵尸”般被挤入末位,直到最后取消关注。因此,“三维一体”体育课堂想要在众多的平台中脱颖而出,就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求必应、服务全员”的效果,结合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定期推送高质量的消息,让学生养成体育课教学找平台、课余体育锻炼找平台、校园体育信息查询找平台、体育文化积累找平台的习惯,充分发挥平台在高职体育课内外、校内外建设中的作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EB]2013.3. 12.http://www cc.cn/hlwfzyj/fxszl/fxswz/201303/t0130 301-8896.htm.
[2]刘颖.徵信传播问题当议[J].电影评介,2013(3):79-81.
[3]陈雅静.微信一还能红多久[J].新闻知识,2012(6):83.
[4]苏莹.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研究衬托[J].华章,2013(6).
[5]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2):78-81.
[6]任慧琴.关于构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3(19):212-213.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Classroo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PE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SUN Yongmei
(Zhejiang Dongfang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11, Zhejiang, China)
2016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kg20160872;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课题,项目编号:DF201609。
孙永梅(1977—),青海互助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